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503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气泵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本体,该充气泵本体包括气泵壳体和气泵壳盖,所述气泵壳体两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沿纵向一体成型有限位条,所述气泵壳体两侧的内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气泵壳体的一侧还固定有两个半圆形状的绕线盘;本申请能够有效的通过散热风扇来实现对充气泵本体的内腔中进行吹风,从而实现对充气组件进行散热的效果,同时通过在垫板底部设计的减震弹簧,又能够对与垫板相贴合充气组件实现减震的效果,进而使得该设计方案具备了对充气组件散热和减震的效果,能够大大的延长该充气泵的使用寿命。能够大大的延长该充气泵的使用寿命。能够大大的延长该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泵
,具体涉及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

技术介绍

[0002]充气泵又叫打气机、打气泵、充气泵,通过马达的运转来工作马达运转,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
[0003]现有的充气泵在使用时,由于内置的马达会高速运作,在运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较大的抖动力,另一方面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充气泵在内部组件减震方面和散热方面的改进显得较为薄弱,导致充气泵的使用寿命普遍较短,需要定期的拆开外壳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该设计方案具备减震散热效果好,并且也方便后期的拆装维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充气泵减震散热效果较差且不方便后期拆装维护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本体,该充气泵本体包括气泵壳体和气泵壳盖,所述气泵壳体两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沿纵向一体成型有限位条,所述气泵壳体两侧的内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气泵壳体的一侧还固定有两个半圆形状的绕线盘,绕线盘能够方便对充气泵本体上的导线进行缠绕,从而方便充气泵本体的运输和转移,所述气泵壳体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气泵壳盖的边框且与每个螺纹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对接孔,所述气泵壳盖内腔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有减震弹簧,四个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放置有一块垫板,所述垫板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穿孔,且该穿孔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滤网,该穿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该穿孔的内腔且位于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之间的位置处安装有一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口靠近气泵壳盖的底部。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泵壳盖通过限位条活动插接在气泵壳体的内腔中,且当所述气泵壳盖插接在气泵壳体的内腔时,所述限位条限位卡合住气泵壳盖、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螺纹对接孔的位置相对应且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通过将气泵壳盖稳定的卡合固定在气泵壳体上,并且该种对接方式拆装较为简单,不需要使用到过多的工具就能实现二者的拆装。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板的表面与所述气泵壳盖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垫板底部的四角且与每个减震弹簧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有插柱,所述插柱插接在减震弹簧中。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通过使垫板稳定的支撑在气泵壳盖的内部,并受到震动时能够平稳的滑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泵壳盖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制成的垫脚,所述气泵壳盖通过垫脚远离地面。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避免充气泵本体直接接触地面,能够避免地面的水进入到充气泵本体中。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泵壳盖的一侧还开设有多个方便穿线的过线孔,所述气泵壳盖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有通气网,该通气网的位置与第二滤网的位置相对应。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通过设计的过线孔,能够方便充气泵本体内部组件的导线连接,通过设计的通气网,则是能够方便实现充气泵本体内部的空气对流。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泵本体还包括有安装于气泵壳体内腔的充气组件和变压器。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将变压器内置安装于充气泵本体内部,则是能够提升装置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板的顶部均匀的固定有橡胶制成的垫高凸起,且所述充气组件的底部贴合在垫板顶部的垫高凸起上。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能够避免充气组件直接接触垫板,从而能够方便对充气组件进行吹风散热,并且软质的垫高凸起,也能够对充气组件起到保护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通过在气泵壳体中设计的垫板、在垫板中设计的散热风扇、第一滤网以及第二滤网等结构,能够有效的通过散热风扇来实现对充气泵本体的内腔中进行吹风,从而实现对充气组件进行散热的效果,同时通过在垫板底部设计的减震弹簧,又能够对与垫板相贴合充气组件实现减震的效果,进而使得该设计方案具备了对充气组件散热和减震的效果,能够大大的延长该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0020]2、本技术通过将充气泵本体拆分为气泵壳体和气泵壳盖,能够有效且方便的将二者拆分开来,且拆装方式较为简单快捷,从而能够方便的对气泵壳体内部的组件进行维护,方便了后期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气泵壳体和气泵壳盖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气泵壳盖侧视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充气泵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充气泵本体;2、气泵壳体;201、充气组件;202、螺纹通孔;203、限位条;204、出气孔;205、变压器;3、绕线盘;4、气泵壳盖;401、螺纹对接孔;5、过线孔;6、通气网;7、垫板;701、第一滤网;702、第二滤网;703、垫高凸起;8、垫脚;9、散热风扇;10、插柱;11、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的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本体1,该充气泵本体1包括气泵壳体2和气泵壳盖4,气泵壳体2两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沿纵向一体成型有限位条203,气泵壳体2两侧的内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螺纹通孔202,气泵壳体2的一侧还固定有两个半圆形状的绕线盘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包括充气泵本体(1),该充气泵本体(1)包括气泵壳体(2)和气泵壳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壳体(2)两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沿纵向一体成型有限位条(203),所述气泵壳体(2)两侧的内壁的四角处均开设有螺纹通孔(202),所述气泵壳体(2)的一侧还固定有两个半圆形状的绕线盘(3),所述气泵壳体(2)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孔(204);所述气泵壳盖(4)的边框且与每个螺纹通孔(20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对接孔(401),所述气泵壳盖(4)内腔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有减震弹簧(11),四个所述减震弹簧(11)的顶部放置有一块垫板(7),所述垫板(7)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穿孔,且该穿孔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滤网(701),该穿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702),该穿孔的内腔且位于第一滤网(701)与第二滤网(702)之间的位置处安装有一个散热风扇(9),所述散热风扇(9)的进风口靠近气泵壳盖(4)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车载高压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壳盖(4)通过限位条(203)活动插接在气泵壳体(2)的内腔中,且当所述气泵壳盖(4)插接在气泵壳体(2)的内腔时,所述限位条(203)限位卡合住气泵壳盖(4)、所述螺纹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速购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