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68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搅拌釜,包括:清洗组件、罐体以及盖体,罐体内部为搅拌腔,搅拌腔的顶部开口,盖体用于封闭该开口,盖体的一端铰接在罐体的顶部,盖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罐体的顶部,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组件,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板,清洗组件包括:清洗机构、支撑柱以及安装架,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支撑柱穿过的安装孔,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柱的固定组件,安装架水平地设置在支撑柱的顶部,清洗机构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靠近搅拌腔的侧壁上,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洗机构转动清洗搅拌腔内壁的第二电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应釜在搅拌硅渣后,不便于对搅拌釜的内壁进行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釜
本技术涉及搅拌釜
,尤其涉及一种搅拌釜。
技术介绍
在使用搅拌釜搅拌有机硅渣后,会有硅渣残留在搅拌釜的内壁上,为了便于下次使用,需要对搅拌釜的内壁进行清洗,现有的搅拌釜清洗方式大多为,向着搅拌釜内添加水然后,通过搅拌釜自带的搅拌叶对反应釜的内壁进行清洗,该方式存在的缺点是:清洗的不够彻底,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搅拌釜,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应釜在搅拌硅渣后,不便于对搅拌釜的内壁进行清洗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搅拌釜,包括:清洗组件、罐体以及盖体,罐体内部为搅拌腔,搅拌腔的顶部开口,盖体用于封闭该开口,所述盖体的一端铰接在罐体的顶部,盖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罐体的顶部,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洗机构、支撑柱以及安装架,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支撑柱穿过的安装孔,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柱的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架水平地设置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清洗机构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靠近搅拌腔的侧壁上,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洗机构转动清洗搅拌腔内壁的第二电机,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用于开闭其的阀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需要清洗本搅拌釜搅拌腔的内壁时,首先控制连接组件释放盖体的自由端,然后推动其自由端将搅拌腔打开,从而便于对搅拌腔进行清洗,然后将支撑柱的自由端从安装板的安装孔处插入,再通过罐体侧壁上的固定组件将支撑柱固定,最后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着清洗机构在搅拌腔内转动,清洗机构对粘附在搅拌腔内壁上的物料进行清洗,从而实现对搅拌腔的内壁进行全面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盖体打开搅拌腔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1、罐体;2、搅拌腔;3、盖体;4、安装板;5、安装孔;6、支撑柱;7、安装架;8、第二电机;9、排料管;10、阀门;11、连接杆;12、转轴;13、安装杆;14、清扫刷;15、输水管;16、螺帽;17、螺杆;18、支撑杆;19、安装块;20、螺栓;21、搅拌轴;22、搅拌叶;23、第一电机;24、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搅拌釜,包括:清洗组件、罐体1以及盖体3,罐体1内部为搅拌腔2,搅拌腔2的顶部开口,盖体3用于封闭该开口,所述盖体3的一端铰接在罐体1的顶部,盖体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罐体1的顶部,搅拌腔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洗机构、支撑柱6以及安装架7,所述安装板4上开设有供支撑柱6穿过的安装孔5,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柱6的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架7水平地设置在支撑柱6的顶部,所述清洗机构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7靠近搅拌腔2的侧壁上,安装架7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洗机构转动清洗搅拌腔2内壁的第二电机8,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料管9,排料管9上设置有用于开闭其的阀门10。当需要清洗本搅拌釜搅拌腔2的内壁时,首先控制连接组件释放盖体3的自由端,然后推动其自由端将搅拌腔2打开,从而便于对搅拌腔2进行清洗,然后将支撑柱6的自由端从安装板4的安装孔5处插入,再通过罐体1侧壁上的固定组件将支撑柱6固定,最后启动第二电机8带动着清洗机构在搅拌腔2内转动,清洗机构对粘附在搅拌腔2内壁上的物料进行清洗,从而实现对搅拌腔2的内壁进行全面清洗。如图2所示,清洗机构包括: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通过转轴12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7靠近搅拌腔2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用于驱动转轴12转动,连接杆11的两端均设置有向着搅拌腔2竖直延伸的安装杆13,每一安装杆13靠近搅拌腔2内壁的一侧均设置有清扫刷14,所述清扫刷14用于清洗搅拌腔2内壁。