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746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挤出吊篮,挤出吊篮的顶端与第一壳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挤出吊篮内装填有挤出填料,第一壳体的顶端对应挤出吊篮设置有上进胶口,第一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口;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端的周向边缘与第一壳体下端的周向边缘密封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胶口,第二壳体的顶端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下进胶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吊篮,并且在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下进胶口,能够更好的将粘胶进行分布,并脱除粘胶内的气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吊篮脱泡和布膜脱泡结合,整体产量大,且共用排气口,脱泡效果好。脱泡效果好。脱泡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粘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粘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混入大量的空气而形成气泡,由于粘胶的粘滞性影响,气泡自然脱除较困难,若不能及时的将气泡脱除,在纺丝时,容易造成断头,整体的品质下降,通常在粘胶加工时,必须经过脱泡工序。
[0003]目前,常见的粘胶脱泡形式为:静置脱泡、吊篮脱泡以及布膜脱泡。静置脱泡由于脱泡时间长及生产效率低,且主要以轮换式的方式操作,占地面积大,整体的产能小;吊篮脱泡在吊篮的底部,尤其是脱泡釜的内底壁上容易形成胶皮,需要经常进行清理,因此需要在釜体的侧面设置人孔进行操作,使用非常不方便;布膜脱泡由于需要将粘胶从狭缝挤压出来,形成粘胶膜,在采用真空抽吸时,由于气泡在移动过程中会进入到真空管内破裂并结胶成胶皮,定期进行处理也比较麻烦,且布膜脱泡和吊篮脱泡的整体产能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脱泡效果好、产能高的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挤出吊篮,所述挤出吊篮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挤出吊篮内装填有挤出填料,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对应所述挤出吊篮设置有上进胶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口;
[0008]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第一壳体下端的周向边缘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胶口,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下进胶口。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吊篮,并且在第二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下进胶口,能够更好的将粘胶进行分布,并脱除粘胶内的气泡;本技术将吊篮脱泡和布膜脱泡结合,整体产量大,且共用排气口,脱泡效果好。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外侧的下进胶管路,所述下进胶管路与所述下进胶口连接。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下进胶管路能够将粘胶输送至第二壳体内进行脱泡,使用方便。
[0013]进一步,所述下进胶管路包括进胶主管以及对应所述下进胶口设置的进胶支管,所述进胶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胶主管连接,所述进胶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进胶口连接。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与下进胶口对应的进胶支管,能够有效
的将进入第二壳体的粘胶进行分布。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内侧壁周向设置有溢流台阶面,多个所述下进胶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溢流台阶面的底壁上,所述进胶支管的上端与所述下进胶口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溢流台阶面能够将下进胶口进入的粘胶进行分布,有利于成膜并脱除粘胶内的气泡。
[0017]进一步,所述进胶支管内装填有溢流分布填料。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溢流分布填料比表面积大,能够提升下粘胶口进入的粘胶脱泡效率,能够提升整体的脱泡生产产能。
[0019]进一步,第二壳体的下端为倒锥形结构。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倒锥形的结构能够起到汇流作用,有利于脱泡后的粘胶排出。
[0021]进一步,所述进胶支管的下端为倒锥形结构。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胶支管的下端采用倒锥形结构使粘胶经进胶主管进入进胶支管内时形成节流膨胀结构,有利于粘胶中微小气泡在压力减小过程中膨胀或融合,有利于气泡的脱除。
[0023]进一步,所述进胶主管包括三通管以及两个呈弧形设置的变径管,所述三通管设置有一个进料口以及与所述变径管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口,所述变径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口连接,所述进胶支管的下端与所述变径管连接。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变径管能够有利于使粘胶经过进胶主管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成膜更均匀,有利于脱泡。
[0025]进一步,所述排气口为真空排气口。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真空排气口有利于增强脱泡效率,提升产能。
[0027]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对应所述吊篮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进胶口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的顶壁上设置有吊耳。
[002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盖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并且在端盖上设置吊耳,有利于吊篮内的基础填料的装填。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0031]图3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进胶支管结构剖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进胶主管结构俯视图。
[00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4]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上进胶口;4、吊篮;5、排气口;6、下进胶管路;61、进胶主管;611、三通管;612、变径管;62、进胶支管;7、端盖;8、吊耳;9、溢流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6]实施例
[0037]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内设有挤出吊篮4,挤出吊篮4的顶端与第一壳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挤出吊篮4内装填有挤出填料,第一壳体1的顶端对应挤出吊篮4设置有上进胶口3,第一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口5;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上端的周向边缘与第一壳体1下端的周向边缘密封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的下端与第二壳体2的上端是连通的,经第一壳体1内吊篮的粘胶脱泡后能够落入到第二壳体2内,并且在第二壳体2的内壁上分布与下进胶口进入并脱泡的粘胶混合从出胶口排出,第二壳体2的下端设置有出胶口,第二壳体2的顶端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下进胶口。
[0038]需要说明的是,吊篮4的下端延伸至第二壳体2的顶端内侧,并且吊篮4的外壁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有排气通道,排气口5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气口5沿第一壳体1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并且排气口5与排气通道连通,还需要说明的是,吊篮4为网篮,填料可采用双马鞍形填料,风扇面积大,并且使经过上进胶口3进入的粘胶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与填料接触。
[0039]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2顶端外侧的下进胶管路6,下进胶管路6与下进胶口连接。
[0040]优选的,下进胶管路6包括进胶主管61以及对应下进胶口设置的进胶支管62,进胶支管62的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内设有挤出吊篮(4),所述挤出吊篮(4)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挤出吊篮(4)内装填有挤出填料,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对应所述挤出吊篮(4)设置有上进胶口(3),所述第一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口(5);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上端的周向边缘与所述第一壳体(1)下端的周向边缘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端设置有出胶口,所述第二壳体(2)的顶端侧面周向设置有多个下进胶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顶端外侧的下进胶管路(6),所述下进胶管路(6)与所述下进胶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进胶管路(6)包括进胶主管(61)以及对应所述下进胶口设置的进胶支管(62),所述进胶支管(62)的一端与所述进胶主管(61)连接,所述进胶支管(62)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进胶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通道粘胶快速脱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顶端内侧壁周向设置有溢流台阶面(9),多个所述下进胶口间隔设置于所述溢流台阶面(9)的底壁上,所述进胶支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娜娜谢峰张璐王琦周振华康巍山曹军王殿东尚飞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