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661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包括:液压缸、高压泵、高压换向阀、速度稳定回路及增压回路,通过高压换向阀控制所述速度稳定回路及所述增压回路的切换,当所述高压换向阀切换至所述增压回路时,所述高压泵提供的液压油经增压回路增压后输出超高压液压油,以使所述液压缸伸缸;所述液压缸缩缸时,所述高压换向阀切换至所述速度稳定回路,由于速度稳定阀的阀芯开度与第二进油支路的压力成正比,当负载的下降速度较快时,液压缸的有杆腔压力骤降,使得速度稳定阀的控制压力减小,进而使其阀芯开度减小,导致液压油经所述速度稳定阀流回油箱的流量减小,从而实现负载下降速度的实时调节,保证液压缸在负载下降时保持平稳工作状态。稳工作状态。稳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起重安装领域常用液压千斤顶举升重物,而驱动液压千斤顶的泵源系统一般均为超高压系统。目前国内制造的超高压柱塞泵一般均为几升/分钟的小流量泵,顶升速度相当慢,工作效率极低。并且在重物下降工况中,只靠液压锁下降时会产生严重抖动现象,稳定性较差;而靠截止阀来回切换,可靠性不高,安全性较差,在实施中也比较费力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能够实现液压油的增压输出以及负载下降速度的调节,保证液压缸在负载下降时保持平稳工作状态。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包括:
[0005]液压缸,用于驱动负载;
[0006]高压泵,用于提供液压油;
[0007]高压换向阀,包括P口、A口、B口及T口,所述P口为进油口且与所述高压泵连通,所述T口为回油口且与油箱连通;
[0008]速度稳定回路,包括第一进油回路及第一回油回路,所述第一进油回路包括第一进油支路及第二进油支路,所述第一回油回路上设置有速度稳定阀,所述高压换向阀置右位时,所述P口与所述B口连通,所述A口与所述T口连通,所述B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油支路与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通过所述第一回油回路与所述A口连通,且所述B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油支路与所述速度稳定阀的控制口连通,所述速度稳定阀的阀芯开度与所述第二进油支路的压力成正比;
[0009]增压回路,所述增压回路包括第二进油回路、液动换向阀、增压缸及第二回油回路,所述增压缸内设置有一双头活塞杆,所述双头活塞杆将所述增压缸的缸体分为包括大腔、中腔及小腔,所述小腔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回路包括第三进油支路及第四进油支路,所述A口通过所述第三进油支路与所述小腔连通:
[0010]所述高压换向阀置左位且所述液动换向阀置下位时,所述P口与所述A口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T口连通,所述A口通过所述第四进油支路与所述液动换向阀连通,所述大腔及所述中腔通过所述液动换向阀连通,且所述中腔通过所述第二回油回路与所述B口连通,所述双头活塞杆下移,完成吸油过程;
[0011]所述高压换向阀置左位且所述液动换向阀置上位时,所述P口与所述A口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T口连通,所述A口通过所述第四进油支路及所述液动换向阀与所述大腔连通,所述中腔通过所述第二回油回路与所述B口连通,所述双头活塞杆上移,完成增压输出过程。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回油回路上还设置有液压锁,所述B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油支路与
所述液压锁的控制口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液动换向阀包括位于上位的无簧腔以及位于下位的有簧腔,所述有簧腔与所述第二进油回路连通,所述双头活塞杆位于设定高度时所述无簧腔与所述小腔连通,所述无簧腔的油压作用面积大于所述有簧腔的油压作用面积。
[0014]可选的,所述增压缸上具有一油口,所述液动换向阀能够通过所述油口与所述增压缸连通,所述双头活塞杆上下运动控制所述油口的通断切换,进而控制所述液动换向阀的上位与下位之间的切换。
[0015]可选的,所述大腔的油压作用面积大于所述小腔的油压作用面积,且所述大腔的油压作用面积与所述小腔的油压作用面积的比值等于增压比。
[0016]可选的,所述小腔流向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的液压油的油压大于45MP。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三进油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0018]可选的,所述小腔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19]可选的,所述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还包括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与所述高压泵连接以调节所述高压泵的供油量。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包括:液压缸、高压泵、高压换向阀、速度稳定回路及增压回路,通过高压换向阀控制所述速度稳定回路及所述增压回路的切换,当所述高压换向阀切换至所述增压回路时,所述高压泵提供的液压油经增压回路增压后输出超高压液压油,以使所述液压缸伸缸;所述液压缸缩缸时,所述高压换向阀切换至所述速度稳定回路,由于速度稳定阀的阀芯开度与第二进油支路的压力成正比,当负载的下降速度较快时,此时液压缸的有杆腔压力骤降,使得速度稳定阀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其阀芯开度减小,导致液压油经所述速度稳定阀流回油箱的流量减小,从而实现负载下降速度的实时调节,保证液压缸在负载下降时保持平稳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2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的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为:
[0024]10

液压缸;20

高压泵;30

高压换向阀;40

速度稳定阀;50

液压锁;60

液动换向阀;70

增压缸;80

第一单向阀;90

第二单向阀;
[0025]111

第一进油支路;112

第二进油支路;113

第三进油支路;114

第四进油支路;211

第一回油回路;212

第二回油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
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包括:
[0028]液压缸10,用于驱动负载;
[0029]高压泵20,用于提供液压油,且所述高压泵20的供油量与所述液压缸10的有杆腔的压力成正比;
[0030]高压换向阀30,包括P口、A口、B口及T口,所述P口为进油口且与所述高压泵20连通,所述T口为回油口且与一油箱连通;
[0031]速度稳定回路,包括第一进油回路及第一回油回路211,所述第一进油回路包括第一进油支路111及第二进油支路112,所述第一回油回路211上设置有速度稳定阀40,所述高压换向阀30置右位时,所述P口与所述B口连通,所述A口与所述T口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压液压缸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用于驱动负载;高压泵,用于提供液压油;高压换向阀,包括P口、A口、B口及T口,所述P口为进油口且与所述高压泵连通,所述T口为回油口且与一油箱连通;速度稳定回路,包括第一进油回路及第一回油回路,所述第一进油回路包括第一进油支路及第二进油支路,所述第一回油回路上设置有速度稳定阀,所述高压换向阀置右位时,所述P口与所述B口连通,所述A口与所述T口连通,所述B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油支路与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通过所述第一回油回路与所述A口连通,且所述B口通过所述第二进油支路与所述速度稳定阀的控制口连通,所述速度稳定阀的阀芯开度与所述第二进油支路的压力成正比;增压回路,所述增压回路包括第二进油回路、液动换向阀、增压缸及第二回油回路,所述增压缸内设置有一双头活塞杆,所述双头活塞杆将所述增压缸的缸体分为包括大腔、中腔及小腔,所述小腔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回路包括第三进油支路及第四进油支路,所述A口通过所述第三进油支路与所述小腔连通:所述高压换向阀置左位且所述液动换向阀置下位时,所述P口与所述A口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T口连通,所述A口通过所述第四进油支路与所述液动换向阀连通,所述大腔及所述中腔通过所述液动换向阀连通,且所述中腔通过所述第二回油回路与所述B口连通,所述双头活塞杆下移,完成吸油过程;所述高压换向阀置左位且所述液动换向阀置上位时,所述P口与所述A口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T口连通,所述A口通过所述第四进油支路及所述液动换向阀与所述大腔连通,所述中腔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平萧子渊陈杰张伦伟米智楠金润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力建设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