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共模扼流线圈的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83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减小特性阻抗变化的线圈组件,包括缠绕部分,所述缠绕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从第一表面在缠绕部分的相对侧上的第二表面,多个第一凸起,所述多个第一凸起被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以及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凸起。这些凸起形状彼此相同并且线性地分别安置在它们的各表面上,这样第一凸起从第二凸起偏移。两个导线在相邻的凸起之间缠绕,这样一个导线接触相邻凸起之一,同时另外的导线接触另外的相邻凸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诸如共模扼流线圈的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近来,高频传输信号在诸如USB 2.0标准的接口标准、用于个人计算机的高速接口等、以及HTMI标准、用于数字视频等的数字视频和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中非常常见。根据使用高频传输信号,这些标准利用不同的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通过沿着两个导线以反相传输信号来减小噪音干涉效果和信号错误。但是,实际上,共模噪音电流通常由于诸如两个导线的通信属性的差异而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导线可能作为天线并发射噪音。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No.2003-133148提出了一种用于减小此噪音的共模扼流线圈。此外,除了电感之外,在利用高频传输信号的接口中,共模扼流线圈的线至线的电容显著地影响了线圈的特性阻抗。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本专利技术认识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2003-133148中所公开的共模扼流线圈没有用于在围绕绕组部分缠绕线时定位导线的部分。因此,绕组是不均匀的,在导致共模扼流线圈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的线至线电容中产生变化。为了减小这些变化,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线至线电容基于两个导线之间的距离改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在导线之间保持均匀间距而能够减小特性阻抗的变化的线圈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此和其它目的将通过提供一种包括改良的芯部、两个导线和电极的线圈组件所获得。芯部包括柱状缠绕部分,所述缠绕部分具有缠绕表面,以及设置在缠绕部分的两端上的凸缘。所述两个导线围绕芯部的缠绕表面所缠绕。电极被设置在将连接到两个导线的芯部的凸缘上。缠绕部分具有从缠绕表面突出的多个凸起。两个导线围绕缠绕表面所缠绕,以在保持彼此分离时通过相邻的凸起之间。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平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侧视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仰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线圈组件的示例之一的共模扼流线圈1将参照图1-4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共模扼流线圈1包括芯部2、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和第一电极部分8以及第二电极部分9。芯部2包括缠绕部分3、第一凸缘4和第二凸缘5。缠绕部分3由磁性体所形成并具有在与缠绕部分3的纵向方向上正交的平面中基本矩形横截面。第一凸缘4和第二凸缘5被设置在缠绕部分3的任一纵向端上并具有彼此几乎相同的形状。如图2所示,是导线6、7的缠绕方向的缠绕部分3的纵向方向被限定为x方向,以及与将第一电极8A连接到第二电极8B(后面说明)的方向相等同的缠绕部分3的纬度方向被限定为y方向。如图3中所示,与x轴和y轴相正交的缠绕部分3的厚度方向被限定为z方向。如图2、3所示,缠绕部分3由在宽度方向上(x-y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31、在与第一表面31相对的缠绕部分3的侧面上的第二表面32,以及在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之间的厚度方向(x-z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表面33和第二侧表面34。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基本彼此平行,以及第一侧表面33和第二侧表面34基本彼此平行。因此,沿着y-z平面的第一侧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基本是矩形。如图1、2和4中所示,第一凹部33a在靠近第一侧表面33与后面将说明的后表面42相交的区域的第一侧表面33中所形成。第一凹部33a是第一侧表面33中的稍微凹陷并几乎横过整个z方向所形成。第一拐角33b在第一凹部33a和后表面42之间的接合点上设置。第二拐角33c被形成在第一侧表面33和作为台阶部分的第一凹部33a之间的接合点上。相似地,如图1、2和4中所示,与第一凹部33a相同的第二凹部34a被形成在第二侧表面34中,第二侧表面34与后表面52相交,如后所述。第三拐角34b被设置在第二凹部34a和后表面52之间的接合点上。第四拐角34c被形成在第二侧表面34和第二凹部34a之间的接合点上作为台阶部分。如图2、3所示,第一凸起31A-31D在相对y轴在横过第一表面31的近似中心区域的x方向上以规则的间距线性安置。如图3、4所示,第二凸起32A-32C相对y方向基本安置在第二表面32的中心并在x方向上以规则的间距线性安置。所有的第一凸起31A-31D和第二凸起32A-32C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从基部端朝向顶端锥化,这样基端的横截面区域比顶端(参看图3)的区域要大。此外,这些凸起被形成为稍微山形,避免从Z方向所示的悬置结构。凸起的表面相对缠绕部分3的表面具有坡度。