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698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其中车用天窗帘布包括至少一帘布区及与所述帘布区连接的至少一稀疏区,所述稀疏区中孔隙密度为所述帘布区孔隙密度的4~10倍。上述帘布系统包括至少一轴及至少一复位装置,所述至少一轴安装在车用天窗帘布的一端,所述至少一轴的至少一端与至少一复位装置连接,所述至少一复位装置还与车用天窗帘布连接。通过在帘布中设置稀疏区可以实现车内光线强度的调控,避免帘布展开后车内光线不足的问题发生。稀疏区的设置使得帘布的整体尺寸得到分割,在稀疏区内设置支撑体或杆可使得帘布各区得到支撑,从而解决大尺寸帘布出现的低垂问题,支撑装置可与帘布编织成一体或分体结构,有利于产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活必备品,同时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车用天窗则从汽车设计上让车内乘客的视野更加宽广,空间感更好。但是天窗为了保持视野的宽广和空间感无法实现对阳光的遮挡,在阳光充足时,会产生刺眼、暴晒等影响,因此需要设计天窗遮阳帘来解决上述问题。随着车用天窗尺寸不断的扩大,天窗用遮阳帘是通过传动、卷曲及直铺的形式实现对遮阳帘的收放,此收放过程中遮阳帘作为一种纺织品在铺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由于蠕变行为出现低垂的问题。另外传统的遮阳帘针对阳光实现全部遮挡无法有效的引入部分散射光源,使得车内光线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遮阳帘低垂的现象,同时还能对车内光线进行调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车用天窗帘布,包括至少一帘布区及至少一稀疏区,所述稀疏区与所述帘布区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稀疏区与所述帘布区为互相连接的织物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车用天窗帘布还包括至少一支撑装置,所述至少一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稀疏区。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稀疏区中孔隙密度为所述帘布区孔隙密度的4~10倍。进一步的,所述稀疏区的宽度为5~80mm。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稀疏区互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为杆。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为支撑体。进一步的,所述杆沿所述稀疏区长度或宽度方向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杆的直径为1~5mm。一种具有上述车用天窗帘布的帘布系统,所述帘布系统包括至少一轴及至少一复位装置,所述至少一轴安装在车用天窗帘布的一端,所述至少一轴的至少一端与至少一复位装置连接,所述至少一复位装置还与车用天窗帘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用天窗帘布中支撑装置具有至少一端与所述复位装置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胶条,所述胶条设置于所述车用天窗帘布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车用天窗帘布的展开方向为向着所述胶条一端的方向展开,所述车用天窗帘布的收缩方向为向着所述胶条一端的反方向收起。进一步的,所述车用天窗帘布的收起方式为卷曲或折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一)通过在帘布中设置稀疏区可以实现车内光线强度的调控,避免帘布展开后车内光线不足的问题发生。(二)稀疏区的设置使得帘布的整体尺寸得到分割,在稀疏区设置支撑体或杆可使得帘布各区得到支撑,从而解决大尺寸帘布出现的低垂问题,支撑装置可与帘布编织成一体或分体结构,有利于产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中帘布在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用天窗帘布及其帘布系统中帘布在收缩时折叠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支撑装置;101、杆;2、稀疏区;201、织物结构;202、间隙;3、轴;4、车用天窗帘布;401、帘布区;5、卷簧;6、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请求保护的天窗遮阳帘,以用于为例进行详细介绍说明,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车用天窗帘布的帘布系统包括轴3,一对卷簧5及车用天窗帘布4,一对卷簧5的尾端分别与轴3的左右两端绕接,车用天窗帘布4的一端也与所述轴3的外圈绕接,在所述车用天窗帘布4的另一端连接胶条6。所述车用天窗帘布4的左右两侧也分别与卷簧5的侧面固接,所述轴3受外力转动时,所述帘布区401随轴3的转动展开,使所述卷簧5卷紧,待所述帘布区401展开行程完成需要收缩后,所述卷簧5输出力矩使得所述帘布区401随轴3卷曲或折叠。其中上述外力是至连接在轴3上的链轮、链齿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与外接动力源(如电机等)连接并驱动链轮、链齿传动。如图1所示,在所述帘布区401上还设置至少一稀疏区2,至少一支撑装置1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稀疏区2。其中稀疏区2的设置数量与支撑装置1的设置数量相一致。所述至少一支撑装置1与所述稀疏区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连接,所述支撑装置1依据车用天窗帘布的展开方向可沿所述稀疏区2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布置。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中该支撑装置1沿稀疏区2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撑装置1与所述稀疏区2的下表面粘接。根据不同的工况,所述支撑装置1也可以与稀疏区2的上表面粘接或与所述稀疏区2缝制。如图1所示,所述稀疏区2与帘布区401织造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稀疏区2的宽度为10~30mm,所述稀疏区2是指通过编织程序及编织工艺使该区域内部纤维与纤维交错处孔隙变大,优选的,所述稀疏区2中孔隙密度为所述帘布区401孔隙密度的4倍,利用该稀疏区2中的孔隙进行透光,从而达到调节光强的目的。上述帘布区401由于采用纤维材料制成,因此其组成纤维的结构单元在几何排列时也具有孔隙。上述孔隙密度指单位英寸长度上的平均孔数。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与稀疏区2之间形成两个互相独立的结构,每一支撑装置1均为玻璃钢制成的杆101,所述杆101的直径为1mm,所述杆101沿所述稀疏区2的宽度方向布置,各杆101的左右两端也分别与安装在轴3左右两端的卷簧5的侧面连接。利用该杆101来为所述稀疏区2提供支撑强度,使具有该稀疏区2的车用天窗帘布不会出现低垂的问题。如图2所示,根据不同的工况,优选的,粘接支撑装置1处的部分稀疏区2的织物结构可为图2所示呈交叉型,所述交叉关系指两组纱线直线运动相遇后交替接触,构成正余弦曲线状稳定叠压的关系。杆101可安装在所述交叉型织物结构的间隙202中,使杆101的安装简便、快捷。所述织物结构指织物的几何结构,是经纱和纬纱在织物中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所述交叉是纱线能构成的稳定结构,该种交叉型织物结构使织物保持稳定的形态和力学性能。本实施例一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4收缩时,轴3受卷簧5释放力矩,使所述帘布区401及帘布区401中的稀疏区2、杆101随着卷簧5的释放并相对于轴3卷曲,直至力矩释放完毕后所述帘布区401全部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帘布区(401)及至少一稀疏区,所述稀疏区(2)与所述帘布区(401)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稀疏区(2)与所述帘布区(401)为互相连接的织物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帘布区(401)及至少一稀疏区,所述稀疏区(2)与所述帘布区(401)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稀疏区(2)与所述帘布区(401)为互相连接的织物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天窗帘布还包括至少一支撑装置(1),所述至少一支撑装置(1)设置于所述至少一稀疏区(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支撑装置(1)与所述稀疏区(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区(2)中孔隙密度为所述帘布区(401)孔隙密度的4~10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疏区(2)的宽度为5~80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与所述稀疏区(2)织造一体成型或所述支撑装置(1)与所述稀疏区(2)互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为杆(10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天窗帘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为支撑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永杰常喜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