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Fe3O4复合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106401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超顺磁性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18/Fe↓[3]O↓[4]复合磁性微球,其微球粒径在5~10μm之间。其兼具高分子微球的众多特性和磁响应性,可用于富集疏水性物质并在检测水时作为富集水中痕量的疏水性物质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化学共沉淀低温相转化法,制得了两亲性的Fe↓[3]O↓[4]磁流体,将其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体系中,然后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对Fe↓[3]O↓[4]微粒进行硅烷化处理,得到表面带有丰富C18长链的磁性微球。微球粒径大小可控、成球性好、尺寸均匀、不同球之间磁含量均一、物化性质稳定,且在外加磁场下具有强烈的磁响应性和疏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顺磁性功能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磁性微球及其 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以无机磁性材料为核、高分子材料为壳的无机/有机复合磁性微球兼具核 材料和壳材料的优良性能。其表面可化学偶联酶、抗体、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 同时利用其超顺磁性,即在外加磁场中可产生磁性,当外加磁场消失后无剩磁, 实现快速简便的分离反应物。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该方法将分离与富集结 合于一体,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了分离过程中反应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动 力学速度,具有高效、快速、非玷污等优点。磁性微球已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 生物医学、生物工程、有机与生化合成等方面。近年来适应不同要求的磁性微 球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现有技术合成超顺磁性微球的方法主要有包埋法、单体共聚法、化学转化 法、高分子化学反应法、硅垸化法和生物来源法。包埋法是将磁性粒子分散于 天然或合成生物大分子溶液中,采用交联、雾化、絮凝、沉积、蒸发等手段, 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磁颗粒表面的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链的螯合作用或共价键, 使水溶性高分子链缠绕在磁性颗粒表面,形成聚合物微球。包埋法操作简单, 制备的颗粒生物相容性好,表面本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18/Fe↓[3]O↓[4]复合磁性微球,其特征在于:微球粒径在5~10μ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18/Fe3O4复合磁性微球,其特征在于微球粒径在5~10μm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18/Fe304复合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下述步骤首先采用化学共沉淀低温相转化法制备超顺磁性Fe304微米级 磁流体,然后采用硅烷化法制备制备C18 /Fe304磁性复合微球。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18/Fe304复合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下述步骤(1 )化学共沉淀低温相转化法制备超顺磁性Fe304微米级磁流体(1-1 )将FZ和Ff溶液以一定的摩尔比混合,氮气保护下降温至3 5 °C , 剧烈搅拌下加入碱溶液,直至pH为11 12之间;(1-2)步骤(1-1)中的溶液3 5 C反应20 30分钟之后加入分散稳定 剂,使其均匀分散在反应体系中,然后升温至70 90 °C,保温熟化30 60分 钟,冷却,分离产物并用去离子水、甲醇、苯类有机溶剂依次充分洗涤,得到 分散均匀的两亲性Fe304磁流体;(2)硅烷化法制备C18/Fe304磁性复合微球(2-1)将分散均匀的Fe304磁流体,加入到苯类有机溶剂中,其中磁流体 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0 20%,超声分散,剧烈搅拌混合均匀;(2-2)将步骤(2-1)中的溶液在氮气保护及充分搅拌条件下升温至70 90 °C,然后滴加一定量的硅烷化试剂,充分搅拌,反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丽柳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