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05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包括托板、升降组件和助力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底座,所述升降组件的运动端与托板连接;所述助力组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承力板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承力板的一端与托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拉伸弹簧与第一立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承力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避免破坏地沟原始结构的基础上,保证平稳转运地铁列检机器人,并有效降低升降组件的设备功耗。降低升降组件的设备功耗。降低升降组件的设备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地铁车辆检修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地铁车辆执行完每日运载任务后,都需要回到专用检修库进行检修,包括检测车顶、车侧、车底和车内等关键部位。其中,地铁列检机器人可以在轨道桥的地沟中对车辆底部进行自动检测,检测前需要将地铁列检机器人从地面转运至地沟,检测后需要将其从地沟转运至地面,并且偶尔需要进行跨地沟检测。
[0003]目前,有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地铁列检机器人的转运。
[0004]第一种转运方式:通过在地沟和地面之间涉及过渡坡,使地铁列检机器人通过过渡坡出入地沟。这种转运方式会破环地沟原始结构,对车辆检修人员的便捷度有一定影响;此外,过渡坡的坡度设计角度较小,大大增加了过渡坡的长度,进而增加检测车间长度和车间建设成本。
[0005]第二种转运方式:采用起吊工具实现对地铁列检机器人的转运。这种转运方式虽然无需破坏地沟原始结构,但是,轨道桥上的车辆需要驶离起吊位,起吊前后需要操作起吊工具,还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助力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底座、第一承力板、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第一承力板的一端与所述托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承力板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立柱、第二底座、第二承力板、引导柱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引导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板与所述引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力板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承力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设有第一挂板,所述第一承力板远离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挂板,所述第一挂板和第二挂板上设有与所述拉伸弹簧连接的第一挂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力板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挂板,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四挂板,所述第三挂板和第四挂板上设有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的第二挂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于地铁车辆自行走式列检机器人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组件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接,所述导向板设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承力板远离所述托板的一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红波邱伟明陈刚何晔陶波陈忠明邱汉清邓培近刘兴之贺佳琦何文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