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消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658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消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加热部件、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注射部,以及处理电路;所述手柄中设有容腔,以及连接至所述容腔的喷口,所述加热部件设于所述容腔,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加热部件,以为所述加热部件供电,使所述加热部件发热,所述注射部连接至所述容腔,以向所述容腔注射水;所述处理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侧经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至所述供电线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模块的受控端。模块的受控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消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消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蒸汽消融术是一种形成高温水蒸气,然后将高温水蒸气作用于患者体内目标部位的新兴技术,可用于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损伤修复等。蒸汽消融术例如可应用于支气管,但也不限于此。
[0003]蒸汽消融设备中,加热部件可设于容腔,电源可对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然后对送入容腔的水进行加热、蒸发,形成蒸汽,其中,控制模块可通过开启和关闭电源模块实现加热的控制。然而,频繁地开启、关闭电源会多对电源模块带来损耗,也难以快速执行加热动作,此外,由于信号未能充分隔离,还易于带来干扰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消融设备,以解决电源模块带来损耗、难以快速执行加热动作,以及信号干扰、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消融设备,包括手柄、加热部件、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注射部,以及处理电路;
[0006]所述手柄中设有容腔,以及连接至所述容腔的喷口,所述加热部件设于所述容腔,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加热部件,以为所述加热部件供电,使所述加热部件发热,所述注射部连接至所述容腔,以向所述容腔注射水;
[0007]所述处理电路包括控制模块;
[0008]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侧经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至所述供电线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
[0009]本技术中,通过引入开关模块,可通过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实现加热与否的控制,避免了频繁开启、关闭电源带来的损耗,也保障了加热动作的快速执行,还可有利于信号的隔离,避免或降低干扰,提高安全性。
[0010]同时,本技术中,由于容腔是设于手柄中的,水经注射部定量注射进入容腔之后,可被加热部件加热,快速蒸发形成蒸汽,从而从喷口喷出,相较于在发生器中形成蒸汽,再输送至手柄的方案,本技术可起到快速形成蒸汽的积极效果。
[0011]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
[0012]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出侧的正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出侧的负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
[0013]所述第一晶体管被配置为能够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通断;所述第二晶体管被配置为能够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通断。
[0014]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
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同时导通或关断。
[0015]以上可选方案中,可通过对晶体管(例如场效应管)的同时控制,实现加热与否的控制,同时,通过驱动单元,可在晶体管与控制器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隔离。
[0016]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光耦隔离器与晶体管驱动器;
[0017]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地;
[0018]所述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驱动器输入端,
[0019]所述晶体管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晶体管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晶体管驱动器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晶体管驱动器的第四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
[0020]由于控制模块相较于电源模块的电压差别比较大且在不同的电源域,因此需要进行隔离,针对于此,以上可选方案通过引入光耦隔离器,可有效保障控制器与电源模块之间的隔离。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场效应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为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为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的第二端为场效应管的源极。
[0022]可选的,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调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还通过所述调压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的控制端,以调节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
[0023]可选的,所述调压模块包括电压跟随器,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控制端。
[0024]可选的,所述调压模块还包括第一调压电阻和第二调压电阻;
[0025]所述第一调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调压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第一输入端;
[0026]所述第一调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调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27]以上可选方案中,可通过调压模块实现电源模块输出电压的调节,满足加热时多样的需求。
[0028]可选的,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电压测量模块,所述电压测量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侧,以监测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得到电压测量信号;
[0029]所述电压测量模块还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将所述电压测量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0030]以上方案中,通过电压测量模块,可准确采集并向控制模块反馈输出电压信息,进而为进一步的控制和/或保护动作提供依据。
[0031]可选的,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电流测量模块,所述电流测量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侧,以监测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得到电流测量信号;
[0032]所述电流测量模块还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将所述电流测量信号发送至所述控
制模块。
[0033]以上方案中,通过电流测量模块,可准确采集并向控制模块反馈输出电流信息,进而为进一步的控制和/或保护动作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蒸汽消融设备的构造示意图一;
[0036]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蒸汽消融设备的构造示意图二;
[0037]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压测量模块的构造示意图;
[0038]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蒸汽消融设备的构造示意图三;
[0039]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流测量模块的构造示意图;
[0040]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开关模块的构造示意图;
[0041]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开关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42]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调压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消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加热部件、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注射部,以及处理电路;所述手柄中设有容腔,以及连接至所述容腔的喷口,所述加热部件设于所述容腔,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至所述加热部件,以为所述加热部件供电,使所述加热部件发热,所述注射部连接至所述容腔,以向所述容腔注射水;所述处理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侧经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至供电线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消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出侧的正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出侧的负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被配置为能够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通断;所述第二晶体管被配置为能够被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消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同时导通或关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消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光耦隔离器与晶体管驱动器;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电连接地;所述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晶体管驱动器输入端,所述晶体管驱动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晶体管驱动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晶体管驱动器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晶体管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碧翔徐宏马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