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及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1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及一种变速箱。通过一次装夹定位就可以对变速箱箱体三组重要的轴孔(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进行加工,确保了变速箱箱体三组轴孔等重要尺寸的垂直度、同心度、同轴度,不会因为在加工工程中,对箱体进行二次装夹和装配时所产生的偏差而导致的精度一致性差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变速箱箱体各个重要尺寸的精确性,提高了后续装配的合格率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了后续装配的合格率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了后续装配的合格率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及变速箱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及变速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工具。目前,前置独立变速箱及后置独立变速箱(以下简称独立变速箱)是目前电动汽车常用的驱动方式。现有变速箱的设计方式通常采用壳体两瓣式,变速箱箱体由左壳体和右壳体两部分组成,每个壳体上的轴承孔及结合面加工完成后,再置入各级传动组件,最后以定位销的方式把两个壳体合上锁紧,形成一个完整的变速箱。
[0003]两壳体在频繁的加工和合并装配的过程中,因为加工形变(因为两瓣式结构的定位及锁紧的位置均处于壳体的边缘位置,因此在扣合锁紧两壳体时,边缘处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变形,从而导致两壳体上的轴承孔发生错位)、误差等原因容易造成各个轴承孔的同心度和同轴度出现偏差,无法保证各个轴承孔的一致性,最终易导致后续装配难、装配后的变速箱出现噪音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以保证变速箱箱体各个重要尺寸的精确性,提高后续装配的合格率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其贯穿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以及
[0006]第二壳体,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扣合的第二连接端面,所述第二连接端面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扣合形成第三轴孔。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一敞口腔,所述第一轴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轴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敞口腔,所述第二敞口腔与所述第一敞口腔体扣合后形成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轴孔贯穿所述第三安装腔。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一敞口腔之间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轴孔。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齐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齐重合。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三轴孔内均设置有安装槽。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面/第二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
密封件。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电机连接端面,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孔连通的定位止口。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敞口腔连通的排气螺孔,所述排气螺孔内螺纹配合有排气螺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敞口腔连通的加油螺孔和排油螺孔,所述加油螺孔内螺纹配合有加油螺栓,所述排油螺孔内螺纹配合有排油螺栓。
[0014]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有上述的变速箱箱体结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可通过一次装夹定位就可以对变速箱箱体三组重要的轴孔(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进行加工,确保了变速箱箱体三组轴孔等重要尺寸的垂直度、同心度、同轴度,不会因为在加工工程中,对箱体进行二次装夹和装配时所产生的偏差而导致的精度一致性差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变速箱箱体各个重要尺寸的精确性,提高了后续装配的合格率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各组重要尺寸的一次性加工,也避免了由于加工精度差带来的装配问题,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变速箱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通过使用上述变速箱箱体结构,使得该变速箱的结构稳定,便于装配,减少了运行过程中的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箱体结构(装配有一轴齿轮、二轴齿轮组件和差速器及行进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变速箱箱体结构的侧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变速箱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7为变速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

第一壳体,101

第一轴孔,102

第二轴孔,103

第一连接端面,104

第一凹槽,105

第一安装腔,106

第二安装腔,107

第一敞口腔,108

第一定位孔,109

第一连接孔,110

密封槽,111

密封件;
[0028]200

第二壳体,201

第二连接端面,202

第二凹槽,203

第二敞口腔,204

第二定位孔,205

第二连接孔;
[0029]300

第三轴孔;
[0030]400

第三安装腔;
[0031]501

一轴齿轮,502

二轴齿轮组件,503

差速器及行进齿组件;
[0032]601

导向槽,602

安装槽;
[0033]701

开口定位销,702

第二轴承,703

第二堵油盖,704

第三轴承a,705

衬套,706

第三轴承b,707

卡簧,708

密封圈;
[0034]800

电机安装座,801

电机连接端面,802

定位止口;
[0035]901

排气螺栓,902

加油螺栓,903

排油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其贯穿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壳体,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扣合的第二连接端面,所述第二连接端面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扣合形成第三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一敞口腔,所述第一轴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轴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敞口腔,所述第二敞口腔与所述第一敞口腔体扣合后形成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轴孔贯穿所述第三安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一敞口腔之间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轴孔。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齐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启琪袁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斯可利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