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94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包括:第1和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以及第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第1和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第1和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信号用连接导体、以及接地用连接导体。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第1信号用端子电极和信号用连接导体。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和信号用连接导体。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第1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接地用连接导体。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接地用连接导体。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相对的区域。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相对的区域。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贯通型层叠电容器
技术介绍
作为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已知有一种具备电容器素体和信号用端 子电极以及接地用端子电极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该电容器素体由电 介质层和信号用内部电极以及接地用内部电极相互层叠而成,该信号 用端子电极以及接地用端子电极形成于该电容器素体上(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01-206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一个元件实现将多个静电电 容成分并联连接的电路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通常,在电子仪器上搭载有多个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因此,在电 子仪器内,仅因搭载的电容器的数量就消耗了安装空间。在此,本发 明者对能够以一个元件实现多个并联电路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进行深 入研究,结果想出了本专利技术。依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包括 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素体,配置在电容器素体内的第1和第2信号 用内部电极以及第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配置在电容器素体的外 表面上的第1和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第1和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 信号用连接导体、以及接地用连接导体。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 第1信号用端子电极和信号用连接导体,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 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和信号用连接导体,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 第1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接地用连接导体,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 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接地用连接导体。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 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夹着电容器素体的至少一部分而相对的区域,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夹着电容器素体的至少一 部分而相对的区域,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中,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 地用内部电极具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 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 不相互相对。由此,在上述贯通型层叠电容器中,实现了多个静电电 容成分并联连接的电路。这些静电电容成分为,由第1信号用内部电 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互相对的区域形成的静电电容成分、以及 由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相互相对的区域形成的 静电电容成分。优选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位于同一层,第2 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位于同一层。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内部电极的层数减少,因而能够实现贯通型层叠电容器的薄型化。优选第1和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以及第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 呈曲折状(meander)。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大贯通型层叠电容器的 阻抗。优选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的区域的面 积,与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的区域的面积 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两个静电电容成分的大小不同。所以,贯 通型层叠电容器在广带域的频率区域内实现低阻抗。优选电容器素体具有相对的长方形的第1和第2主面、在第1和 第2主面的短边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在第1和第2主面之间的第1和第2 端面、以及在第1和第2主面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在第1和第2 主面之间的第1和第2侧面。第1和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以及接地用 连接导体配置在第1侧面上,第1和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以及信号用 连接导体配置在第2侧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用连接导体和接地 用连接导体分离配置,因而能够更好地分离形成上述两个静电电容成 分。优选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具有包括与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的 区域的主电极部、以及从该主电极部延伸并分别连接于第1信号用端 子电极和信号用连接导体的引出部。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具有包括与 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的区域的主电极部、以及从该主电极部延伸 并分别连接于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和信号用连接导体的引出部。第1 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包括与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相对的区域的主电极 部、以及从该主电极部延伸并分别连接于第1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接地用连接导体的引出部。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包括与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相对的区域的主电极部、以及从该主电极部延伸并分别连接于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接地用连接导体的引出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包括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素 体;分别包含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接地用内部电极的多个内部电极群, 该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接地用内部电极配置在电容器素体内并具有夹着 电容器素体的至少一部分而相对的区域;配置在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 上的第1和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以及第1和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以 及配置在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上的分别至少一个信号用连接导体和接 地用连接导体。多个内部电极群各自所包含的各信号用内部电极通过 至少一个信号用连接导体相互电连接,多个内部电极群各自所包含的 各接地用内部电极通过至少一个接地用连接导体而相互电连接,多个 内部电极群各自所包含的各信号用内部电极中的一个信号用内部电极 连接于第1信号用端子电极,多个内部电极群各自所包含的各信号用 内部电极中除去一个信号用内部电极之外的任一个信号用内部电极连 接于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多个内部电极群各自所包含的各接地用内 部电极中的一个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第1接地用端子电极,多个内 部电极群各自所包含的各接地用内部电极中除去一个接地用内部电极 之外的任一个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多个内部 电极群中各个不同的内部电极群所包含的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接地用内 部电极不相互相对。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中,各内部电极群中具有信号 用内部电极和接地用内部电极相互相对的区域。不同的内部电极群所 包含的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接地用内部电极彼此之间不相互相对。由此, 在上述贯通型层叠电容器中,在各内部电极群中形成有静电电容成分,这些所形成的多个静电电容成分并联连接。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 实现多个静电电容成分并联连接的电路。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以一个元件实现将多个静电电容成分 并联连接的电路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和参照附图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但是,这些说明和附图仅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举出的例子,不能被 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清楚地表述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范围。但 是,这些详细说明和特殊实例、以及优选实施方案,只是为了举例说 明而举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变化和修 改都在本专利技术的宗旨和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所包含的电容器素 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内部电极的构成的示意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将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安装在其它部件 上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示意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所包 含的电容器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内部电极的构成的示意图。图8是示意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所包 含的电容器素体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内部电极的构成示意图。图IO是示意第1实施方式以及该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的阻抗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1是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素体; 配置在所述电容器素体内的第1和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以及第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以及 配置在所述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上的第1和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第1和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信号用连接导体、以及接地用连接导体, 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1信号用端子电极和所述信号用连接导体, 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和所述信号用连接导体, 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1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所述接地用连接导体, 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所述接地用连接导体, 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夹着所述电容器素体的至少一部分而相对的区域, 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夹着所述电容器素体的至少一部分而相对的区域, 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 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7-9 2007-179964;JP 2007-10-29 2007-2808711.一种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介电特性的电容器素体;配置在所述电容器素体内的第1和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以及第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以及配置在所述电容器素体的外表面上的第1和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第1和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信号用连接导体、以及接地用连接导体,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1信号用端子电极和所述信号用连接导体,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和所述信号用连接导体,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1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所述接地用连接导体,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连接于所述第2接地用端子电极和所述接地用连接导体,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夹着所述电容器素体的至少一部分而相对的区域,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具有夹着所述电容器素体的至少一部分而相对的区域,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不相互相对。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位于同一层, 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位于同一层。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以及所述第1和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呈曲折状。4. 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1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1接地用内部电极相对的所述 区域的面积,与所述第2信号用内部电极和所述第2接地用内部电极 相对的所述区域的面积不同。5. 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贯通型层叠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素体,具有相对的长方形的第1和第2主面、在所述第1和第2主面的短边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在所述第1和第2 主面之间的第1和第2端面、以及在所述第1和第2主面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在所述第1和第2 主面之间的第1和第2侧面,所述第1和第2信号用端子电极以及所述接地用连接导体配置在 所述第1侧面上,所述第1和第2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樫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