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302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17
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之间设置缓冲块,第一连接轴与缓冲块周向固定连接,缓冲块与第二连接轴周向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的外圆安装至少一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传动垫圈,壳体内壁安装至少两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固定垫圈,固定垫圈、传动垫圈错位设置,固定垫圈与传动垫圈之间设置摩擦片,摩擦片与壳体和第一连接轴间隙配合,壳体内设置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一端抵住固定垫圈,另一端由与壳体内壁螺纹配合的调节端盖定位,通过拧动调节端盖可调节摩擦片与固定垫圈、传动垫圈之间的摩擦力。传动垫圈之间的摩擦力。传动垫圈之间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水平的不断升级,国内整车厂对电动尾门开闭系统的布置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随着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电动尾门在功能增加的同时重量也不断增加,对电动尾门开闭系统的稳定性和适配性设计需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电动尾门开闭系统的阻尼结构的阻尼值过小,容易导致撑杆不能支撑尾门重量,稳定性不够;2.电动尾门系统对开闭时的作动音要求不断提高,电动尾门运行还需要静音性设计需求;3.电动尾门系统对开闭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尾门开闭的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其能降低汽车尾门的开闭噪音,并能通过调节阻尼值,提高尾门的稳定性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连接轴(2)、第二连接轴(3),所述第一连接轴(2)与第二连接轴(3)之间设置一弹性体材料制作的缓冲块(4),所述第一连接轴(2)与缓冲块(4)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块(4)与第二连接轴(3)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2)用于连接电机,所述第二连接轴(3)的轴心设置轴向贯穿的用于连接螺杆的连接孔(5),所述第一连接轴(2)的外圆安装至少一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传动垫圈(6),所述壳体(1)内壁安装至少两个周向定位可轴向移动的固定垫圈(7),所述固定垫圈(7)、传动垫圈(6)错位设置,固定垫圈(7)与传动垫圈(6)之间设置摩擦片(8),所述摩擦片(8)与壳体(1)和第一连接轴(2)间隙配合,所述壳体(1)内设置一压缩弹簧(9),该压缩弹簧(9)一端抵住固定垫圈(7),另一端由与壳体(1)内壁螺纹配合的调节端盖(10)定位,所述调节端盖(10)设有为第二连接轴(3)让位的圆心孔,通过拧动调节端盖(10)可调节摩擦片(8)与固定垫圈(7)、传动垫圈(6)之间的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为阶梯轴,该阶梯轴的小径段为用于连接电机的轴段(2

1),大径段为安装段(2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2)的安装段(2

2)上均布设置多个轴向延伸的卡齿(11),所述缓冲块(4)上均布设置多个轴向延伸的定位部(12),所述定位部(12)的外壁设置轴向延伸的卡槽(13),所述第一连接轴(2)通过卡齿(11)插入卡槽(13)中与缓冲块(4)周向固定,相邻两个定位部(12)之间形成定位开口(14),所述第二连接轴(3)的外圆均布设置多个径向延伸的定位凸起(15),相邻两个定位凸起(15)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龚怀磊赵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德世拉索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