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的地下沉井
[0001]本申请涉及地下沉井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的地下沉井。
技术介绍
[0002]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2200503U且专利名称为一种市政工程的地下沉井的专利,包括三个井管与两个限位环,且三个井管与两个限位环交错叠加放置于底部插管上从而形成地下沉井整体框架,三个井管与两个限位环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沉井孔,井管、限位环、底部插管内均设有填装混凝土的空腔,空腔内预设有钢筋框架,通过限位环将井管的限位连接,使得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不易发生位置偏移。
[0004]但由于空腔环设于地下沉井的外侧,当操作人员人工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时的流速通常难以控制,而导致操作人员浇筑时难以使得全部混凝土均浇筑至空腔内。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操作人员人工向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时可能会误将混凝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的地下沉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管(1)、第一井管(2)、第二井管(3)、第三井管(4)、第一限位环管(5)、第二限位环管(6),所述第一井管(2)固定连接于底管(1)顶部,所述第一限位环管(5)固定连接于第一井管(2)顶部,所述第二井管(3)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环顶部,所述第二限位环管(6)固定连接于第二井管(3)顶部,所述第三井管(4)固定连接于第二限位环管(6)顶部,所述底管(1)、第一井管(2)、第二井管(3)、第三井管(4)、第一限位环管(5)、第二限位环管(6)的中轴线处形成沉井孔(10),所述第一井管(2)、第二井管(3)、第三井管(4)、第一限位环管(5)、第二限位环管(6)内均环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空腔(7),所述空腔(7)内预设有钢筋支架(8),所述第三井管(4)顶部设有用于防止混凝土浇筑至沉井孔(10)内的遮挡装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的地下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装置(9)包括支撑组件(91)、驱动组件(92)、第一遮挡组件(93),所述支撑组件(91)设于第三井管(4)顶部,所述第一遮挡组件(93)设于支撑组件(91)底部,且所述第一遮挡组件(93)位于第三井管(4)内,所述驱动组件(92)用于驱动第一遮挡组件(93)收缩和展开,所述第一遮挡组件(93)展开时用于防止混凝土浇筑至第三井管(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的地下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91)包括支撑板(911)、钩爪(912)、第一支撑柱(913)、第二支撑柱(914),所述钩爪(912)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钩爪(912)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911)侧壁上,若干所述钩爪(912)另一端卡接于第三井管(4)侧壁顶部,所述支撑板(911)顶面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穿设孔(9111),所述第一支撑柱(913)固定连接于支撑板(911)底面对应穿设孔(911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柱(914)由支撑板(911)顶面依次穿设于穿设孔(9111)、第一支撑柱(913)内,且所述第二支撑柱(914)位于第一支撑柱(913)内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柱(914)的内底面;所述驱动组件(92)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911)顶面,所述驱动组件(92)另一端套设并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柱(914)上,所述第一支撑柱(913)侧壁开设有若干滑移孔(9131),所述滑移孔(9131)沿第一支撑柱(913)长度方向开设,所述第一遮挡组件(93)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柱(913)底部,所述第一遮挡组件(93)另一端穿设于滑移孔(9131)内并与驱动组件(92)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工程的地下沉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2)包括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凤,高峰,陈红,郭妙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同瑞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