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保护膜技术

技术编号:311722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保护膜。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及第一类光引发剂进行混合,在紫外光源下照射,得到丙烯酸酯预聚物;(2)在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加入稀释单体、第二类光引发剂,得到丙烯酸酯胶粘剂前驱体;在丙烯酸酯胶粘剂前驱体中加入噻吩并吡咯类分子,混合即得到丙烯酸酯压敏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地在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加入了噻吩并吡咯类分子,噻吩并吡咯类分子对丙烯酸酯压敏胶进行掺杂,可以有效消除光、热、辐射等产生的自由基,阻止链式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UV型压敏胶的抗氧化性能,且成本较低,整个制备过程高效、节能、无污染。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保护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
,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保护膜。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类对压力及其敏感、仅需轻微压力就可以与被贴物很好粘合的胶粘剂,因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电器、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医疗及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现有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大部分为溶剂型,其存在的问题是VOC排放和高能耗。近些年发展起来的UV固化型压敏胶,因其低成本低能耗、固化速度快、无溶剂排放和高性能的特点,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UV型压敏胶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空气接触,再加上光、热、辐射以及UV型压敏胶中残留的光引发剂等的影响,会使氧化反应协同进行,加速产品的老化。因此,需要提高UV型压敏胶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保护膜。本专利技术在大量创造性劳动基础上,创造性地在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加入了噻吩并吡咯类分子,噻吩并吡咯类分子对丙烯酸酯压敏胶进行掺杂,该噻吩并吡咯类分子结构简单、易制备,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可以任意比例溶解在丙烯酸酯中,而且噻吩并吡咯类分子结构中的S、N杂原子,具有较高的电子云密度;同时,通过两个噻吩并吡咯的方式,使S、N原子通过碳碳双键链接,形成良好的共轭体系,从而为分子提供了更强的π电子云密度,二者的综合效应提供了良好的给电子体系,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因此可以有效消除光、热、辐射等产生的自由基,阻止链式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UV型压敏胶的抗氧化性能,且成本较低,整个制备过程高效、节能、无污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将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及第一类光引发剂进行混合,在紫外光源下照射,得到丙烯酸酯预聚物;
[0007](2)在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加入稀释单体、第二类光引发剂,得到丙烯酸酯胶粘剂前驱体;在丙烯酸酯胶粘剂前驱体中加入噻吩并吡咯类分子,混合即得到丙烯酸酯压敏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噻吩并吡咯类分子为4

己基

4H

二噻吩并[3,2

b:2,3

d]吡咯(CAS号是427875

87

4,4

己基

4H

二噻吩并[3,2

b:2,3

d]吡咯的合成可参考文献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5,7,22436

22447)、4

苯基

4H

二噻吩并[3,2

b:2,3

d]吡咯(CAS号是592551

53

6)中的至少一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丙
烯酸酯预聚物:稀释单体:第二类光引发剂:噻吩并吡咯类分子的重量比为(140

220):(20

100):(1

3):(1

4)。
[0010]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通过上述比例制备的丙烯酸压敏胶,一方面会有比较好的流动性,有利于后续的涂布工艺;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对压敏胶的性能有一定限制,即剥离力要在350

530gf/25mm的范围内且在环境温度85℃、85%相对湿度下保持力大于72h。若低于此比例,胶液的粘度偏高,涂布难度增加,且抗氧化性效果不明显;若高于此比例,会使压敏胶的内聚变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功能单体:第一类光引发剂的重量比为(60

85):(10

25):(0.5

2):(0.3

1.5)。限定此比例主要是为了制备有一定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丙烯酸酯预聚物,它对丙烯酸压敏胶的剥离力和保持力起到决定性作用。若低于此比例,合成的预聚物分子量会偏大;若高于此比例,预聚物分子量偏低。而分子量过高会使丙烯酸压敏胶的剥离力下降,分子量过低会使压敏胶的内聚变差,保持力达不到要求。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功能单体为丙烯酸、马来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类光引发剂为安息香醚、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1

羟基

环已基

苯甲酮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类光引发剂为1

羟基

环已基

苯甲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2

甲基
‑1‑
(4

甲硫基苯基)
‑2‑
吗啉
‑1‑
丙酮、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稀释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酰吗啉、四氢呋喃丙烯酸酯、环三羟甲基丙烷甲缩醛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其通过任一项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0017]一种保护膜,包括基材、胶粘剂层和离型膜,其中,所述胶粘剂层为上述的丙烯酸酯压敏胶。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创造性地在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加入了噻吩并吡咯类分子,噻吩并吡咯类分子对丙烯酸酯压敏胶进行掺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及第一类光引发剂进行混合,在紫外光源下照射,得到丙烯酸酯预聚物;(2)在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加入稀释单体、第二类光引发剂,得到丙烯酸酯胶粘剂前驱体;在丙烯酸酯胶粘剂前驱体中加入噻吩并吡咯类分子,混合即得到丙烯酸酯压敏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吩并吡咯类分子为4

己基

4H

二噻吩并[3,2

b:2,3

d]吡咯、4

苯基

4H

二噻吩并[3,2

b:2,3

d]吡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稀释单体:第二类光引发剂:噻吩并吡咯类分子的重量比为(140

220):(20

100):(1

3):(1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硬单体:丙烯酸功能单体:第一类光引发剂的重量比为(60

85):(10

25):(0.5

2):(0.3

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丙烯酸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靖王江李明礼何云蔚胡涢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泰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