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巨军专利>正文

一种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75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包括桥梁本体,所述桥梁本体包括受力主梁,所述受力主梁的顶面布置有车行道,所述受力主梁的底部两侧向外悬挑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高度低于所述车行道的高度。所述人行道沿着桥梁本体的跨度方向平面、立面均呈弧形布置,且在跨中区域向外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行道与人行道高低错层布置,可以降低汽车噪声和尾气对行人的污染,减少高速行驶车辆对行人的心理冲击,并且因行人不必从桥梁顶面过桥,节省行人过桥体力,从而提升桥梁对行人的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服务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桥梁,一般包括机动车道(通行汽车)、非机动车道(通行自行车、三轮车等)、人行道以及必要的绿化分隔带。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桥梁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处于共面(即同一高度平面上),有时采用绿化带进行平面分隔。
[0003]该种设置方式,由于车行道和人行道共面,当行人通过桥梁时,机动车的噪声及尾气污染对行人有负面影响,且快速行驶的机动车对行人有心理冲击,容易造成紧张情绪,因此现有的桥梁设计形式对行人的服务水平不高,人性化考虑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降低机动车噪声、尾气对行人的污染,减少高速紧张行驶的车辆对行人心理的冲击。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包括桥梁本体,所述桥梁本体包括受力主梁,所述受力主梁的顶面布置有车行道,所述受力主梁的底部两侧向外悬挑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高度低于所述车行道的高度。
[0006]本技术中人行道的高度低于所述车行道,即使得人行道与车行道立体错层布置,人行道与车行道高低分层后,人行道上的噪声、尾气污染大幅度减少;行人能以更加放松、悠闲、安全的方式过桥。
[0007]另外,本技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机动车车道数根据车流量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根据出行量确定。人行道的规划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现有多种设置方式,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栏等。
[0008]作为优选,所述人行道沿着桥梁本体的跨度方向的平面和立面均呈弧形布置,且在跨中区域向外凸出。人行道在平面上逐渐弧形分离,在跨中区域向外凸出,不但可以和车行道保持一定距离,减少车行道带来的噪音尾气污染,而且外形更加别致美观。
[0009]本技术中受力主梁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受力主梁的两端梁高较小,跨中梁高较大,梁高沿跨径方向曲线变化。该种受力主梁可以形成鱼腹形结构形式,不但受力稳定,而且使得造型美观别致。
[0010]本技术中受力主梁可以采用现有多种结构形式,作为优选,所述受力主梁为箱梁。
[0011]作为优选,所述箱梁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腹板、横隔板,所述底板向外横向悬挑形成挑梁;所述车行道布置于所述顶板表面,所述人行道布置于所述挑梁上。本技术中底板向外横向悬挑形成挑梁,在挑梁上布置人行道的方式,使得车行道和人行道高低错层布置,减少车行道带来的噪音尾气污染,该种布置方式设置方便,而且
受力稳定。
[0012]作为优选,所述腹板为多个,多个腹板顺桥向布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位于外侧的腹板为边腹板。腹板即为竖向设置的隔板,腹板包括位于中间的各个竖向隔板(中腹板),还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竖向隔板,边腹板即为最外侧的竖向隔板。
[0013]作为优选,所述横隔板与挑梁一一对应设置,横隔板横桥向竖向布置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将挑梁上的内力横向传递到箱梁整体。
[0014]为了使得人行道的受力稳定,作为优选,所述边腹板与所述挑梁之间连接有辅助挑梁受力的拉索。
[0015]作为优选,所述边腹板为镂空结构。镂空结构的设置可以削减体量感,使得桥梁外立面造型整体性更别致。
[0016]为了避免镂空结构带来的结构削弱,作为优选,所述边腹板设计为加厚钢板。
[0017]作为优选,所述挑梁外侧人行道范围铺设有钢板以及陶瓷颗粒铺装面供行人通行,挑梁内侧非人行道范围铺设透明双层钢化玻璃防止行人掉落。双层钢化玻璃板的造型布置,为步行于人行道上的人营造亲水氛围,而且当加设灯光效果时,使得桥梁更加美观。当然本技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种造型的设置,以满足不同的景观需求。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9](1)本技术中车行道与人行道高低错层布置,可以降低汽车噪声和尾气对行人的污染,减少高速行驶车辆对行人的心理冲击,节省行人过桥体力(因行人不必从桥梁顶面过桥),从而提升桥梁对行人的服务水平。
[0020](2)本技术中车行道与人行道高低错层布置的方式构思巧妙,造型立体、层次丰富,利于后期灯光表现,体现了城市的创新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理念。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端部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跨中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顶板;2、底板;3、中腹板;4、边腹板;5、钢索;6、桥梁本体;7、非机动车道;8、机动车道;9、人行道;10、挑梁;11、钢化玻璃铺面;12、横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包括桥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包括受力主梁,所述受力主梁的顶面布置有车行道,所述受力主梁的底部两侧向外悬挑形成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高度低于所述车行道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沿着桥梁本体的跨度方向的平面和立面均呈弧形布置,且在跨中区域向外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主梁的两端梁高较小,跨中梁高较大,梁高沿跨径方向曲线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主梁为箱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行道、人行道立体分层布置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腹板与横隔板,所述底板向外横向悬挑形成挑梁;所述车行道布置于所述顶板表面,所述人行道布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巨军赵林强章海瑛季镇宇
申请(专利权)人:吴巨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