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12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防夹控制器本体,还包括安装支架和座椅滑轨安装前梁,所述防夹控制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与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悬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空间,防止乘客踩踏到防夹控制器本体,同时能够降低成本,简化装配过程,散热以及防水效果好。散热以及防水效果好。散热以及防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越来越普遍,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专利所阐述的电动车窗防夹保护,就是一旦在车窗自动上升过程中侦测到有障碍物的存在,车窗就自动停止向上运动,防止损毁障碍物;并向下运动,以释放障碍物。汽车车窗防夹控制器作为汽车保障乘客安全,防止在开关车窗情况下夹伤乘客的设备,是每辆汽车上必不可少的。因此,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的可靠性显的尤为重要。
[0003]CN212727718U公开了一种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器外壳,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上方设有上盖体,下壳体内四角处均设有L型加强板,L型加强板的顶角处设有竖向的第一导向柱,下壳体的四周内壁上均设有定位板,下壳体内靠近四角处均设有环形支柱,环形支柱的端部设有可拆卸的固定安装螺杆,下壳体的四周外壁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卡扣,下壳体的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的外表面均设有安装卡件,下壳体的正面上导向槽的两侧均设有凹槽;上盖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设有第一定位套,上盖体的下表面周向设有定位插扣。该技术能够方便控制器集成电路板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且能很好的保护控制器集成电路板,但是该技术的下壳体和上盖体上没有设置易于与汽车连接的结构,将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器外壳安装在汽车上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空间,防止乘客踩踏到防夹控制器本体,同时能够降低成本,简化装配过程,散热以及防水效果好。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防夹控制器本体,还包括安装支架和座椅滑轨安装前梁,所述防夹控制器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与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悬空。
[0006]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连接支耳和卡接翻边,所述连接支耳和连接插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前侧,所述连接支耳上设置有第一螺栓过孔,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栓过孔配合的第二螺栓过孔和用于与所述卡接翻边配合的卡接槽,所述连接支耳与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相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卡接翻边插入所述卡接槽中。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栓过孔、所述第二螺栓过孔和所述卡接槽均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二螺栓过孔和所述卡接槽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的中部。
[0008]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后侧的遮挡翻边,所述遮挡翻边向上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
[0009]进一步,所述防夹控制器本体包括壳体、安装凸台和安装支耳;所述安装凸台向后凸出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凸台配合的凸台卡孔;所述安装支耳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并且所述安装支耳上设置有第三螺栓过孔,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螺栓过孔配合的第四螺栓过孔;所述安装凸台插入所述凸台卡孔,所述安装支耳与所述支架主体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三螺栓过孔和所述第四螺栓过孔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凸台卡孔沿前后方向贯通。
[0011]进一步,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第四螺栓过孔与所述连接板之间。
[0012]进一步,所述支架主体上对应所述散热孔周边的位置设置有沉台,所述沉台向下凹陷并且所述壳体与所述沉台之间存在间隙。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空间,防止乘客踩踏到防夹控制器本体,同时防止后排座椅的乘客直接观测到该结构,不需要增加装饰件进行遮挡,保证美观性,并且能够减少螺栓和螺母的使用数量,能够降低成本,简化装配过程,此外,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遮挡翻边以及散热孔,散热以及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防夹控制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滑轨安装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防夹控制器本体与安装支架连接的截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滑轨安装前梁与安装支架连接的截面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

防夹控制器本体,11

壳体,12

安装凸台,13

安装支耳,131

第三螺栓过孔,2

安装支架,21

支架主体,211

连接板,212

凸台卡孔,213

第四螺栓过孔,214

散热孔,215

沉台,22

连接支耳,221

第一螺栓过孔,23

卡接翻边,24

遮挡翻边,3

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1

第二螺栓过孔,32

卡接槽,4

座椅滑轨安装后梁,5

汽车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7]如图1

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防夹控制器本体1,还包括安装支架2和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防夹控制器本体1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安装支架2的前端与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连接,安装支架2的后端悬空。通过将防夹控制器本体1安装到安装支架2上,再将安装支架2与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连接实现将防夹控制器本体1安装到副驾驶座椅的下方,充分利用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空间;安装支架2的后端悬空,并且安
装支架2的后端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对应副驾驶座椅的中部,距离座椅滑轨安装后梁4有一定距离,能够防止乘客踩踏到防夹控制器本体1,同时将防夹控制器本体1和安装支架2隐藏在副驾驶座椅的下方,防止后排座椅的乘客直接观测到该结构,不需要增加装饰件进行遮挡,保证美观性。安装支架2是钣金件,冷冲压成型,表面可以覆盖黑色电泳漆层,以形成保护,防止生锈等问题,该工艺技术成熟,价格低廉。
[0018]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图7以及图9所示,安装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连接支耳22和卡接翻边23,连接支耳22和连接插件均设置在支架主体21的前侧,连接支耳22上设置有第一螺栓过孔221,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螺栓过孔221配合的第二螺栓过孔31和用于与卡接翻边23配合的卡接槽32,连接支耳22与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相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卡接翻边23插入卡接槽32中。螺纹紧固件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装配时,首先将卡接翻边23插入卡接槽32后完成安装支架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防夹控制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2)和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所述防夹控制器本体(1)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上,所述安装支架(2)的前端与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连接,所述安装支架(2)的后端悬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支架主体(21)、连接支耳(22)和卡接翻边(23),所述连接支耳(22)和连接插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21)的前侧,所述连接支耳(22)上设置有第一螺栓过孔(221),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栓过孔(221)配合的第二螺栓过孔(31)和用于与所述卡接翻边(23)配合的卡接槽(32),所述连接支耳(22)与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相贴合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所述卡接翻边(23)插入所述卡接槽(3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过孔(221)、所述第二螺栓过孔(31)和所述卡接槽(32)均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第二螺栓过孔(31)和所述卡接槽(3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所述座椅滑轨安装前梁(3)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防夹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21)的后侧的遮挡翻边(24),所述遮挡翻边(24)向上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王远宏张海清姚善明易果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