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和装置及一种重油调和组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540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43
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和装置及一种重油调和组分,所述的方法,包括:(1)塑料颗粒和溶剂接触,使其中的含氯塑料溶解;(2)溶解混合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溶解混合物和不溶物;(3)向液体溶解混合物中添加重油,得到含有塑料的重油调和产物和溶剂的混合物;(4)从上述的混合物中回收溶剂,并得到重油调和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种溶剂和一种调合组分可将废塑料分离成低氯废塑料和含氯废塑料的同时,实现含氯废塑料的零排放和获得重油调合组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和装置及一种重油调和组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塑料分离含氯废塑料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废塑料存在存量大、增长速度较快的问题。大量废塑料难以自然降解,主要通过掩埋和焚烧的方式处理,但上述处理方式难以匹配国内废塑料产生速度过快的现状,大量废塑料的累积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些年来,废塑料热裂解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废塑料具有高分子结构,废塑料热裂解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热裂化使废塑料的碳-碳键断裂,生产裂化油等石化产品。废塑料热裂解技术可实现废物资源再利用,其经济价值较好。此外,废塑料热解过程的废物排放相对较少,对环境更加友好。
[0003]废塑料热裂解处理技术因经济效益好、污染少等优点而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但目前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含氯组分受热分解的影响。废塑料中含有大量的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受热易分解,聚氯乙烯分解生成多类氯化物,会造成设备的严重腐蚀,同时,生成各类氯化物存在于产品之中,影响产品质量。
[0004]聚氯乙烯受热分解温度相对较低,处于废塑料整体热解温度段的初段,其受热分解难以避免,减少其分解影响的可能方法之一是根据各类废塑料裂解温度分布不同的特点,进行废塑料的分段热裂解,控制初段裂解条件,降低各类氯化物的产量,同时采用物理吸附剂或化学吸收的方法脱除各类氯化物,该处理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废固、废液(热裂解回收利用废弃聚氯乙烯及其混合塑料.欧育湘.化工进展,2007,26(1))。另一种应对聚氯乙烯分解影响的方法是:对废塑料进行物理预先分类,分离出含氯废塑料,再对不含氯废塑料进行热裂解。由于废塑料的种类繁多且来源情况复杂,对废塑料进行物理分类较为困难,存在耗时长、费用高的特点,且难以保证彻底分离(废旧混合塑料识别分离与清洗技术研究进展.张毅民.化工进展,2013,32(6))。CN1772453A公开了一种将废塑料分离成含氯废塑料和不含氯废塑料的方法。该专利技术提出将混合废塑料搅拌产生摩擦热,直到温度升高到不含氯的塑料熔融的温度,使此熔融的塑料成为颗粒状,然后把成为颗粒状的塑料和没有形成颗粒的塑料利用干式比重形状分离,或用风选形状分离装置进行分离,从而把混合废塑料分成含氯塑料和不含氯塑料,但该方法的实施难度较大且分离精度不佳。由此可见,开发一种尽可能避免含氯废塑料分解且能使含氯废塑料得到高价值利用的废塑料分离的环境友好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含氯塑料的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将废塑料混合物中的含氯塑料分离出来。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含氯塑料的回收利用的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重油调和产品。
[0008]一种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
[0009](1)塑料颗粒和溶剂接触,使其中的含氯塑料溶解;
[0010](2)溶解混合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溶解混合物和不溶物;
[0011](3)向液体溶解混合物中添加重油,得到含有塑料的重油调和产物和溶剂的混合物;
[0012](4)从上述的混合物中回收溶剂,并得到重油调和组分。
[0013]一种重油调和组分,由上述任一种含氯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得到,含有33-95wt%的重油和5-67wt%的含氯塑料,其中,所述的含氯塑料为聚氯乙烯。
[0014]一种处理回收废塑料的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溶解反应器、液固分离设备、混合反应器和溶剂回收单元,所述的溶解反应器和混合反应器为搅拌釜或混合器,所述的液固分离设备为离心机、压滤机或过滤器,所述的溶剂回收单元由至少一台蒸馏塔组成,所述的溶液回收单元设有溶剂出口和重油出口,所述的溶剂出口连通所述的溶解反应器。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和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方法流程简单,可从废塑料中分离出含氯废塑料,并实现含氯废物的零排放和获得重油调和组分的目的。
[0017]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选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溶解性能的溶剂,将含氯塑料选择性溶解,实现对废塑料中含氯塑料和低含氯塑料的分离,低含氯塑料可作为废塑料热解技术的合格原料,避免了因较多含氯废塑料受热分解,产生的各类氯化物腐蚀设备和影响产品性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的重油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将含氯塑料溶解,实现含氯塑料的液相采出,避免了含氯塑料以固相形态析出时,其不规则形状和形态对设备造成的堵塞及挂壁等负面影响,同时避免了固相含氯塑料难以再利用造成二次固体危废排放的情况。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重油调和组分中添加了含氯塑料,可改进调和组分的延伸度性能和黏度,改性后的调和组分可作为道路沥青的改进剂出厂,实现了废含氯塑料高价值利用。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0023]其中:A-废塑料破碎设备;B-溶解反应器;C-固液分离设备;D-溶剂回收单元。
[0024]1-废塑料;2-废塑料破碎机;3、6-物料输送器;4-溶剂;5-溶解反应器;7-过滤器;8-不溶物;9-重油;10-混合反应器;11-蒸馏塔;12-溶剂;13-重油调合组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出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6]一种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
[0027](1)塑料颗粒和溶剂接触,使其中的含氯塑料溶解;
[0028](2)溶解混合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溶解混合物和不溶物;
[0029](3)向液体溶解混合物中添加重油,得到含有塑料的重油调和产物和溶剂的混合物;
[0030](4)从上述的混合物中回收溶剂,并得到重油调和产品。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塑料为多种塑料的混合物,且至少一种塑料为含氯塑料。优选地,塑料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优选含氯塑料为聚氯乙烯。
[0032]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之前还包括废塑料破碎步骤,将废塑料破碎为粒度为0.1-50mm的塑料颗粒,更优选破碎为0.1~5.0mm的塑料颗粒。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所述的溶剂选自醚、酮、氯化烃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环己酮、二氯乙烷、四氢呋喃、丙酮和甲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四氢呋喃,或者甲乙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1)塑料颗粒和溶剂接触,使其中的含氯塑料溶解;(2)溶解混合物固液分离得到液体溶解混合物和不溶物;(3)向液体溶解混合物中添加重油,得到含有塑料的重油调和产物和溶剂的混合物;(4)从上述的混合物中回收溶剂,并得到重油调和组分。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之前还包括废塑料破碎步骤,将废塑料破碎为粒度为1-50mm的塑料颗粒。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为多种塑料的混合物,且至少一种塑料为含氯塑料;优选地,所述的塑料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选自醚、酮、氯化烃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几种。5.按照权利4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选自环己酮、二氯乙烷、四氢呋喃、丙酮和甲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和塑料颗粒的质量比为2-30,优选5-15。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解的操作条件为:温度为20℃-200℃,绝对压力为0.0-1.0MPa。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溶物为低氯塑料,其中,氯含量小于1000ppm,优选小于10ppm。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之后还包括对经固液分离得到的固相的冲洗和烘干步骤。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氯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万博施昌智李强丁晖殿范瑛琦李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