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71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包括一底板;一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第一模板是由四个侧板构成的矩形结构;一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模具的结构相同,第二模具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上。该多层车辙板模具,解决现有双层或三层车辙板模具难以直接制备的问题。三层车辙板模具难以直接制备的问题。三层车辙板模具难以直接制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路面车辙试验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以来,我国道路交通朝着重轴载、大流量方向快速发展,导致路面车辙病害的产生速度与严重程度都大大增加,车辙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0003]车辙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形成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抵抗塑性流动变形能力的有效方法。沥青混凝土路面大多分两层或三层铺筑,如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总厚度18~20cm,可分为上、中、下三层铺筑,并根据各分层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级配或材料。此时,需成型双层式或三层式车辙板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但是目前鲜有可以直接制备双层或者三层的车辙板模具,因此急需对现有车辙板模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解决现有双层或三层车辙板模具难以直接制备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包括:
[0006]一底板;
[0007]一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第一模板是由四个侧板构成的矩形结构;
[0008]一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模具的结构相同,第二模具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上。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模具,所述第三模具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模具的结构相同,第三模具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模板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包含两第一侧板和两第二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第一螺栓设置在两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的四个棱处与所述第二模具的四个棱处、所述第二模具的四个棱处与所述第三模具的四个棱处分别通过L形板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L形板的一侧上部以及L形板的另一侧下部均设置有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中均设置有多个第二螺栓。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部设置有把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可以快速制备双层或三层车辙板,由于该制备过程是在一个模具中完成的,因此制备的车辙板与公路的实际结构更加接近,便于进行测试,测试结构也
将更加精确。(2)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其结构简单,操作较为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二模具,2.把手,3.第一螺栓,4.第二螺栓,5.底板,6.第一模具,7.L形板,8.第二侧板,9.第一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包括:
[0021]一底板5;
[0022]一第一模具6,第一模具6设置在所述底板5上,第一模板6是由四个侧板构成的矩形结构;
[0023]一第二模具1,第二模具1的结构与第一模具6的结构相同,第二模具1层叠设置在第一模板6上。
[0024]制备两层车辙板时,先将沥青混合料放在第一模板6中,用预热的小锤夯实,采用轮碾法碾平后即可制作第一层车辙板试件。将第一层车辙板试件置于阴凉处,降温一天后,在其表面喷洒0.4L/m
2 SBS热沥青粘层油,养生至少2h,之后安装第二模具1,向第二模具1中装入沥青混合料,用预热的小锤夯实,采用轮碾法碾平后即可制作第二层车辙板试件。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中,还包括第三模具,第三模具的结构与第一模具6的结构相同,第三模具层叠设置在第二模板1上。
[0026]将第二层车辙板试件置于阴凉处,降温一天后,在其表面喷洒0.4L/m
2 SBS热沥青粘层油,养生至少2h,之后安装第三模具,向第三模具中装入沥青混合料,用预热的小锤夯实,采用轮碾法碾平后即可制作第三层车辙板试件,置于阴凉处降温两天后方可使用。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中,第一模具6包含两第一侧板9和两第二侧板8,两第一侧板9通过第一螺栓3设置在两第二侧板8之间,拆装较为方便。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中,第一模具6的四个棱处与第二模具1的四个棱处、第二模具1的四个棱处与第三模具的四个棱处分别通过L形板7连接,拆装较为方便,而且连接较为稳定。
[0029]对于第一模具6的四个棱处,即第一侧板9和第二侧板8的交接处,第二模具1的四个棱处和第三模具的四个棱处与第一模具6的四个棱处类似这里不再重复阐述。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中, L形板7的一侧上部以及L形板7的另一侧下部均设置有安装槽,每个安装槽中均设置有多个第二螺栓4。
[0031]L形板7的一侧上部通过多个第二螺栓4对应的第二侧板8固定连接, L形板7的另一侧下部通过多个第二螺栓4与对应的第一侧板9连接。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中,第二侧板8的侧部设置有把手2,便于进行挪移和安装,若把手2安装在第二侧板9上,则抬起时,模具整体的重力会径向作用在第一螺栓3上,使其发生弯曲,影响车辙板的平整度。
[0033]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可以快速制备双层或三层车辙板,由于该制备过程是在一个模具中完成的,因此制备的车辙板与公路的实际结构更加接近,便于进行测试,测试结构也将更加精确。(2)本技术的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其结构简单,操作较为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0034]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车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5);一第一模具(6),所述第一模具(6)设置在所述底板(5)上,第一模具(6)是由四个侧板构成的矩形结构;一第二模具(1),所述第二模具(1)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模具(6)的结构相同,第二模具(1)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车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模具,所述第三模具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模具(6)的结构相同,第三模具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车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6)包含两第一侧板(9)和两第二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应军倪辰秧李明杰吴俊江王晓丽蔡露瑶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