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片式限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28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片式限扭器,传力板传扭翻边嵌入轴套板传扭孔中,形成四个扭矩输入的摩擦副,盖板和花键轴套铆接固定,碟簧传扭翻边嵌入花键轴套传扭孔中,摩擦片布置于轴套板摩擦副B与传力板摩擦副A之间,摩擦片花键齿嵌入传扭窗口中,形成四个扭矩输出的摩擦副;四个扭矩输入输出摩擦副受碟簧压力紧贴传扭,两两摩擦副之间无相对转动;当扭矩产生超过发动机扭矩异常波动时,两两摩擦副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将多余的扭矩通过打滑消耗,将扭矩减小到范围内再输入变速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仅需要较小的径向空间,实现大扭矩的限扭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片式限扭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限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片式限扭器。

技术介绍

[0002]限扭器主要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中,一般用于未装配离合器的动力总成系统中,特别是混合动力的动力系统中,与减振器搭配使用,可防止动力总成扭矩过载,起到保护动力总成的作用。
[0003]目前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中,很多情况下都不需要离合器进行扭矩的传递和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应用到限扭器,由于发动机的存在,需要使用减振器对发动机的振动进行减振,在某些特殊工况下,由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共振等原因,系统会产生远大于发动机最大输出扭矩的冲击,此时就需要限扭器对该冲击扭矩进行限制,限扭器通过自身的打滑将冲击扭矩减小到合理范围内之后再输入到变速箱,防止系统的损坏。
[0004]CN 204610617 和CN 206530653 U文献,公开的限扭器结构直径较小且仅有两个摩擦副,无法传递较大的扭矩。CN 205836529 U文献,公开的限扭器布置于减振器外侧,限制了减振器的直径,导致减振器性能相对较差。
[0005]目前已有的限扭器结构多是单片式结构,也仅有两个摩擦副,在满足传递扭矩需求的前提下,所需的直径较大,与减振器匹配使用时,一般布置于减振器外径处。目前还没有布置于减振器内径处的限扭器,布置于内径处会导致限扭器径向尺寸较小,无法传递较大的扭矩。使限扭器能够同时满足小径向尺寸和大扭矩的限扭需求,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实现大扭矩限扭功能的多片式限扭器。
[0007]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片式限扭器,包括:
[0008]轴套板,其设有轴套板传扭孔、轴套板摩擦副A、轴套板摩擦副B;
[0009]传力板,其设有传力板传扭翻边、传力板摩擦副A、传力板摩擦副B;
[0010]所述传力板传扭翻边嵌入所述轴套板传扭孔中,两者一一对应,以此形成四个扭矩输入的摩擦副,即是轴套板摩擦副A、轴套板摩擦副B、传力板摩擦副A和传力板摩擦副B;
[0011]盖板,其设有盖板摩擦副、传扭窗口、盖板铆钉孔;
[0012]花键轴套,其上设有花键轴套传扭孔、输出花键齿、花键轴套铆钉孔;
[0013]铆钉穿过所述盖板铆钉孔与所述花键轴套铆钉孔将盖板和花键轴套铆接固定;
[0014]碟簧,其上设有碟簧传扭翻边、碟簧摩擦副;所述碟簧传扭翻边嵌入所述花键轴套传扭孔中,两者一一对应;
[0015]摩擦片,其上设有摩擦片摩擦副A、摩擦片花键齿、摩擦片摩擦副B;所述摩擦片布置于所述轴套板摩擦副B与所述传力板摩擦副A之间;
[0016]所述摩擦片花键齿嵌入传扭窗口中,两者一一对应,以此形成四个扭矩输出的摩擦副,即是盖板摩擦副、摩擦片摩擦副A、摩擦片摩擦副B、碟簧摩擦副;
[0017]碟簧受到传力板与花键轴套的轴向约束,碟簧受到压缩产生压力;所述四个扭矩输入摩擦副与四个扭矩输出摩擦副受碟簧的压力一一对应紧贴传扭,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四个扭矩输入摩擦副与四个扭矩输出摩擦副贴合传扭,俩俩摩擦副之间无相对转动;当扭矩产生超过发动机扭矩的一定倍数的异常波动时,俩俩摩擦副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将多余的扭矩通过打滑消耗,将扭矩减小到范围内再输入变速箱。