如图3中所示,第二凸起32A在x轴方向上被基本安置在第一凸起31A和31B之间。如图2、4所示,第一区域3A被限定在第一凸起31A、31B之间,第二区域3B被限定在第二凸起32A、32B之间,第三区域3C被限定在第一凸起31B、31C之间,第四区域3D被限定在第二凸起32B和32C之间,第五区域3E被限定在第一凸起31C、31D之间。如图2、3所示,第一凸缘4被基本形成为长方体形,其通过与x轴方向正交的前表面41、后表面42、与y方向相正交的第一侧表面43和第二侧表面44,以及与z方向正交的顶部表面45和底部表面46所形成。相似地,第二凸缘5被基本形成为长方体形,其通过与x方向正交的前表面51和后表面52、与y方向正交的第一侧表面53和第二侧表面54,以及与z方向正交的顶部表面55和底部表面56所形成。如图2中所示,一对第一和第二槽45a、45b被形成在x方向朝向缠绕部分3在顶部表面45上的基本中心位置倾斜的顶部表面45中。第一和第二槽45a、45b围绕在相对y方向在通过顶部表面45中的中心点的线对称。第一保持部分45A被限定作为通过在y方向上靠近第一侧表面33的第一槽45a的侧面上的第一槽45a所形成的台阶。第二保持部分45B被限定为在第二槽45b和第一槽45a之间形成的台阶。相似地,一对第三和第四槽55a、55b被形成在从x方向上朝向缠绕部分3的顶部表面55上的基本中心位置倾斜的第二凸缘5的顶部表面55中。第三和第四槽55a、55b围绕在x方向上相对y方向通过顶部表面55中的中心点的线对称。第三保持部分55A被限定作为通过在y方向上靠近第二侧表面34的第三槽55a的侧面上的第三槽55a所形成的台阶。第四保持部分55B被限定作为形成在第四槽55b和第三槽55a之间的台阶。第一电极部分8包括被安置在y方向上的第一电极8A和第二电极8B。第一电极8A位于第一侧表面43侧上,第二电极8B位于第二侧表面44侧上。如图1中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8A、98B通过电镀顶部表面45和前表面41的任一侧所形成。第一电极8A的一部分在顶部表面45中形成在第一槽45a中。相似地,一部分第二电极8B被形成在第二槽45b中。第一电极部分8的顶部表面45部分是与导线6、7连接的部分。如图2中所示,与第一电极部分8相似,第二电极部分9包括第一侧表面53侧上的第三电极9A和第二侧表面54侧上的第四电极9B并在y方向上对齐。第三和第四电极9A、9B通过电镀顶部表面55和前表面51任一侧所形成。第三电极9A的一部分在顶部表面55中的第三槽55a中所形成。相似地,一部分第四电极9B被形成在第四槽55b中。第二电极部分9的顶部表面55部分与导线6、7连接。第二凸缘5被形成近似与第一凸缘4等同,并横过缠绕部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组件,包括:芯部,包括柱状缠绕部分,所述缠绕部分具有缠绕表面以及两端,和设置在两端上的凸缘;两个导线,所述两个导线围绕芯部的缠绕表面所缠绕;以及电极,所述电极被设置在将连接到两个导线的芯部的凸缘上;其中缠绕部分具有从缠绕表面突出的多个凸起,两个导线围绕缠绕表面所缠绕,以在保持彼此分离时通过相邻的凸起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31 2005-022635;JP 2005-3-18 2005-079872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芯部,包括柱状缠绕部分,所述缠绕部分具有缠绕表面以及两端,和设置在两端上的凸缘;两个导线,所述两个导线围绕芯部的缠绕表面所缠绕;以及电极,所述电极被设置在将连接到两个导线的芯部的凸缘上;其中缠绕部分具有从缠绕表面突出的多个凸起,两个导线围绕缠绕表面所缠绕,以在保持彼此分离时通过相邻的凸起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导线之一接触相邻凸起之一,同时另外一个导线接触相邻凸起的另外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多个凸起形状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多个凸起在从凸缘之一朝向凸缘的另外一个的方向上在固定的间距上线性安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部分具有多边形横截面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其中多个凸起包括多个设置在缠绕部分的第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凸起,各第一凸起形状相同并在从凸缘之一朝向凸轮的另外一个的方向上以固定的间距线性地安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部分具有第二表面;以及其中多个凸起还包括多个设置在缠绕部分的第二表面上的多个第二凸起,各第二凸起形状彼此相同并与第一凸起的形状相同,以及在从凸缘之一朝向凸轮的另外一个的方向上在固定的间距上线性地安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彼此在从凸缘之一朝向凸轮的另外一个的方向上彼此偏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多个凸起每个具有基端和顶端,并被锥化,这样基端的横截面面积比顶端的横截面面积大,消除了悬置的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两个导线在缠绕方向上在其间均匀的间距上围绕缠绕部分进行缠绕,以及一组两个导线在各匝之间均匀的间距上围绕缠绕部分进行缠绕。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凸缘包括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其中两个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中电极包括设置在第一凸缘中的第一电极并连接到第一导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凸缘中的第二电极,并连接到第二导线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凸缘中的第三电极并连接到第二导线的另外一端,以及设置在第二凸缘中的第四电极并连接到第一导线的另外一端;其中假设第一和第二导线被缠绕的方向被限定为纵向方向,连接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方向被限定为第一宽度方向,以及与纵向方向和第一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限定作为第一厚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村武史铃木宽黑岛敏浩原英三斋藤克美五十岚祐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TDK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