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541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储液件、雾化组件和进气管,雾化组件设置在储液件的一端,储液件内设置有储液腔和出气通道,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形成基质,雾化组件包括发热组件、雾化腔及进气口,发热组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的烟雾充斥于雾化腔内,进气口与雾化腔及外部大气均连通,雾化腔与出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外部大气连通,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出气通道的进气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器,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出气通道的进气端,如此,温度较高的烟雾和温度较低的外部气体混合,使得烟雾充分冷凝形成较大烟雾颗粒,冷凝效果好,用户使用体验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开了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开了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吸烟
,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液件由于其抗氧化、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以及不易产生焦糊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吸液加热模块中,然而在吸液件的实际生产工艺中,在保证吸液件具有一定的产品合格率的前提下,如何使制得的吸液件既具有较高的导液速率同时吸液件的强度也满足要求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0003]目前,市场上的气溶胶发生装置通常采用纤维棉材质的导液绳缠绕发热丝的发热组件,气溶胶形成基质传导效率低,且当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输出功率过高时导液绳会因缺液而发生烧焦的现象,进而产生异味,影响用户吸烟口感;另外,发热丝上各处发热量基本一致,当导液绳上各部分吸收不等量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时,气溶胶形成基质量多的部分无法被发热丝充分雾化,进而导致漏液,气溶胶形成基质量少的部分因无法满足雾化需要易发生导液绳干烧的情况,以上,均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4]气溶胶发生装置,又名电子雾化器,其是一种通过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形成烟雾以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使用时,形成的烟雾在用户的抽吸作用下进入至出气通道内,最终进入至用户口中。
[000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形成的烟雾的温度相对较高,烟雾在进入至出气通道内时无法充分冷凝,导致最终进入至用户口中的烟雾十分干燥,用户吸食口感不佳,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产品合格率,同时兼具较高导液速率以及较高强度的吸液件及其制备方法、发热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吸液件,所述吸液件由硅藻土、玻璃粉以及造孔剂通过烧结工艺制得,所述吸液件中大于80%的孔径集中在14.21~20.21μm之间,所述吸液件的开放孔隙率为55~65%。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造孔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造孔剂的球度为0.9~0.95,所述造孔剂的粒径为15~70μ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粉的Tg(玻璃化温度)为750~800℃,玻璃粉的Tf(粘流温度)为900~950℃。
[0011]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制备预混料:将硅藻土、玻璃粉以及造孔剂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0013]2)制备压铸料:将步骤1)制得的预混料与成型助剂混合,得到压铸料;
[0014]3)制备陶瓷胚体:将步骤2)制备的压铸料进行压铸成型,得到陶瓷胚体;
[0015]4)脱胶处理:将步骤3)制备的陶瓷胚体以0.5~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60℃,保温5~20min;再以0.5~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60~250℃,保温100~150min,然后停止加热,冷却;
[0016]5)制备吸液件:将步骤4)得到的陶瓷胚体以2~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80~250℃,保温5~20min;再以0.5~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550℃,保温40~80min;再以8~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70~1080℃,保温90~130min,得到吸液件。
[0017]进一步地,所述吸液件包括55~75%预混料和25~45%成型助剂,所述预混料包括15~50%硅藻土、20~60%玻璃粉以及10~50%造孔剂,所述成型助剂包括60~90%的石蜡和10~40%的硬脂酸。
[0018]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助剂由下述制备步骤制得:将所述石蜡和所述硬脂酸在75~120℃加热搅拌,搅拌过程中抽真空,搅拌时间为1.5~2.5小时。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将预混料加入混合均匀的石蜡和硬脂酸中,在75~120℃加热搅拌,搅拌过程中抽真空,搅拌时间为3~5小时。
[0020]一种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液件和设置在所述吸液件上的发热件,所述吸液件包括上端面和雾化面,所述上端面和所述雾化面相对设置,所述吸液件用于将气溶胶形成基质由所述上端面传导至所述雾化面上,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所述吸液件的上端面上凹陷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用于接触气溶胶形成基质。
[0021]一种如上述的发热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浆料涂覆在吸液件的其中一端面,以2.5~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80~520℃,再将吸液件以8~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10~910℃,保温10~30min,使所述金属浆料形成发热件,得到发热组件。
[0022]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浆料包括48%~73%Ag、5~35%Pd和13~20%粘结剂。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液件通过硅藻土、烧结助剂和造孔剂通过烧结工艺制得,且吸液件中大于80%的孔径集中在14.21~20.21μm之间,吸液件的开放孔隙率为55~65%,该吸液件不仅具有较高导液速率,且吸液件的强度较高。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液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比例的预混料和成型助剂混合制备压铸料,然后压铸、脱胶以及烧结制备吸液件,制备的吸液件的产品合格率较高,且制得的吸液件的强度较高,孔径大小分布均匀,导油速率较高。
[0025]本专利技术中选择球度为0.9~0.95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造孔剂,造孔剂的粒径为15~70μm,烧结过程中造孔剂均匀且充分从陶瓷胚体中排出,形成陶瓷胚体的孔洞结构,孔径大小分布均匀。
[0026]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较低玻璃化温度和粘流温度的玻璃粉,使陶瓷胚体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玻璃粉起到低温粘结作用,既能提高强度,同时不会破坏造孔剂挥发所残留的通孔,使得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吸液件兼具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导油速率。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热组件,包括吸液件和设置在所述吸液件上的发热件,所述吸液件由硅藻土和玻璃粉通过烧结工艺制得,所述吸液件中大于80%的孔径集中在14.21~20.21μm之间,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组件不仅具有较高的导液速率,且发热组件的强度满足要求。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热组件的制备方法,通过选择由硅藻土和玻璃粉经分阶段升温烧结工艺制作的吸液件,并在吸液件的表面上涂覆金属浆料,升温加热,使金属浆料形成发热
件,得到兼具较高导油速率和较高强度的发热组件。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根据待雾化气溶胶形成基质量的多少合理进行加热的发热组件;
[0030]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发热组件的雾化组件;
[0031]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0032]更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003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吸液件和发热件,所述吸液件由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吸液件包括上端面和雾化面,所述上端面和所述雾化面相对设置,所述吸液件用于将气溶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液件、雾化组件和进气管,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储液件的一端,所述储液件内设置有储液腔和出气通道,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形成基质,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发热组件、雾化腔及进气口,所述发热组件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的烟雾充斥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雾化腔及外部大气均连通,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通道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所述出气通道的进气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相对所述雾化腔设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另一侧,所述发热组件上开设有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及所述出气通道的进气端均连通,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过气通道穿过所述发热组件,所述过气通道的通道壁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一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直管,所述出气通道为笔直通道,所述进气管的中轴线与所述出气通道的中轴线共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吸液件和发热件,所述吸液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雾化面,所述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液槽,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所述过气通道开设在所述吸液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面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过气通道的一端贯通所述凹槽的槽底壁,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万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