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849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属于遮光圈加工模具领域,包括模柄,所述模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体,所述上模体的底部设置有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座,所述下模体上穿插有下冲子,所述下冲子的底部与下模座接触。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遮光圈的正面与反面均进行倒角处理,相对于传统单面倒角能够提高遮光圈的消除杂光效果,更易将遮光圈的基材进行包裹,不用区分遮光圈正反面即可进行加工,且能够针对需要双面倒角的遮光圈一次加工成型,提高加工效率,能够根据加工需求对零部件进行更换调节加工尺寸与深度,方便使用,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遮光圈加工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遮光圈就是起到遮光作用,比如说手机镜头遮光圈,摄像头镜头遮光圈.它是用SOMA遮光材料冲压成型,镶嵌在镜头里的一块麦拉片,因为起了遮光作用,所以大家叫它为遮光圈,遮光垫片。它的原理是根据物理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加工要求也比较严格,因此对材料的要求也是有较高层次的需求,市场上基本是用日本SOMA遮光材料,是一种双哑黑的PET。
[0003]现有的遮光圈加工模具一般是对遮光圈的单面进行加工,无法针对特殊的双面遮光圈进行倒角工作,而双面进行倒角的遮光圈具备一定优点,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以解决无法加工遮光片双面倒角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包括模柄,所述模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体,所述上模体的底部设置有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座,所述下模体上穿插有下冲子,所述下冲子的底部与下模座接触,所述上模体上穿插有上冲子。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上模体由上至下包含有上夹板、上垫板与母模板,所述上夹板、上垫板与母模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模体由上至下包含有退料板与下夹板,所述退料板与下夹板相接触。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母模板与上垫板之间夹持有压板,所述上垫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压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上冲子穿插于压板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母模板上穿插有两个上顶针,两个所述上顶针以上冲子为轴心对称设置,所述上顶针的顶部与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模体上穿插有两个下顶针,两个所述下顶针以下冲子轴心对称设置。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下冲子与上冲子相对的一端尖角处设置有圆弧过渡。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上模座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导柱,两个所述导柱的顶部均贯穿并延伸至下模体的顶部,所述上模体上开设有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向孔。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方案,能够对遮光圈的正面与反面均进行倒角处理,相对于传统单面倒角能够提高遮光圈的消除杂光效果,更易将遮光圈的基材进行包裹,不用区分遮光圈正反面即可进行加工,且能够针对需要双面倒角的遮光圈一次加工成型,提高加工效率,能够根据加工需求对零部件进行更换调节加工尺寸与深度,方便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说明:
[0021]1、模柄;2、上模座;3、上模体;31、上夹板;32、上垫板;33、母模板;4、下模体;41、退料板;42、下夹板;5、下模座;6、下冲子;7、上冲子;8、压板;9、上顶针;10、下顶针;11、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请参阅图1,本技术中,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包括模柄1,模柄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座2,上模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体3,上模体3的底部设置有下模体4,下模体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座5,下模体4上穿插有下冲子6,下冲子6的底部与下模座5接触,上模体3上穿插有上冲子7。
[0024]本技术中,将遮光圈放置在下模体4上的加工位置,通过控制模柄1,带动上模座2下的上模体3进行下压,利用下冲子6与上冲子7针对遮光圈的正反面进行倒角,相对于传统单面倒角能够提高遮光圈的消除杂光效果,更易将遮光圈的基材进行包裹,不用区分遮光圈正反面即可进行加工,且能够针对需要双面倒角的遮光圈一次加工成型,提高加工效率,能够根据加工需求对零部件进行更换调节加工尺寸与深度,方便使用,实用性强。
[0025]其中:上模体3由上至下包含有上夹板31、上垫板32与母模板33,上夹板31、上垫板32与母模板3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模体4由上至下包含有退料板41与下夹板42,退料板41与下夹板42相接触。
[0026]上夹板31、上垫板32与母模板33组成上模体3,退料板41与下夹板42组成下模体4,在更换下冲子6与上冲子7时以及内部的冲压零件时方便进行逐个拆卸,分摊各个零件的体积与重量,减小操作难度。
[0027]其中:母模板33与上垫板32之间夹持有压板8,上垫板32的底部开设有与压板8相匹配的卡槽,上冲子7穿插于压板8上。
[0028]本技术中,利用压板8方便上顶针9安装,提高上顶针9与上冲子7安装后的稳定性。
[0029]请参阅图1,其中:母模板33上穿插有两个上顶针9,两个上顶针9以上冲子7为轴心对称设置,上顶针9的顶部与压板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模体4上穿插有两个下顶针10,两个下顶针10以下冲子6轴心对称设置。
[0030]本技术中,通过两个上顶针9与两个下顶针10限制上模体3与下模体4在之间的压缩间距,从而控制上冲子7与下冲子6对遮光圈的倒角深度,方便根据加工需求进行调换改变,提高加工合格率。
[0031]其中:下冲子6与上冲子7相对的一端尖角处设置有圆弧过渡。
[0032]本技术中,由于下冲子6与上冲子7的尖端处利用圆弧进行过度,能够冲压时对遮光圈进行一定的防护,并提高倒角加工效果。
[0033]其中:上模座2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导柱11,两个导柱11的顶部均贯穿并延伸至下模体4的顶部,上模体3上开设有与导柱11相匹配的导向孔。
[0034]本技术中,导柱11对上模体3与下模体4合模时进行引导预定位,提高合模的精准度,提高倒角精度。
[0035]工作原理:该装置针对冲孔完成后的半成品遮光圈进行加工,将遮光圈放置在下模体4上的加工位置,通过控制模柄1,带动上模座2下的上模体3进行下压,利用下冲子6与上冲子7针对遮光圈的正反面进行倒角,通过两个上顶针9与两个下顶针10限制上模体3与下模体4在之间的压缩间距,从而控制上冲子7与下冲子6对遮光圈的倒角深度,上下深度各百分之五十,方便根据加工需求进行调换改变,提高加工合格率,相对于传统单面倒角能够提高遮光圈的消除杂光效果,更易将遮光圈的基材进行包裹,不用区分遮光圈正反面即可进行加工,且能够针对需要双面倒角的遮光圈一次加工成型,提高加工效率,能够根据加工需求对零部件进行更换调节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包括模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柄(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座(2),所述上模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体(3),所述上模体(3)的底部设置有下模体(4),所述下模体(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座(5),所述下模体(4)上穿插有下冲子(6),所述下冲子(6)的底部与下模座(5)接触,所述上模体(3)上穿插有上冲子(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3)由上至下包含有上夹板(31)、上垫板(32)与母模板(33),所述上夹板(31)、上垫板(32)与母模板(3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模体(4)由上至下包含有退料板(41)与下夹板(42),所述退料板(41)与下夹板(42)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双倒角遮光圈断面不发亮不发光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板(33)与上垫板(3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友利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庆科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