[0018]所述四个扭矩输入摩擦副与四个扭矩输出摩擦副受到碟簧的压力一一对应紧贴传扭,是指轴套板摩擦副A与盖板摩擦副贴合,轴套板摩擦副B与摩擦片摩擦副A贴合,传力板摩擦副A与摩擦片摩擦副B贴合,传力板摩擦副B与碟簧摩擦副贴合。
[0019]所述轴套板通过扭矩输入角将发动机动力输入到多片式限扭器中,扭矩输入角端面与弹性零件接触,即多片式限扭器的动力输入端为减振器。
[0020]所述传力板的数量每增加一片,对应增加两个扭矩输入摩擦副。
[0021]所述轴套板传扭孔与传力板传扭翻边的数量相同,均布置大于2个以上。
[0022]所述碟簧传扭翻边与花键轴套传扭孔的数量相同,均布置大于2个以上。
[0023]所述摩擦片的数量每增加一片,对应增加两个扭矩输出摩擦副。
[0024]在多片式限扭器总成中,所述传力板的数量和摩擦片的数量设置为大于等于1,即扭矩输入摩擦副和扭矩输出摩擦副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个。
[0025]所述摩擦片花键齿与传扭窗口的数量相同,均布置大于2个以上。
[0026]本技术结构的优越功效在于:
[0027]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擦副数量大于两个的多片式限扭器,仅需要较小的径向空间,实现大扭矩的限扭功能;
[0028]2) 本技术快速匹配于飞轮减振器、双质量飞轮等成熟的减振器结构,仅需替换少量零件,无需对现有成熟结构进行较大地改动。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总成截面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部分零件装配的截面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说明
[0033]1-轴套板;
[0034]101-轴套板传扭孔;
ꢀꢀꢀꢀꢀꢀꢀꢀꢀꢀꢀꢀꢀꢀꢀꢀꢀꢀꢀꢀ
102-轴套板摩擦副A;
[0035]103-轴套板摩擦副B;
ꢀꢀꢀꢀꢀꢀꢀꢀꢀꢀꢀꢀꢀꢀꢀꢀꢀꢀꢀ
104-扭矩输入角;
[0036]2-传力板;
[0037]201-传力板传扭翻边;
ꢀꢀꢀꢀꢀꢀꢀꢀꢀꢀꢀꢀꢀꢀꢀꢀꢀꢀ
202-传力板摩擦副A;
[0038]203-传力板摩擦副B;
[0039]3-盖板;
[0040]301-盖板摩擦副;
ꢀꢀꢀꢀꢀꢀꢀꢀꢀꢀꢀꢀꢀꢀꢀꢀꢀꢀꢀꢀꢀꢀ
302-传扭窗口;
[0041]303-盖板铆钉孔;
[0042]4-碟簧;
[0043]401-碟簧传扭翻边;
ꢀꢀꢀꢀꢀꢀꢀꢀꢀꢀꢀꢀꢀꢀꢀꢀꢀꢀꢀꢀ
402-碟簧摩擦副;
[0044]5-花键轴套;
[0045]501-花键轴套传扭孔;
ꢀꢀꢀꢀꢀꢀꢀꢀꢀꢀꢀꢀꢀꢀꢀꢀꢀꢀ
502-输出花键齿;
[0046]503-花键轴套铆钉孔;
[0047]6-摩擦片;
[0048]601-摩擦片摩擦副A;
ꢀꢀꢀꢀꢀꢀꢀꢀꢀꢀꢀꢀꢀꢀꢀꢀꢀꢀꢀ
602-摩擦片花键齿;
[0049]603-摩擦片摩擦副B;
[0050]7-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5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总成截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部分零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片式限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板,其设有轴套板传扭孔、轴套板摩擦副A、轴套板摩擦副B;传力板,其设有传力板传扭翻边、传力板摩擦副A、传力板摩擦副B;所述传力板传扭翻边嵌入所述轴套板传扭孔中,形成四个扭矩输入的摩擦副,即是轴套板摩擦副A、轴套板摩擦副B、传力板摩擦副A和传力板摩擦副B;盖板,其设有盖板摩擦副、传扭窗口、盖板铆钉孔;花键轴套,其上设有花键轴套传扭孔、输出花键齿、花键轴套铆钉孔;铆钉穿过所述盖板铆钉孔与所述花键轴套铆钉孔将盖板和花键轴套铆接固定;碟簧,其上设有碟簧传扭翻边、碟簧摩擦副;所述碟簧传扭翻边嵌入所述花键轴套传扭孔中;摩擦片,其上设有摩擦片摩擦副A、摩擦片花键齿、摩擦片摩擦副B;所述摩擦片布置于所述轴套板摩擦副B与所述传力板摩擦副A之间;所述摩擦片花键齿嵌入传扭窗口中,形成四个扭矩输出的摩擦副,即是盖板摩擦副、摩擦片摩擦副A、摩擦片摩擦副B、碟簧摩擦副;所述四个扭矩输入摩擦副与四个扭矩输出摩擦副受碟簧的压力一一对应紧贴传扭,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四个扭矩输入摩擦副与四个扭矩输出摩擦副贴合传扭,两两摩擦副之间无相对转动;当扭矩产生超过发动机扭矩的一定倍数的异常波动时,两两摩擦副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毅凡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动力总成部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