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01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包括立柱组件装置、上测量装置、扭矩检测装置、下测量装置和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被间隙检测装置的产品工件的定位工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用以提高整车的性能,延长差速器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件的生产质量,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半轴齿轮间隙检测的
,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整个汽车领域中,要保证家用车、商用车整车的舒适性,越野车要保证越野性能外还要保证整车的舒适性,因此对于后桥中的传动齿轮的啮合精度要求比较高,如果齿轮啮合间隙较大,就会在整个传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由于齿轮间的敲击,会导致齿轮发生损坏,从而会使齿轮的寿命缩短;如果齿轮啮合间隙较小,会使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不平稳,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过大,导致齿轮出现烧蚀等不良工况的产生,因此合理的齿轮啮合间隙对于整个传动系统来说就至关重要。
[0003]在传统的测量方式上,多数为人工测量,而且大多数使用百分表作为测量计数工具,所以测量精度不够,精度差,而且人工测量的重复性差,返修率高,不利于对差速器的重复测量,再是人工测量比较慢,人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用以提高整车的性能,延长差速器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工件的生产质量,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包括立柱组件装置、上测量装置、扭矩检测装置、下测量装置和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被间隙检测装置的产品工件的定位工装;
[0007]所述立柱组件装置主要用于整套装置的强度支撑以及配合安装;
[0008]所述上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使用线性导轨连接以便于上下运动,包括上驱动气缸,所述上驱动气缸连接涨紧轴,所述涨紧轴通过上涨紧工装工件的上半轴齿轮;所述上驱动气缸的上下推动能够触动上位移传感器以进行间隙检测;
[0009]所述扭矩检测装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测量装置上;所述扭矩检测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减速机并连接连轴器和动态扭矩传感器,同时连接同步带轮为所述上测量装置提供动力并通过动态扭矩传感器监测产品的转动力矩;
[0010]所述下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用于工件的下壳体涨紧,所述下测量装置包括下测量滑座,所述下测量滑座连接下驱动气缸,所述下驱动气缸连接涨紧轴,所述涨紧轴连接下涨套,通过所述下涨套涨紧工件,同时通过工件中的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的啮合并通过上测量装置的输出动力以将动力传递到上测量装置上的扭矩检测装置以检测转动力矩。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组件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又连接顶板,所述顶板上安装有所述上驱动气缸,所述立柱侧边安装有下驱动气缸,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浮
动支撑柱,其中立柱、底座和顶板采用焊接式框架结构设置以有效的保证了设备整体的刚性和稳定性;所述上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上测量装置,所述下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测量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座一,测量座一连接线性滑轨,所述测量座一上固定吊装座,所述吊装座连接气缸接头,同时将轴套一连接到所述测量座一上再通过轴承连接侧轴三,在侧轴三上又连接有从动带轮;支座一设置在测量座一上,在支座一上安装有上位移传感器;测量座一两侧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上检测气缸,通过气缸拉座一连接上自制气缸,再由上自制气缸连接涨紧轴,通过上涨紧工装涨紧工件的上半轴齿轮;所述上自制气缸缩回通过上涨紧工装涨紧工件中的半轴齿轮,侧轴三通过轴承连接轴套一,再连接从动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扭矩检测装置,经旋转运动检测转动扭矩;通过所述上自制气缸连接气缸拉座一,在气缸拉座一和测量座一之间固定所述上检测气缸,通过所述上检测气缸的伸缩带动上自制气缸连接的涨紧轴去触碰上位移传感器从而进行工件中的上半轴齿轮间隙测量。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扭矩检测装置包括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固定到所述测量座一上,并连接主座,再由驱动电机连接减速机固定到主座上,再连接连轴器和扭矩传感器,并连接侧轴带动同步带轮转动;使用时由驱动电机带动减速机转动,带动连接连轴器和扭矩传感器转动,连接侧轴带动同步带轮转动,通过同步带将旋转动力传输到从动带轮,并通过扭矩传感器检测工件的转动扭矩。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测量装置包括下测量滑座,所述下测量滑座上设置有下滑台拉板,测量座二连接下测量滑座并固定轴套二,再通过轴承连接侧轴二过渡到涨紧轴;通过下自制气缸连接涨紧轴,下自制气缸缩回通过下涨紧工装涨紧工件的下半轴齿轮;下自制气缸连接气缸拉座一,在气缸拉座一和下测量滑座之间固定有下检测气缸;使用时,由下自制气缸连接涨紧轴,所述下自制气缸缩回通过下涨紧工装涨紧工件中的下半轴齿轮;通过工件中的行星齿轮机构将上测量装置中的转动动力传输到下涨紧工装,通过涨紧轴连接侧轴二旋转,配合上测量装置检测转动扭矩;通过下自制气缸连接气缸拉座一,通过气缸拉座一和下测量滑座之间的下检测气缸的伸缩带动下自制气缸连接涨紧轴去触碰下位移传感器从而进行工件中的下半轴齿轮间隙测量。
