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61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管节,相邻两个支撑管节可拆卸连接,与位于最下方支撑管节相邻的支撑管节为第一支撑管节;多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各个支撑管节的顶部,各个支撑组件沿水平方向贯穿对应的支撑管节且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管节外,相邻两个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相互垂直,第一支撑管节顶部的支撑组件为第一支撑组件;两个液压千斤顶,分别位于第一支撑组件两端的下方以顶升第一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不仅能够满足较大高度顶升作业工况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辅助措施量,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安装
,特别涉及一种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起重安装领域中,常用液压千斤顶顶升或下降重物,但对较大高度的顶升或下降,由于液压千斤顶的行程有限,则必须通过多次换手,才能实现。目前,常规的换手做法为异位换手,异位换手通过在液压千斤顶下方增加或减少垫墩来提高液压千斤顶的顶升高度,同时还需要增加换手支墩对重物进行支撑,对被顶升结构的局部位置及支撑基础要求较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及物力,且劳动强度非常大、安全性低及作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能够极大地减少安全风险以及减轻作业劳动强度,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安全可靠性以及缩短作业周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包括:
[0005]多个沿竖直方向堆叠的支撑管节,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可拆卸连接,与位于最下方支撑管节相邻的支撑管节为第一支撑管节;
[0006]多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各个支撑管节的顶部,各个支撑组件沿水平方向贯穿对应的支撑管节且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管节外,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撑管节顶部的支撑组件为第一支撑组件;
[0007]两个液压千斤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两端的下方以顶升所述第一支撑组件。
[0008]可选的,每个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顶板及牛腿,所述牛腿包括两块侧板及一块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互平行,两块所述侧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两块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相对的两侧,以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两块所述侧板围合成一箱体。
[0009]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两端具有倾斜面。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管节的高度小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最大行程。
[0011]可选的,所述支撑管节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法兰盘,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通过所述法兰盘法兰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还包括基础垫块,所述基础垫块位于最下方的支撑管节的底部。
[0013]可选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初始高度大于一个所述支撑管节的高度,且两个所述支撑管节的高度与所述基础垫块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液压千斤顶的初始高度。
[0014]综上所述,在本技术提供的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中,通过在支撑管节上支撑组件,且各个支撑组件沿水平方向贯穿对应的支撑管节且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管节外,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相互垂直,避免了支撑组件与
所述液压千斤顶发生干涉,以便于液压千斤顶进行顶升。本技术提供的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不仅能够满足较大高度顶升作业工况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辅助措施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提高安全可靠性和作业效率。并且,所述液压千斤顶顶升(下降)结束后可随时撤走,满足设备快速周转需要。
附图说明
[0015]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管节的主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管节的侧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管节的俯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支撑管节的俯视图;
[0021]图6

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的顶升示意图。
[0022]附图中:
[0023]11

第一支撑管节;12

第二支撑管节;13

第三支撑管节;21

第一支撑组件; 22

第二支撑组件;23

第三支撑组件;30

液压千斤顶;40

法兰盘;50

基础垫块; 60

顶板;70

侧板;80

底板;90

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0025]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包括:
[0026]多个沿竖直方向堆叠的支撑管节,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可拆卸连接,与位于最下方支撑管节相邻的支撑管节为第一支撑管节11;
[0027]多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各个支撑管节的顶部,各个支撑组件沿水平方向贯穿对应的支撑管节且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管节外,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撑管节11顶部的支撑组件为第一支撑组件21;
[0028]两个液压千斤顶3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两端的下方以顶升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
[0029]具体的,所述支撑管节既可作液压千斤顶30顶升或下降时的支撑垫墩,也可以作为重物在顶升或下降过程中的换手支墩。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液压千斤顶30的初始高度以及支撑管节的高度,所述支撑管节为两个,位于上方的支撑管节为第一支撑管节11,位于下方的为第二支撑管节12。所述第一支撑管节11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21,所述第二支撑
管节1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组件 22,所述液压千斤顶3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的下方并能够顶升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1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支撑管节11及所述第二支撑管节12顶升。
[0030]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对于所述支撑管节的数量不作限制,其数量至少为两个,当所述支撑管节的数量大于3个时,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相互垂直,通过使相邻的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相互垂直,避免位于下方的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与所述液压千斤顶30发生干涉,进而便于所述液压千斤顶 30进行顶升。同时,考虑单个支撑管节的高度有限,不便于在最下方的支撑管节下设置所述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30必须位于与位于最下方支撑管节相邻的支撑组件的下方,即为从下往上数第二个支撑管节的下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堆叠的支撑管节,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可拆卸连接,与位于最下方支撑管节相邻的支撑管节为第一支撑管节;多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各个支撑管节的顶部,各个支撑组件沿水平方向贯穿对应的支撑管节且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支撑管节外,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管节上的支撑组件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撑管节顶部的支撑组件为第一支撑组件;两个液压千斤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两端的下方以顶升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顶下加节换手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顶板及牛腿,所述牛腿包括两块侧板及一块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相互平行,两块所述侧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两块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相对的两侧,以使所述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平陈杰李鲜明米智楠肖作伟蔡华祥李伟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力建设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