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19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是为克服现有混装平板车的车体侧立面上没有调车员随车行驶站立用的扶梯,调车时随车徒步行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以及轨道两侧路况不好行走不安全的缺点提供的。在混装平板车车体侧立面的拉把上,竖向固定有其顶端带横向把手的立杆,立杆的下端头垂直固定有带可横向撑在车体上支撑杆的下横杆,下横杆上部的立杆两侧,同心固定有可搭在拉把的固定臂上固定的搭接横杆。工作时,调车员脚踩车体侧立面上的蹬踏口,手握立杆上的把手站立,即可安全地随车瞭望指挥引导列车运行,不用徒步跟车行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调车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


[0001]本技术属于辅助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方便调车员站在混装平板车车体一侧转运大件货物时调车用的扶手。

技术介绍

[0002]港口码头上用火车转运船运集装箱等大件货物时,火车头挂带的物流装卸线取送车型多为混编的车型,一列火车带动的车型有敞车、专用集装箱平车以及混装平板车等多种。在火车转运的过程中,沿途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由于火车加挂的取送车整体长度较长,列车驾驶员很难观察到整车的运行情况,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运送大件的列车上都配备随车观察和引导运行的调车员,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向坏的方向发展。
[0003]为了确保调车员随车运行的安全,在装载大件货物的的专用车体的侧立面上,都设有适合调车员站立的脚蹬和手抓扶梯。但是在混装平板车车体上没有设置扶梯,仅在其侧立面上安装有为地面工作人员准备攀爬到平板车上面时,脚踏车体下部的内凹形蹬踏口,手握其上部的半环形拉把向上攀爬。由于拉把在车体侧立面的安装高度低于混装平板车车体的上平面,调车员若要在混装平板车上随列车运行来观察引导,人站立起来后手无法抓到拉把,人体上部因缺少固定的依托,无法保证调车员工作的安全,因此只能在列车一侧的地面上随车徒步行走作业。
[0004]由于徒步行走的人跟不上列车运行的速度,只能使列车放慢速度,从而延长了作业时间,工效低,调车员的劳动强度大;再者,因列车导轨的两侧多为崎岖不平的地面,调车员在引导列车运行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导轨旁边的脚下路况,稍有不慎就会摔倒碰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运送大件货物用的混装平板车,其车体的侧立面上无调车员随车运行站立抓握的扶梯,当脚踩在车体侧立面下部的蹬踏口后,上身无依托无法站立;徒步随车行走调车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脚下的路况不好行走不安全的缺点,提供一种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在混装平板车车体侧立面的拉把上,竖向固定有其顶端带横向把手的立杆,立杆的下端头垂直固定有下横杆,下横杆上位于立杆两侧的两外端头上,垂直于下横杆同向固定有横向的支撑杆;立杆的杆体下部连同下横杆和支撑杆,从拉把的半环形内穿过并固定在拉把上,使两支撑杆的外端头顶在拉把下面车体的侧立面上;在立杆杆体上位于下横杆上部的两侧,与下横杆平行同心固定有可搭载在所述拉把两侧固定臂上面固定的搭接横杆。
[0007]本技术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0008]在所述支撑杆的外端头上,顺其中心线方向设有螺孔,调节螺钉拧在螺孔内;
[0009]所述横向的支撑杆,与立杆的杆体之间为90度的夹角;
[0010]在位于所述立杆两侧的搭接横杆上,相对竖立设置有与所述拉把两侧固定臂中心线间距相对应的过螺钉孔,在固定臂上竖立向上固定有与过螺钉孔相对的螺钉,螺钉穿过过螺钉孔用螺母拧紧固定;
[0011]在所述立杆的杆体上位于搭接横杆的上部,设有适合所述拉把上半环形的中间部位贴附的环形凹槽;
[0012]在所述立杆的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下,垂直于所述搭接横杆的方向设有透孔,扣在拉把外侧的压瓦上的孔分别与所述透孔相对应,两螺钉分别穿过透孔和压瓦上的孔,用螺母拧紧固定;
[0013]所述立杆的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部,设有适合调车员站立的顺所述支撑杆方向的“S”形弯。
