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847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使用时,将物料输送管路与注射模块或管路模块连接。直线驱动机构位于体外,带动物料运输件和执行机构运动到气管内,使执行机构运动到待修复部位。根据气管修复部位的内径,通过第一旋转驱动组件调整执行机构的旋转角度,使打印针头的端部与修复部位的内壁紧密接触。在打印过程中,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带动执行机构旋转,使打印针头的头端沿待修复气管的内壁周向旋转。同时,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执行机构沿待修复气管的轴向运动。在执行机构运动的过程中,物料输送管路向打印针头输送修复材料,通过打印针头使修复材料附着在气管内壁,完成在体内对气管进行修复的过程。完成在体内对气管进行修复的过程。完成在体内对气管进行修复的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体组织损伤修复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三维打印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增材制造技术,借助生物打印机,将生物墨水按指定路径层层堆积,精确控制生物材料、细胞和生长因子等在三维结构中的分布和组合,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或器官。目前,利用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已经制造出多种组织,如皮肤、软骨、血管、骨骼等,但是现有的生物三维打印都是在体外打印组织,再进行移植的过程,工序繁琐,也增大了移植过程中打印组织被破坏和感染的风险。
[0003]气管损伤类疾病是由于先天缺陷、物理损伤或肿瘤等造成气管、支气管损伤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其包含气管、支气管狭窄,创伤性气管闭合以及气管黏膜损伤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呼吸疼痛甚至癌症的发生。以气管、支气管狭窄为例,针对气管组织损伤类疾病,最常用的方式是“切除缝合法”,将狭窄部位切除,并将剩余部分缝合起来。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人为将气管缩短,缝合时会增大缝合处的应力,存在缝合线崩开的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驱动机构;物料输送组件,包括物料输送件和至少一个物料输送管路,所述物料输送件的尾端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部分连接,所述物料输送件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物料输送件的物料输送通道,每个所述物料输送通道内设置有一个所述物料输送管路,所述物料输送管路的尾端穿出所述物料输送通道的尾端,用于与注射模块或光路模块连接;连接关节,所述连接关节的尾端与所述物料输送件的头端旋转连接,旋转轴线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壳体、旋转关节和打印针头,所述壳体的尾端与所述旋转关节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关节的尾端与所述连接关节的头端旋转连接,旋转轴线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打印针头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打印针头的头端由所述壳体的头端穿出,所述打印针头的头端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所述物料输送管路穿过所述物料输送通道、所述连接关节以及所述旋转关节后与所述打印针头的尾端连通;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关节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关节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针头的尾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打印针头的尾端与所述连接头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通,且所述打印针头的尾端与所述连接头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打印针头的尾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壳体的头端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关节靠近所述连接关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臂,所述连接关节靠近所述旋转关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铰接连接,铰接点处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部分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管损伤修复的体内原位生物打印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弢赵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