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纤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29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纤破碎机,属于植物纤维处理技术领域,采用针对麻纤维的物理特性设计的转子切割刀,并优化了整个装置的腔体结构布置,使得破碎机在高效运行的同时仍然能够满足要求的规格,包括叶片、转轴、外壳和抽吸机构,外壳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隔断漏板,第一腔体内设有转轴,转轴连接多个叶片,转轴还连接动力源;第二腔体还链接抽吸机构;叶片的两侧边缘呈锯齿状。状。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纤破碎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纤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麻纤破碎机。

技术介绍

[0002]麻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其纤维制品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麻纤维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度,能够在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保持纤维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将其进行破碎的时候。
[0003]目前在一些气瓶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对环保措施要求高,生产方已经不再采用原先使用的石棉纤维,而纤维在填料中是不可缺少,具有加固调料基体的作用。
[0004]如果要将麻纤维运用到气瓶填料中,需要将麻纤维切短到一定的长度才能符合要求,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麻纤维的切断处理难以做到高效且符合要求,目前普遍使用人工剪切,即使有一些文献中公开了切断麻纤维的装置,专利技术人认为其也面临无法在大规模生产时仍然保持高质量切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纤破碎机,采用针对麻纤维的物理特性设计的叶片状转子切割刀,并优化了整个装置的腔体结构布置,使得破碎机在高效运行的同时仍然能够满足要求的规格。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麻纤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转轴、外壳和抽吸机构,外壳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隔断漏板,第一腔体内设有转轴,转轴连接多个叶片,转轴还连接动力源;第二腔体还链接抽吸机构;叶片的两侧边缘呈锯齿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呈矩形,所述叶片的两长边呈锯齿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呈等腰提醒,所述叶片的两腰边呈锯齿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腔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外的外壳开设进风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抽吸装置进风口相对的外壳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抽吸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抽吸动力源、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外的壳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包括多组,每组叶片均包括以转轴为引导线直线阵列的多个,多组叶片以转轴为中心轴的圆周阵列;且每个叶片所在的平面均垂直于转轴。
[0015]进一步的,所述隔断漏板呈弧形,且所述隔断漏板向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折弯。
[0016]进一步的,所述隔断漏板设有多个成排成列的开孔,相邻列的开孔之间的隔断漏板上设有用于分隔的隔板。
[001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针对麻纤维的物理特性设计的叶片状转子切割刀,并优化了整
个装置的腔体结构布置,使得破碎机在高效运行的同时仍然能够满足要求的规格。
[0019]2)本专利技术中,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黄麻纤维起到切割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叶片边缘具有锯齿,这种锯齿一方面能够将纤维束进行梳理,在转动过程中将麻纤维束较为均匀地分布至叶片的边缘,从而减少由于麻纤维聚集导致难以切割的情况。在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叶片的边缘具有切割作用,从而将麻纤维切割成长度符合要求的短束。
[0020]3)本专利技术中的叶片均是垂直于转轴设置的,在叶片转动的过程中,首先将麻纤维喂入第一腔体中,麻纤维被第一腔体内转轴和叶片捕获,绕转轴转动的同时被叶片边缘齿状结构梳理,并且被叶片和转轴拉扯、断裂,以及被叶片边缘切割。
[0021]4)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处理的纤维时需要将纤维打碎,导致聚集起来的纤维体积明显扩大,直接排出的话不易收集,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抽吸装置对第二腔体中的细碎的絮状体纤维进行连续收集,以适应第一腔体中不断制造并向第二腔体移动的细碎的絮状体纤维。
[0022]5)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实现对于细碎的絮状体纤维的收集,采用抽吸机构对第二腔体内的纤维进行收集,如前所述进风口位于第二腔体外的外壳,更加具体的,进风口位于抽吸装置进风口相对的外壳处,以便于以更短的进风通道进风;同时该种进风通道设置正对于出口,便于纤维直接沿着风道通过出口进入抽吸装置。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隔断漏板和转轴立体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0028]图中:1、外壳,2、第一管道竖直段,3、抽吸动力源,4、第二管道,5、第一管道水平段,6、转轴动力源,7、动力源支架,81、主动轮,82、从动轮,11、入口,12、进风口,91、叶片,9、转轴,10、隔断漏板,101、第一列漏孔,102、第二列漏孔,103、隔板,1031、齿。
[0029]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应该指出,以下实施例之间可以任意组合。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麻纤破碎机,本实施例中的麻纤维破碎机用于将麻纤维破碎,直至麻纤维的长度处于6~7mm,此时呈的短束状的麻纤维经过抽吸进入一容器中;本实施例中的麻纤维破碎机的结构具体包括叶片91、转轴9、外壳1和抽吸机构,外壳1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隔断漏板10,外壳1设有入口11和出口,入口11连通第一腔体,出口连通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有转轴9,转轴9连接多个叶片91,转轴9还连接动力源;第二腔体还链接抽吸机构;叶片91的两侧边缘呈锯齿1031状;麻纤维原料从入口11进入,在第一腔体内经过叶片91切割后,穿过隔
断漏板10进入第二腔体,然经过出口排出。
[0032]本实施例中要处理的麻纤维具体为黄麻纤维,其产地一般为孟加拉国,黄麻纤维纵向光滑,无转曲,富有光泽。纤维横截面一般为五角形或六角形,中腔为圆形或椭圆形,且中腔的大小不一致;黄麻单纤维长度很短,一般1~2.5mm,宽度10~20μm,然而市售黄麻纤维成品均采用成束的工艺纤维纺纱,一般其长度的为100mm以上,黄麻纤维有较好的强度,工艺纤维平均断裂强度为2.7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3%~3.5%,因此其难以通过普通的手段进行切碎。
[0033]本实施例中的叶片91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黄麻纤维起到切割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叶片91边缘具有锯齿1031,这种锯齿1031一方面能够将纤维束进行梳理,在转动过程中将麻纤维束较为均匀地分布至叶片91的边缘,从而减少由于麻纤维聚集导致难以切割的情况。在叶片91转动的过程中,叶片91的边缘具有切割作用,从而将麻纤维切割成长度符合要求的短束。
[0034]本实施例中的叶片91均是垂直于转轴9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纤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转轴、外壳和抽吸机构,外壳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隔断漏板,第一腔体内设有转轴,转轴连接多个叶片,转轴还连接动力源;第二腔体还链接抽吸机构;叶片的两侧边缘呈锯齿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纤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呈矩形,所述叶片的两长边呈锯齿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纤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呈等腰提醒,所述叶片的两腰边呈锯齿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纤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一腔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纤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外的外壳开设进风口。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纤维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崇俊朱慧丽朱孔江尤如伟邵长圣林凡伟韩庆辉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永全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