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73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包括箱体壳体,固定于箱体壳体内部的多个电池模组以及箱体壳体与电池模组之间的固定件。箱体壳体整体呈方体结构,其包括前面板、侧壁支架以及左右侧板;侧壁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左右侧板上,锂电池箱体结构通过侧壁支架上的标准U型孔与外部设备固定,前面板上设有拆装把手,形状为“U”型,开口两端固定在前面板上,同时前面板上还设有各类插件及信号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拆装把手优化装拆工序,通过设置ID拨码控制面板,实现多组锂电池配合使用,并通过设置各类通讯口及时反馈各组锂电池箱实时情况,通过设置各类显示灯,实现直接显示如电量等信息,通过设置透气网,解决锂电池工作时的散热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组箱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组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及储能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大规模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具有一定优势,然而锂电池单体容量小,需要多组锂电池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后组成储能应用系统。同时,为了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对每一个锂电池单体进行实时监测,为了便于安装,现如今常采用将储能系统中的锂电池分成便于安装维护的多个锂电池模块PACK,再由多个锂电池模块PACK串并联构成储能锂电池系统。目前,通常采用塑料和金属结构件逐个将锂电池单体叠拼后构成锂电池模块PACK并在其外侧加装一个箱壳,且箱体壳体本身是在锂电池模块PACK集成后加装的,安装工艺复杂、费工费时、增加成本,现有的部分壳体结构不能满足锂电池箱体结构所必须具备的结构保护功能、热保护功能以及防尘防水功能。
[0003]公开号为CN10300084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动力锂电池箱,该结构包括长方体形的箱体及固定于箱体内部的多个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矩管状框架和固定于矩管状框架内的多个锂离子电池,在箱体上设置有通风孔和散热风扇。该动力锂电池箱优点是采用模块化结构,为单体电池的更换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在相邻电池之间预留有冷却风道,散热风扇在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对动力锂电池组进行冷却,保证电池组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了电池性能的一致性,但是该设备无法实现多组锂电池配合使用,且锂电池箱体内的电池电量无法显示,同时该装置无把手等装拆结构,安装费时,且其固定方式为箱体壳体下部设置的U型凸起,整体结构受力差,固定不可靠。
[0004]公开号为CN11196927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组装结构,该结构包括电池箱体,固定安装在电池箱体一侧内壁的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的中间开设有进风口,开设于电池箱体的另一侧的排风扇,固定安装在电池箱体的内侧的电池保护板以及设于电池箱体表面的提手。该箱体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和排风扇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锂电池组的散热降温;通过设置有保护板,改善串联充电方式下的充电效果,通过设置提手,解决了使用者携带困难。但是,该箱体结构局限于单组锂电池使用,其未设置多组锂电池包配合使用的装置,且该设备受限于箱体进出风口和排风扇的结构特征,于两侧面设置安装支架较为困难,造成装拆不方便,同时对于防尘等防护等级较难达到。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锂电池组箱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组箱体结构,以解决在锂电池组在安装上存在的装拆困难,现有产品在使用上无法实现多组锂电池配合使用,在功能上部分结构无法直接显示如锂电池现有电量等显示信息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包括箱体壳体,固定于所述箱体壳体内部的多个电池模组以及所述箱体壳体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的固
定件,所述箱体壳体包括前面板、相对设置的左右侧板、固定在所述左右侧板上的侧壁支架以及分设于所述前面板两端的拆装把手;所述锂电池组箱体结构通过所述侧壁支架上的标准U型孔与外部设备固定。
