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99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把手,其在能够实现操作性、便利性、外观设计性的提高的同时具备经人体触碰而进行车门开闭操作的开关。外把手(10)设置于在车辆的侧面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前车门(1)及后车门(2)双方或其中一方。外把手(10)具备经人体触碰使前车门(1)及后车门(2)中的某一方进行开闭动作的静电电容式的开关(15)。开关(15)配置在外把手(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延长线上,其中,外把手(10)在前车门(1)及后车门(2)中的某一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2)中的某一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2)中的某一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把手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把手构造,其具有车门开闭操作用的开关,并设置于在车辆的侧面配置的前车门及后车门双方或其中一方。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如专利文献1记载所示,存在在车辆侧面配置有前车门及后车门并夹着该前后车门的边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有外把手的类型的车辆。该外把手在人用手把持拉动时能够使车门的锁止解锁,因此之后由人拉动外把手将车门打开。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1910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专利文献1的外把手未设有经人体触碰而进行车门开闭操作的开关,便利性不高。即使设有开关,也需要考虑操作性、外观设计性,谨慎地研究在车辆的哪里设置怎样形状的开关等。因此,车辆存在很难在实现操作性、便利性、外观设计性的提高的同时将上述开关设置在外把手上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实现操作性、便利性、外观设计性的提高的同时具备经人体触碰而进行车门开闭操作的开关的车门把手构造。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把手构造设置于在车辆的侧面配置的前车门及后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把手,其设置在所述前车门及所述后车门中的一方,以使长尺寸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延伸;以及静电电容式的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前车门及所述后车门中的另一方,使另一方的车门开闭,所述开关配置在将所述外把手沿长尺寸方向延长的延长线上。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能够实现操作性、便利性、外观设计性的提高的同时具备经人体触碰而进行车门开闭操作的开关的车门把手构造。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包括在车辆的前车门及后车门设置的外把手和车门开闭操作用的开关的车门把手构造的外观构成的示意图。
[0014]图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在车辆的前车门设置的外把手和在后车门设置的车门开闭操作用的开关的车门把手构造的外观构成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
前车门
[0017]1a、2a 压凹部
[0018]2ꢀꢀꢀꢀ
后车门
[0019]10
ꢀꢀꢀꢀꢀ
外把手
[0020]11
ꢀꢀꢀꢀꢀ
前把手(外把手)
[0021]12
ꢀꢀꢀꢀꢀ
后把手(另一外把手)
[0022]15
ꢀꢀꢀꢀꢀ
开关
[0023]15a
ꢀꢀꢀꢀ
第1开关
[0024]15b
ꢀꢀ
第2开关
[0025]20、20A
ꢀꢀ
车门把手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方式的构成>
[0027]参照图1,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中,以箭头表示的“前后”表示未图示的汽车(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下”表示铅直上下方向。
[0028]<第1实施方式>
[0029]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包括在车辆的前车门及后车门设置的外把手和车门开闭操作用的开关的车门把手构造的外观构成的示意图。
[0030]图1中示出的车门把手构造20构成为,包括:外把手10,其设置在前车门1及后车门2;车门开闭操作用的开关15;压凹部1a,其由在前车门1上形成为椭圆形状的凹陷形成;以及压凹部2a,其由在后车门2上形成为椭圆形状的凹陷形成。例如,前车门1为手动进行开闭的铰链式的车门,后车门2为电动滑动车门。
[0031]外把手10为设置在前车门1的前门把手(也称为前把手)11和设置在后车门2的后门把手(也称为后把手)12。前把手11及后把手12具有使长尺寸方向为前后方向的长方形状,夹着各车门1、2的间隙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在一条直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前车门1及后车门2合计具有至少2个以上。在此,前把手11与权利要求书的“外把手”对应,后把手12与权利要求书的“另一外把手”与对应。
[0032]前把手11包括钥匙孔部13和锁止部14。后把手12具备开关15。开关15由四方形状的第1开关15a和包围第1开关15a的四方形状的四方框状的第2开关15b构成。
[0033]前侧的压凹部1a由在前车门1上形成为椭圆形状的凹陷形成。后侧的压凹部2a由在后车门2上形成为椭圆形状的凹陷形成,后侧的压凹部2a的椭圆形状小于前侧的压凹部1a的椭圆形状。
[0034]前把手11为人用手握持并拉动的机械式把手。该前把手11由人用手握持,因此沿车辆前后方向横跨设置由大的凹陷形成的压凹部1a。前把手11的前端侧由铰链机构支承,在将手放入压凹部1a并拉动时,后端侧(钥匙孔部13侧)向车宽外侧移动。
[0035]后把手12为机械式把手,在后车门2沿车辆前后方向横跨设置由凹陷形成的压凹部2a,形成该压凹部2a的凹陷的椭圆形状小于压凹部1a的椭圆形状。后把手12的后端侧由铰链机构支承,在将手放入压凹部2a并拉动时,前端侧(开关15侧)向车宽外侧移动。
[0036]机械式把手为下述机构:杆与闩锁相连,在人拉动把手时,闩锁(锁止部)从杆解
锁,在该解锁状态下人拉动把手将车门打开。另外,机械式把手也包括对动力滑动车门(后述)进行驱动操作的半电气式把手。动力滑动车门为在人稍稍拉动把手时,闩锁解锁而通过电动使车门打开的机构。
[0037]锁止部14为静电开关(后述),设置于在前车门1的车宽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前把手11的上表面。此外,锁止部14在前把手11的上表面形成为彼此分离的多个突出的筋状。该锁止部14具有在人用手(人体)触碰时利用人体的静电将车门锁止或解除锁止的功能。静电开关为对由设置于开关的金属制的检测板和人体(大多为手指)构成的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变化进行检测的静电电容式的开关。
[0038]钥匙孔部13以使得未图示的钥匙插拔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前把手11的侧面,具有在转动所插入的钥匙时将车门锁止或解除锁止的功能。
[0039]开关15包括第1开关15a及第2开关15b。开关15配置在后把手12的侧面。开关15配置在与前把手11及后把手12的同一直线上。具体来说,前把手11和后把手1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形成为大致相同,各自的上端及下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开关15配置在后把手12的上端与下端的中间(中央)。由此,前把手11、后把手12、及开关15成为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的状态。
[0040]第1开关15a为静电开关,具有在人触碰预先设定的长时间(第1时间)时使后车门2进行开动作或闭动作(开闭动作)的功能。换言之,第1开关15a具有通过人的长按操作而使后车门2进行开闭动作的功能。
[0041]第2开关15b为设置为与第1开关15a绝缘的状态的静电开关,具有人仅以很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把手构造,其设置于在车辆的侧面配置的前车门及后车门,所述车门把手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外把手,其设置在所述前车门及所述后车门中的一方,以使长尺寸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延伸;以及静电电容式的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前车门及所述后车门中的另一方,使另一方的车门开闭,所述开关配置在将所述外把手沿长尺寸方向延长的延长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车门及所述后车门中的另一方,设有以使长尺寸方向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延伸的另一外把手,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另一外把手上,所述外把手、所述开关、及所述另一外把手配置在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把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把手及所述另一外把手为机械式把手,在所述外把手的车宽内侧设有压凹部,其中,该压凹部凹陷设置在所述前车门及所述后车门中的一方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根本知幸增野直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