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550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具有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所述车用天窗帘布包括至少一帘布区、至少一稀疏区及至少一支撑装置。所述天窗系统包括气体感应器、电源、天窗控制系统、天窗驱动系统及至少一天窗,电源通过电源线分别与天窗控制系统、天窗驱动系统的电源接口连接,天窗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天窗驱动系统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天窗驱动系统的传动端连接天窗玻璃,天窗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及天窗驱动系统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气体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通过设置气体感应器与天窗控制系统、天窗驱动系统联动,实现了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天窗玻璃的自动启闭,使得车内空气质量及环境得到改善。使得车内空气质量及环境得到改善。使得车内空气质量及环境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天窗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具有二氧化碳感应功能的天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然而,汽车由于内部空间有限且在较为封闭情况下易导致车内空气流通变差,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而高含量的二氧化碳环境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在浓度进一步升高后,则会显著减弱人们的思考能力,这一情况对驾驶员尤其是长途高速驾驶员尤其危险。
[0003]另外在阳光充足时,会产生刺眼、暴晒等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天窗遮阳帘来解决上述问题。传统天窗用遮阳帘是通过传动、卷曲及直铺的形式实现对遮阳帘的收放,此收放过程中遮阳帘作为一种纺织品在铺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由于蠕变行为出现低垂的问题。传统遮阳帘针对阳光实现全部遮挡无法有效的引入部分散射光源,使得车内光线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具有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车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并反馈给天窗控制系统,通过天窗控制系统控制天窗驱动系统实现对汽车天窗的启闭。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车用天窗帘布,包括至少一帘布区、至少一稀疏区及至少一支撑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稀疏区。
[0008]优选的,所述至少一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稀疏区与所述帘布区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稀疏区与所述帘布区分别为互相连接的织物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稀疏区中孔隙密度为所述帘布区孔隙密度的4~10倍。
[0011]优选的,所述稀疏区的宽度为5~80mm。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互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为杆。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为的支撑体。
[0015]优选的,所述杆沿所述至少一稀疏区长度或宽度方向布置。
[0016]优选的,所述杆的直径为1~5mm。
[0017]优选的,所述支撑体为由玻璃钢结构、碳纤维复合结构或玻纤增强复合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
[0018]一种具有上述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包括气体感应器、电源、天窗控制系统、天窗驱动系统及至少一天窗,所述电源通过电源线分别与所述天窗控制系统、天窗驱动系
统的电源接口连接,所述天窗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天窗驱动系统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天窗驱动系统的传动装置连接天窗玻璃,所述天窗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及天窗驱动系统的第二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气体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气体感应器对气体的浓度感应范围为1000~2000ppm。
[0020]优选的,所述气体感应器的感应精度为
±
70ppm。
[0021]优选的,所述气体感应器的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5~55℃。
[0022]优选的,所述气体感应器的输出电源为3.25~5V,输出电流小于15mA。
[0023]优选的,所述气体感应器的响应时间为2次/s。
[0024]优选的,所述天窗控制系统包括信号收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及信号反馈装置,所述信号收集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反馈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25]优选的,还包括警报器,所述信号反馈装置的另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警报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天窗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至少一传动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28](一)通过在帘布中设置稀疏区可以实现车内光线强度的调控,避免帘布展开后车内光线不足的问题发生。
[0029](二)稀疏区的设置使得帘布的整体尺寸得到分割,在稀疏区内设置支撑体或杆可使得帘布各区得到支撑,从而解决大尺寸帘布出现的低垂问题,支撑装置可与帘布编织成一体或分体结构,有利于产业化生产。
[0030](三)通过设置气体感应器与天窗控制系统、天窗驱动系统联动,实现了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天窗玻璃的自动启闭,使得车内空气质量及环境得到改善,保证车内空气的清新,避免了驾驶员因二氧化碳浓度高出现精神疲劳或困顿的情况,警报器的设置用于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车内二氧化碳超标,使驾驶员能及时启闭天窗玻璃。
附图说明
[003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0032]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中天窗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0033]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中天窗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中帘布在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包含该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中支撑装置与织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中标记:1、气体感应器;2、电源;3、天窗控制系统;301、信号收集装置;302、信号处理装置;303、信号反馈装置;4、天窗驱动系统;401、电机;402、驱动齿轮;403、螺杆;
404、滑动枕座;5、天窗玻璃;6、警报器; 7、支撑装置;701、杆;702、支撑体;8、稀疏区;801、交叉型织物结构;802、间隙;9、轴;10、帘布区;11、卷簧;12、胶条;13、车用天窗帘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车用天窗系统,以用于为例进行详细介绍说明,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
[0039]实施例一:
[0040]如图4所示,包含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包括轴9,一对卷簧11及车用天窗帘布13,一对卷簧11的尾端分别与轴9的左右两端绕接,车用天窗帘布13的一端也与所述轴9的外圈绕接,在所述车用天窗帘布13的另一端连接胶条12。所述车用天窗帘布13的左右两侧也分别与卷簧11的侧面固接,所述轴 9受外力转动时,所述车用天窗帘布13随轴9的转动展开,使所述卷簧11卷紧,待所述车用天窗帘布13展开行程完成需要收缩后,所述卷簧11输出力矩使得所述车用天窗帘布13随轴9卷曲或折叠。其中上述外力是至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帘布区(10)、至少一稀疏区(8)及至少一支撑装置(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7)设置于所述稀疏区(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支撑装置(7)与所述稀疏区(8)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区(8)与所述帘布区(10)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稀疏区(8)与所述帘布区(10)分别为互相连接的织物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窗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区(8)中孔隙密度为所述帘布区(10)孔隙密度的4~10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区(8)的宽度为5~80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8)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8)为互相连接的结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杆(70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支撑体(702)。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杆(701)沿所述至少一稀疏区(8)长度和/或宽度方向布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杆(701)的直径为1~5mm。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702)为由玻璃钢结构、碳纤维复合结构或玻纤增强复合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13.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12任意项所述车用天窗帘布的天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感应器(1)、电源(2)、天窗控制系统(3)、天窗驱动系统(4)及至少一天窗(5),所述电源(2)通过电源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永杰常喜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