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病毒感染的核苷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083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3
一种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核苷类化合物及其前药,具有式I所述的化合物、其前药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组合物和用途。所述化合物和组合物具有预防、缓解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或其同源变异病毒的复制或繁殖及其所产生的细胞病变效应的用途。的细胞病变效应的用途。的细胞病变效应的用途。的细胞病变效应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病毒感染的核苷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合成领域,涉及药学技术和病毒感染疾病
具体涉及一种核苷衍生物、其前药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组合物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为β属冠状病毒。与SARS和MERS类似,SARS

CoV

2基因组编码非结构蛋白:3C样蛋白酶(3

chymotrypsin

like protease,3CLpro)、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papain

likeprotease,PLpro)、解旋酶(helicase)和RNA依赖 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结构蛋白:如棘突糖蛋白(spikeglycoprotein)和附属蛋白(accessory proteins)。新冠病毒的表面棘突糖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受体的结合从而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其中:R1选自H、D、氟原子或氯原子;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H、D、卤素原子、R6、R7、OH、

OR6、

OR7、

NH2、

NHR6、

NHR7、

NR7R8、SH、

SR7、

SSR7、SeR7、L型氨基酸酯或D型氨基酸酯;R6独立地选自

C(=O)R7、

C(=O)OR7、

C(=O)NHR7、

C(=O)NR7R8、

CH2OC(=O)OR7、

CH2OC(=O)NHR7、

CH2OC(=O)NR7R8、

C(=O)SR7、

C(=S)R7、

S(=O)R7或

S(=O)2R7;R7和R8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10
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
10
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20
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烷基,或其中任意一种的氘代物;R9选自H或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
10
烷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
C3烷基;和/或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烷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
10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6环烷基;和/或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烯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0
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
10
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8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6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6环烯基;和/或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20
芳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12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C
10
芳基;和/或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20
杂环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
10
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6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5杂环基。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取代包括被甲基、乙基、苯基、吲哚基、吡咯、氨基、卤素原子、巯基或巯甲基取代。4.根据权利要求1

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2为H、OH或

R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9为H或F。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3和R4为OH。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1为H,F或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5为

OR6、L型氨基酸酯或D型氨基酸酯。9.根据权利要求4

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5为

OR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6为

C(=O)R7。11.根据权利要求9

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为式II所示化合物:12.根据权利要求10

11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所述R7选自苯基、2

丙基、甲基、乙基、

CH2CF3、1

丙基、1

丁基、2

甲基
‑1‑
丙基、2

丁基、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绪穆郭德银李官官曹流李迎君徐铁凤冀彦锡周启璠杨彧鉴朱调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