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翻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17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翻门结构,包括箱体、上翻门及缓冲组件,所述箱体开设有一便于物体进出的门孔;所述上翻门一侧与所述门孔侧壁铰接,所述缓冲组件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铰接,所述上翻门具有一不受所述缓冲组件作用力的中间状态;所述缓冲组件对所述上翻门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对所述上翻门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能够更省力的操作所述上翻门,并对所述上翻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上翻门与所述箱体产生过大的硬性碰撞,缩短使用寿命。缩短使用寿命。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翻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车
,具体涉及一种上翻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消防车是目前消防部队用于灭火的主要工具,是最基本的移动式消防装备。消防车对于能否快速有效处理紧急事件非常重要。
[0003]救火现场的环境一般非常恶劣、事态紧急,需要快速方便地取放器材。而现有消防车由于是特种车辆,其侧门一般都做过特别加固,都较为笨重,开启侧门相当费劲,导致打开速度较慢,不便于取放器材;其次由于侧门都较为笨重,当门与车体接触时,都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对车体及侧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翻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车侧门难以操作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上翻门结构,其包括:
[0007]箱体、上翻门及缓冲组件,所述箱体开设有一便于物体进出的门孔;所述上翻门一侧与所述门孔侧壁铰接,所述缓冲组件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铰接,所述上翻门具有一不受所述缓冲组件作用力的中间状态;所述缓冲组件对所述上翻门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翻门还具有一第一极限状态及第二极限状态,所述上翻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由所述第一极限状态经所述中间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极限状态,或从所述第二极限状态经所述中间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极限状态。
[000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对所述上翻门施加的作用力与当前所述上翻门相对所述中间状态的转动角度大小成正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一力臂、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力臂一端铰接,所述力臂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铰接,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力臂对所述上翻门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力臂具有一短杆及一长杆,所述短杆与所述长杆为非平行设置,所述短杆一端与所述长杆一端固定,所述短杆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铰接,所述长杆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上翻门的一端铰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一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调节件具有一可伸缩的活动端,所述调节件的活动端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力臂的一端铰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包括一固定台、调节销,所述固定台固定在箱体内壁上,所述固定台上开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调节销穿设于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固定台形成螺纹
连接,所述调节销一端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力臂的一端铰接,所述调节销另一端形成调节操作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一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力臂及所述弹性件铰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外罩及铰接件,所述外罩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铰接件延伸形成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及第三铰接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外罩铰接,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外罩内并与所述第二铰接端铰接,所述力臂远离所述上翻门的一端伸入所述外罩内并与所述第三铰接端铰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铰接端上开设有若干铰接孔,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与其中任一所述铰接孔铰接。
[0017]本技术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对所述上翻门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能够更省力的操作所述上翻门,并对所述上翻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上翻门与所述箱体产生过大的硬性碰撞,缩短使用寿命。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上翻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缓冲组件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3]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上翻门结构,其包括:箱体1、上翻门2及缓冲组件3,所述箱体1开设有一便于物体进出的门孔11,所述上翻门2大小与所述门孔11匹配,且所述上翻门2一侧与所述门孔11侧壁铰接,所述上翻门2具有一中间状态,所述缓冲组件3一端与所述箱体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2铰接,所述缓冲组件3对所述上翻门2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2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
[0024]所述上翻门2还具有一第一极限状态及第二极限状态,所述上翻门2能够由所述第一极限状态经所述中间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极限状态,或从所述第二极限状态经所述中间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极限状态。
[0025]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限状态为所述上翻门2相对所述箱体1完全闭合的状
态,所述第二极限状态为所述上翻门2相对所述箱体1完全打开的状态,所述中间状态为所述上翻门2相对所述门孔11所在平面呈80
°‑
110
°
角时的状态。
[0026]由此,所述上翻门2具有至少四种运动过程;
[0027]1、所述上翻门2由所述第一极限状态到所述中间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缓冲组件3对所述上翻门2施加使其具有向中间状态运动趋势的力(推力),能够减少开门所需要的力量,便于打开所述上翻门2;
[0028]2、所述上翻门2由所述中间状态到所述第二极限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缓冲组件3对所述上翻门2施加使其具有向中间状态运动趋势的力(拉力),能够减少门因重力对箱体1产生冲击,延长使用寿命;
[0029]3、所述上翻门2由所述所述第二极限状态到所述中间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缓冲组件3对所述上翻门2施加使其具有向中间状态运动趋势的力(拉力),能够减少关门所需要的力量,便于关上所述上翻门2;
[0030]3、所述上翻门2从所述中间状态到所述第一极限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缓冲组件3对所述上翻门2施加使其具有向中间状态运动趋势的力(推力),能够减少门因重力对箱体1产生冲击,延长使用寿命。
[0031]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一力臂31、弹性件32,所述弹性件32一端与所述箱体1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力臂31一端铰接,所述力臂31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2铰接。所述弹性件32通过所述力臂31对所述上翻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翻门及缓冲组件,所述箱体开设有一便于物体进出的门孔;所述上翻门一侧与所述门孔侧壁铰接,所述缓冲组件一端与所述箱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铰接,所述上翻门具有一不受所述缓冲组件作用力的中间状态;所述缓冲组件对所述上翻门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门还具有一第一极限状态及第二极限状态,所述上翻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由所述第一极限状态经所述中间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极限状态,或从所述第二极限状态经所述中间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极限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对所述上翻门施加的作用力与当前所述上翻门相对所述中间状态的转动角度大小成正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一力臂、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力臂一端铰接,所述力臂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铰接,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力臂对所述上翻门施加阻碍所述上翻门离开所述中间状态状态的作用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具有一短杆及一长杆,所述短杆与所述长杆为非平行设置,所述短杆一端与所述长杆一端固定,所述短杆另一端与所述上翻门铰接,所述长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钧盛曹俊韩雨晨于北辰陶文强赵利爽樊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六一一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