清洗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电机驱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驱动着连接杆11以及安装杆13在搅拌腔2内转动,从而使安装杆13上的清扫刷14对搅拌腔2的内壁进行刷洗,进而将搅拌腔2内壁上的物料刷落到搅拌腔2的底部,最后通过排料管9排出。如图2所示,安装架7上设置有输水管15,输水管15用于将外界的水从搅拌腔2上方喷洒向搅拌腔2内壁,通过输水管15向着搅拌腔2的内壁喷洒水,水进一步的将搅拌腔2内壁上粘附的物料冲洗到搅拌腔2的底部,使清扫刷14刷洗搅拌腔2内壁的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固定组件包括:螺杆17以及螺帽16,所述螺帽16固定地设置在罐体1的侧壁上,所述安装板4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18,当支撑杆18与安装架7紧贴时,所述螺杆17水平地穿过支撑柱6与螺帽16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亦与支撑柱6螺纹连接。固定组件的工作原理为:当支撑柱6插入安装孔5,且支撑杆18的顶部与安装架7紧贴时,将螺杆17水平的穿过支撑柱6,并将螺杆17穿过支撑柱6的一端与螺帽16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支撑柱6的固定,防止支撑柱6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块19以及螺栓20,所述安装块19水平地设置在盖体3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块19与安装板4通过所述螺栓20固定连接。当盖体3的自由端与罐体1的顶部紧贴时,通过螺栓20将安装块19与安装板4固定连接,从而防止盖体3相对罐体1转动,进而实现将搅拌腔2顶部的开口封闭。如图1所示,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21以及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第一电机23,搅拌轴21转动地设置在搅拌腔2内,第一电机23用于驱动搅拌轴21在搅拌腔2内转动,搅拌轴21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22。如图1所示,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24,所述搅拌腔2的底部为斜面,所述排料管9与所述斜面的低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将搅拌腔2的底部设置为斜面,便于将搅拌腔2内的物料全部排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组件、罐体(1)以及盖体(3),罐体(1)内部为搅拌腔(2),搅拌腔(2)的顶部开口,盖体(3)用于封闭该开口,所述盖体(3)的一端铰接在罐体(1)的顶部,盖体(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罐体(1)的顶部,搅拌腔(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洗机构、支撑柱(6)以及安装架(7),所述安装板(4)上开设有供支撑柱(6)穿过的安装孔(5),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柱(6)的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架(7)水平地设置在支撑柱(6)的顶部,所述清洗机构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7)靠近搅拌腔(2)的侧壁上,安装架(7)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洗机构转动清洗搅拌腔(2)内壁的第二电机(8),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料管(9),排料管(9)上设置有用于开闭其的阀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组件、罐体(1)以及盖体(3),罐体(1)内部为搅拌腔(2),搅拌腔(2)的顶部开口,盖体(3)用于封闭该开口,所述盖体(3)的一端铰接在罐体(1)的顶部,盖体(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罐体(1)的顶部,搅拌腔(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洗机构、支撑柱(6)以及安装架(7),所述安装板(4)上开设有供支撑柱(6)穿过的安装孔(5),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支撑柱(6)的固定组件,所述安装架(7)水平地设置在支撑柱(6)的顶部,所述清洗机构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7)靠近搅拌腔(2)的侧壁上,安装架(7)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洗机构转动清洗搅拌腔(2)内壁的第二电机(8),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料管(9),排料管(9)上设置有用于开闭其的阀门(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通过转轴(12)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7)靠近搅拌腔(2)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用于驱动转轴(12)转动,连接杆(11)的两端均设置有向着搅拌腔(2)竖直延伸的安装杆(13),每一安装杆(13)靠近搅拌腔(2)内壁的一侧均设置有清扫刷(14),所述清扫刷(14)用于清洗搅拌腔(2)内壁。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文邓非张君舟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中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