[0015]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立柱组件装置、上测量装置、扭矩检测装置、下测量装置、输送线的有效传动配合;同时所述控制装置将合格的产品的间隙数据和检测的转动力矩信息记录到设备上,便于未来产品的数据查看和数据追溯。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按照设定的装配技术要求来控制所述扭矩检测装置所输出的力矩,通过扭矩传感器反馈工件的转动扭矩,通过控制上、下检测气缸的上下运动,触动上、下位移传感器,检测产品中半轴齿轮的实际间隙,并与实际设定的工艺理论值进行对比,如果检测出来的数据在设定的数值范围内,则工件合格,并做出合格提示,如果工件不合格,则做出工件不合格提示,并通过所述报警装置经行报警。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转动力矩值,并自动绘制转动力矩曲线图;以及显示所测工件的实际间隙。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采用涨紧方式来固定工件,利用驱动电机带动被涨紧的工件进行
转动,通过转动来检测转动力矩和模拟差速器在正常工作正状态,利用检测气缸的上下运动,通过传感器的位移量检测行半齿轮的间隙,保证每个被检测的合格产品达到要求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扭矩传感器检测在产品转动时的转动力矩,从而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工件在工作时,转动力矩值和间隙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提高了产品的动态质量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柱组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侧附图为主视图,右侧附图为左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扭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组件装置、上测量装置、扭矩检测装置、下测量装置和输送线,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被间隙检测装置的产品工件的定位工装;所述立柱组件装置主要用于整套装置的强度支撑以及配合安装;所述上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使用线性导轨连接以便于上下运动,包括上驱动气缸,所述上驱动气缸连接涨紧轴,所述涨紧轴通过上涨紧工装工件的上半轴齿轮;所述上驱动气缸的上下推动能够触动上位移传感器以进行间隙检测;所述扭矩检测装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上测量装置上;所述扭矩检测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减速机并连接连轴器和动态扭矩传感器,同时连接同步带轮为所述上测量装置提供动力并通过动态扭矩传感器监测产品的转动力矩;所述下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用于工件的下壳体涨紧,所述下测量装置包括下测量滑座,所述下测量滑座连接下驱动气缸,所述下驱动气缸连接涨紧轴,所述涨紧轴连接下涨套,通过所述下涨套涨紧工件,同时通过工件中的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的啮合并通过上测量装置的输出动力以将动力传递到上测量装置上的扭矩检测装置以检测转动力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件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又连接顶板,所述顶板上安装有所述上驱动气缸,所述立柱侧边安装有下驱动气缸,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浮动支撑柱;所述上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上测量装置,所述下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测量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行半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座一,测量座一连接线性滑轨,所述测量座一上固定吊装座,所述吊装座连接气缸接头,同时将轴套一连接到所述测量座一上再通过轴承连接侧轴三,在侧轴三上又连接有从动带轮;支座一设置在测量座一上,在支座一上安装有上位移传感器;测量座一两侧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上检测气缸,通过气缸拉座一连接上自制气缸,再由上自制气缸连接涨紧轴,通过上涨紧工装涨紧工件的上半轴齿轮;所述上自制气缸缩回通过上涨紧工装涨紧工件中的半轴齿轮,侧轴三通过轴承连接轴套一,再连接从动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扭矩检测装置,经旋转运动检测转动扭矩;通过所述上自制气缸连接气缸拉座一,在气缸拉座一和测量座一之间固定所述上检测气缸,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涛杨学才鞠鹏徐奇才马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海鸿福数字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