[0008]以正视所述前面板的方位来讲,具体地,所述前面板包括对称分布于所述前面板两端的拆装把手,设置在所述拆装把手之间且位于所述前面板上左侧并排布置的电源正极插件,电源负极插件,设于右上方的开关键以及于右下方若干依次并排布置的串行通讯接口、两个相同的通讯口、ID拨码控制面板、SOC指示灯、状态灯、运行灯、干结点信号插件以及复位键。
[0009]具体来讲,所述拆装把手整体呈U型状,表面做喷漆处理,U型开口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前面板上。
[0010]具体来讲,所述电源正极插件与所述电源负极插件之间留有安装间隙,避免在安装时对插件相互干涉,且所述电源正极插件颜色为红色,其上方在所述前面板上设有“+”标识,所述电源负极插件颜色为黑色,同样地在其正上方设有
“‑”
标识,防止误插对插件造成电路短路等危险;所述开关键呈圆柱状凸起,表面做抛光处理,按钮上方设有“start/stop”的英文标识。
[0011]特别地,所述电源正极插件与所述电源负极插件上设有保护罩,防止工作人员在未注意的情况下直接接触插件正极或负极的极柱,从而造成事故,所述电源正极插件左下方喷有接地标识,提醒工作人员需将锂电池箱接地。
[0012]特别地,所述串行通讯口与所述通讯口之间间隔5mm,且分别在正上方设有“RS232”以及“RS485”的标识。
[0013]具体来讲,所述ID拨码控制面板上设有四个白色按钮,每个按钮下方对应喷有数字1、2、3、4,在数字下方喷有“ON”和向下的箭头,代表按钮向下为“ON”,向上为“OFF”,其中数字1对应的按钮为低位,数字4对应的按钮为高位,所述ID拨码控制面板编码范围为0~15,即在通信模式下最多可支持16只模块级联。
[0014]具体来讲,所述SOC指示灯设有四个且并排布置,正常工作时呈绿色,若所述SOC指示灯中的4个灯全亮,代表锂电池电量为75%~100%;3个灯亮时,代表锂电池电量为50%~75%;2个灯亮时,代表锂电池电量为25%~50%;1个灯亮时,代表锂电池电量为0%~25%,亦即提示用户该设备急需充电。
[0015]具体来讲,所述状态灯工作时呈红色,当控制器检测到有故障发生时呈现常亮状态;所述运行灯工作时呈绿色,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呈常亮状态,在锂电池放电时呈现1秒亮1秒灭的闪烁状态;所述干结点信号插件为四针脚插件,当控制器检测到开关量有异常状态时,通过该插件输出报警信号;所述复位键的作用是当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时,按下此键对系统进行复位,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0016]具体来讲,所述侧壁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于所述箱体壳体的左右侧板上,所述侧壁支架上开有标准U型孔,用以实现锂电池箱体与外部设备的固定,所述左右侧板上设有透气网,用以散去锂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箱体壳体上设置拆装把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组在安装上存在的装拆困难的问题;通过在左右侧板上设置透气网,提高了锂电池
工作时的散热效率。
[0019]本技术通过设置ID拨码控制面板,实现多组锂电池配合使用,并通过设置串行通信口、通讯口以及干结点信号插件及时反馈各组锂电池箱的实时情况。
[0020]本技术通过在前面板上设置各类显示灯,实现直接显示如锂电池现有电量等显示信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锂电池组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的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的侧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壳体(1)、固定于所述箱体壳体(1)内的多个电池模组(2)以及固定所述箱体壳体(1)与所述多个电池模组(2)的固定件(3);所述箱体壳体(1)包括前面板(11)、相对设置的左右侧板(14)、固定在所述左右侧板(14)上的侧壁支架(13)以及分设于所述前面板(11)两端的拆装把手(113);所述锂电池组箱体结构通过所述侧壁支架(13)上的标准U型孔(131)与外部设备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支架(13)紧贴于所述箱体壳体(1)的左右侧板(14)面上,并通过所述侧壁支架(13)上开设的螺栓孔与所述左右侧板(14)固定,所述左右侧板(14)上设有透气网(141),以排出锂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11)上还设置有并排布置的电源正极插件(111)、电源负极插件(112)、开关键(114)以及若干依次并排设置的串行通讯接口(115)、两个相同的通讯口(116)、ID拨码控制面板(117)、SOC指示灯(118)、状态灯(119)、运行灯(120)、干结点信号插件(121)以及复位键(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把手(113)整体呈U型状设置,与所述左右侧板(14)之间间距为15mm;所述电源正极插件(111)、所述电源负极插件(112)设置于两个所述拆装把手(11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正极插件(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九享大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