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78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浸泡筐,所述池体外部设置升降装置,所述浸泡筐包括框架和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的滤网,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升降所述浸泡筐。通过采用了浸泡筐和升降装置,其解决了硅料和液体快速分离的技术问题,从而无需人工打捞分散在浸泡池内的硅料,产生了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且由于浸泡池内无硅料残留,回收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回收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回收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硅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

技术介绍

[0002]水解过后的硅渣经过破碎分筛后放入浸泡池内,利用空压机向池内鼓入压缩空气,浸泡时间控制在10

24小时,当料液比重升至1.38

1.40时,停止鼓入压缩空气,保温沉降半小时后将硅渣放入洗渣池内用清水反复循环洗涤,得到含量60%以上的硅粉。
[0003]申请号为201520762576.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硅料浸泡清洗装置,其包括鼓风系统,所述鼓风系统用于为硅料浸泡池通入气体,所述鼓风系统的输气管插入所述硅料浸泡池的酸液内。
[0004]该现有技术通过增加鼓风系统给硅料浸泡池中通入气体,使得硅料浸泡池中的酸液流动,相当于对硅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搅拌,使那些未能与酸液充分接触的硅料和酸液充分接触,同时使酸液的流动,酸液浓度更加均匀,反应速度更快。
[0005]但该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硅料浸泡时长够了之后,需要将硅料从浸泡池内捞起然后放入洗渣池,此过程一般为人工完成,较为费时费力,并且浸泡池内难免会有硅料残留。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硅料回收浸泡池,其能在浸泡完成后,更加快速和彻底的实现硅料和液体的分离,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硅料和浸泡池内的液体不能快速彻底分离的问题。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浸泡筐,所述池体外部设置升降装置,所述浸泡筐包括框架和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的滤网,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框架用于升降所述浸泡筐,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气缸,所述框架有四个侧面,所述升降气缸有多个,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框架的两侧顶部向外突出形成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搁置在所述池体的边缘上且突出于池体的边缘,多个所述升降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升降气缸的活塞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不与升降气缸连接。
[0008]本技术的技术原理为:在浸泡过程中,硅料不直接放入浸泡池内,而是通过浸泡筐装在一起,滤网可使浸泡池内的液体进出所述浸泡筐,而阻碍硅料的进出。浸泡完成后通过升降装置将浸泡筐整体上升至液面之外。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了浸泡筐和升降装置,其解决了硅料和液体快速分离的技术问题,从而无需人工打捞分散在浸泡池内的硅料,产生了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且由于浸泡池内无硅料残留,回收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0010]优选地,还包括倾筐装置,所述倾筐装置用于将所述浸泡筐倾斜以倒出其内的物料,其包括卷扬机、支架、定滑轮组和钢索,所述支架横跨所述池体,所述定滑轮组固定安装
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池体上方,所述钢索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钢索的另一端固定在卷扬机的转轴上,所述钢索的中部绕设在所述定滑轮组上。
[0011]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搅料装置,其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伸缩组件以及与所述伸缩组件固定连接的搅动组件。
[0012]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为伸缩气缸,所述搅动组件包括搅动电机以及固定于所述搅动电机的转轴上的搅动叶。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倾筐装置和搅料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5]上述附图中:1、池体;2、框架;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升降气缸;6、连接板;7、卷扬机;8、钢索;9、定滑轮组;10、支架;11、伸缩气缸;12、搅动电机; 13、搅动叶;14、搅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 1内设置有浸泡筐,所述池体1外部设置升降装置,所述浸泡筐包括框架2和安装于所述框架2上的滤网,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升降所述浸泡筐。为提升浸泡筐整体的强度,可采用网格式框架2,每个网格的面积以不超过1平方米为宜,框架2主体采用不锈钢制成,其外表面刷涂耐腐蚀涂层。
[0018]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气缸5。
[0019]所述框架2有四个侧面,所述升降气缸5有多个,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2的相对两侧。
[0020]所述框架2的两侧顶部向外突出形成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 3和第二支撑板4搁置在所述池体1的边缘上且突出于池体1的边缘,多个所述升降气缸 5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下表面与升降气缸5的活塞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4不与升降气缸5连接。第一支撑板3下方设置多个升降气缸5,本实施例中,多个升降气缸5的活塞头均与一个连接板6固定连接,在该连接板6的两端固定铰接座,在第一支撑板3的两端设置铰接轴,然后将铰接座和铰接轴装配起来,即可实现第一支撑板3与多个升降气缸5之间的铰接。
[0021]还包括倾筐装置,所述倾筐装置用于将所述浸泡筐倾斜以倒出其内的物料,其包括卷扬机7、支架10、定滑轮组9和钢索8,所述支架10横跨所述池体1,所述定滑轮组9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10上且位于所述池体1上方,所述钢索8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4 上,所述钢索8的另一端固定在卷扬机7的转轴上,所述钢索8的中部绕设在所述定滑轮组9上。
[0022]浸泡筐在多个升降气缸5的作用下脱离液面,将浸泡筐内的水沥干后,可通过倾筐装置将浸泡筐倾斜,然后取出其内的硅料。其具体方法为,开启卷扬机7,卷扬机7收卷钢索8,钢索8带动第二支撑板4乃至整个浸泡筐绕前述的铰接轴旋转,从而可实现浸泡筐的倾斜。
[0023]为加快沥水速度,本实施例还在所述支架10上设置有搅料装置14,其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架10上的伸缩组件以及与所述伸缩组件固定连接的搅动组件。
[0024]升降气缸5驱动浸泡筐离开液面之后,搅动组件在伸缩组件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进入浸泡筐内,并搅动其内的硅料,帮助水分快速从滤网流出,避免滤网堵塞。沥干充分以后,伸缩组件带动搅动组件上升复位,以免影响倾筐装置的正常运行。
[0025]所述伸缩组件为伸缩气缸11,所述搅动组件包括搅动电机12以及固定于所述搅动电机12的转轴上的搅动叶13。搅动叶13在搅动过程中,其与浸泡筐底面的距离不超过0.5cm,以使其能搅动浸泡筐底部的硅料,避免硅料堵塞滤孔,从而达到加快液体流出的效果。
[0026]如图2所示,为保障浸泡筐运动的平稳性以及提高搅拌效果,倾筐装置的安装位置可对准浸泡筐的中部,而搅料装置14可于所述倾筐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
[0027]所述框架2设置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倾斜设置以便于出料。
[0028]最后说明的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浸泡筐,所述池体外部设置升降装置,所述浸泡筐包括框架和安装于所述框架上的滤网,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升降所述浸泡筐,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气缸,所述框架有四个侧面,所述升降气缸有多个,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框架的两侧顶部向外突出形成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搁置在所述池体的边缘上且突出于池体的边缘,多个所述升降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升降气缸的活塞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不与升降气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料回收浸泡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文邓非张君舟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中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