[0014]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固定在混装平板车车体侧立面上的调车用扶手,是在车体拉把上固定的立杆上端设有适合人手扶握的把手,立杆中部固定有由拉把的固定臂承托的搭接横杆,立杆下端固定的支撑杆上有可撑在车体侧立面的下横杆,使扶手与混装平板车车体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工作时,调车员脚踩车体侧立面上的蹬踏口手握把手站立,即可安全地随车瞭望指挥引导列车运行,不用徒步跟车行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调车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15]使用上述扶手后,集装箱单钩送车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减少到10分钟,使集装箱装卸线取送车效率提高了2/3,为客户赢得了时间,也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固定本技术用的过螺栓孔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0]图1中,调车用扶手是在混装平板车6的车体侧立面6.3的拉把7上,竖向固定有其顶端带适合调车员站立抓握把手1.1的立杆1,立杆1的下端头垂直固定有与拉把7平行的下横杆3,下横杆3上位于立杆1两侧的两外端头上,垂直于下横杆3同向固定有横向的支撑杆4,支撑杆4与立杆1之间的夹角最好为90度,这样,当立杆1的下端连同带支撑杆4的下横杆3从所述拉把7的半环形内向下穿过时,支撑杆4的外端头即可方便地顶在拉把7下面的车体立面6.3上(参见图2);在立杆1的杆体上位于下横杆3上部的两侧,与下横杆3平行同心固定有可搭载在所述拉把7两侧固定臂7.1上面固定的搭接横杆2(参见图2、图3),把手1.1、下横杆3、支撑杆4以及搭接横杆2均为依托固定在立杆1的杆体上的部件。
[0021]为了保证所述立杆1在拉把7上的稳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4的外端头上顺其中心线设有螺孔,调节螺钉5拧在螺孔内,拧动调节螺钉5来调节支撑杆4的整体长短,使立杆1的上部固定的同时,其下端支撑在混装平板车6的侧立面6.3上更加牢固。
[0022]为了进一步增加立杆1安装的牢度,在立杆1两侧的所述搭接横杆2上相对竖立设置有过螺钉孔2.1(参见图3),过螺钉孔2.1与所述拉把7两侧的固定臂7.1中心线的间距相适应,在固定臂7.1上竖立向上固定有与过螺钉孔2.1相对的螺钉8,螺钉8穿过过螺钉孔2.1用螺母拧紧固定。为了方便安装,所述过螺钉孔2.1设为竖立的长形孔(参见图3)。
[0023]为了使所述立杆1安装在拉把7上定位准确稳妥,在所述立杆1的杆体上位于搭接横杆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拉把7上半环形的中间部位相适应贴合的环形凹槽1.3(参见图2)。
[0024]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立杆1安装在拉把7上的牢度,在所述立杆1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3上下的垂直于搭接横杆2的方向设有透孔1.4(参见图3),压在拉把7外侧的压瓦9,其上的孔分别与所述上下排列的透孔1.4相对应,上下螺钉穿过透孔1.4和压瓦9上的孔,用螺母拧紧固定。
[0025]为了方便调车员站立跟车引导指挥作业,在所述立杆1的杆体上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3的上部,顺所述支撑杆4的方向设有适合人体站立后用手抓握把手1.1的“S”形弯1.2(参见图2)。
[0026]工作时,集装箱或其他大件货物安放在混装平板车6车体的上平面6.2上后,调车员脚踩车体侧立面6.3下部的蹬踏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在混装平板车车体侧立面的拉把上,竖向固定有其顶端带横向把手的立杆,立杆的下端头垂直固定有下横杆,下横杆上位于立杆两侧的两外端头上,垂直于下横杆同向固定有横向的支撑杆;立杆的杆体下部连同下横杆和支撑杆,从拉把的半环形内穿过并固定在拉把上,使两支撑杆的外端头顶在拉把下面车体的侧立面上;在立杆杆体上位于下横杆上部的两侧,与下横杆平行同心固定有可搭载在所述拉把两侧固定臂上面固定的搭接横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的外端头上,顺其中心线方向设有螺孔,调节螺钉拧在螺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的支撑杆,与立杆的杆体之间为90度的夹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装平板车上的调车用扶手,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慎叶于守水杜运光韩文华姜良建郝为建石郑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