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34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电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护套、缆芯包带和缆芯,缆芯包括一对主绝缘线芯、一根接地线芯、一对辅助线芯、两对信号线芯、一根控制线芯及填充绳,控制绝缘单线和信号绝缘单线由内而外均依次为6类软铜绞合导体和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6类软铜绞合导体由软铜线和加强芳纶绞合而成,导体柔软,抗拉强度高,电缆弯曲性能好;各绝缘层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该材料性能介于塑料与橡胶之间,不仅电缆柔软,且具有阻燃性能;外护套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提高电缆在使用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充电电缆
,涉及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能对整个充电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是连接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载体,其基本作用是传输电能。然而,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完成充电过程,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自动控制。因此,充电过程对充电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电电缆不仅需要能传输电量,而且需要将车辆及其动力电池的状态和信息传递至充电桩进行实时交互,必要时对充电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安全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
[0003]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同时,在燃烧时应具有良好的低烟阻燃特性,以保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由主绝缘线芯、辅助电源线芯、信号控制线芯组成,在电缆阻燃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方面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解决了现有电缆在阻燃性能、抗紫外线性能等方面存在缺陷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护套、缆芯包带和缆芯,缆芯包括一对主绝缘线芯、一根接地线芯、一对辅助线芯、两对信号线芯、一根控制线芯和若干根填充绳;主绝缘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主绝缘线导体和主绝缘线绝缘层;接地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接地线导体和接地线绝缘层;辅助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辅助线导体和辅助线绝缘层;
[0007]控制线芯由外而内依次为控制线内衬层、控制线编织层、屏蔽层和控制绝缘单线;
[0008]信号线芯由外而内依次为信号线内衬层、信号线编织层、包带层和信号绝缘单线;
[0009]控制线内衬层和信号线内衬层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挤制而成;控制绝缘单线和信号绝缘单线由内而外依次为6类软铜绞合导体和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6类软铜绞合导体由软铜线和加强芳纶绞合而成;
[0010]辅助线绝缘层、接地线绝缘层、主绝缘线绝缘层及外护套均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主绝缘线芯设置在接地线芯和控制线芯之间,辅助线芯对称设置在接地线芯两侧,信号线芯对称设置在控制线芯两侧。
[0012]进一步,填充绳采用阻燃聚丙烯材料制成。
[0013]进一步,辅助线导体采用6类软铜线绞合而成。
[0014]进一步,接地线导体采用6类软铜线绞合而成。
[0015]进一步,主绝缘线导体采用6类软铜线绞合而成。
[0016]进一步,缆芯包带采用无纺布重叠绕包而成。
[0017]进一步,屏蔽层采用单面铝聚带重叠绕包而成,重叠率不小于15%。
[0018]进一步,包带层采用聚酯带重叠绕包而成,重叠率不小于15%。
[0019]进一步,控制线编织层和信号线编织层采用径不小于0.1mm软铜线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80%。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所述电缆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护套、缆芯包带和缆芯,所述的缆芯包括一对主绝缘线芯、一根接地线芯、一对辅助线芯、两对信号线芯、一根控制线芯及填充绳;控制绝缘单线和信号绝缘单线由内而外均依次为6类软铜绞合导体和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6类软铜绞合导体由软铜线和加强芳纶绞合而成,导体柔软,抗拉强度高,电缆弯曲性能好;电缆缆芯间隙采用阻燃填充绳填充,既能保证电缆结构圆整,又能提高电缆的阻燃效果;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各绝缘层均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该材料性能介于塑料与橡胶之间,不仅电缆柔软,且具有阻燃性能;外护套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可以提高电缆在使用环境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线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信号线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为填充绳,2为控制线芯,3为信号线芯,41为辅助线导体,42为辅助线绝缘层,51为接地线导体,52为接地线绝缘层,61为主绝缘线导体,62为主绝缘线绝缘层,7为缆芯包带,8为外护套;
[0026]21为控制线内衬层,22为控制线编织层,23为屏蔽层,24为控制绝缘单线;
[0027]31为信号线内衬层,32为信号线编织层,33为包带层,34为信号绝缘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护套8、缆芯包带7和缆芯,缆芯包括一对主绝缘线芯、一根接地线芯、一对辅助线芯、两对信号线芯3、一根控制线芯2和若干根填充绳1;主绝缘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主绝缘线导体61和主绝缘线绝缘层62;接地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接地线导体51和接地线绝缘层52;辅助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辅助线导体41和辅助线绝缘层42;主绝缘线芯设置在接地线芯和控制线芯2之间,辅助线芯对称设置在接地线芯两侧,信号线芯3对称设置在控制线芯2两侧。
[0030]所述填充绳1采用阻燃聚丙烯材料,用于填充缆芯间隙,保证缆芯圆整。
[0031]如图2所示,控制线芯2由外而内依次为控制线内衬层21、控制线编织层22、屏蔽层23和控制绝缘单线24。
[0032]所述控制线内衬层21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挤制而成,控制线编织层22采用直径不小于0.1mm软铜线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60%;屏蔽层23采用单面铝聚带重叠绕包而成,重叠率不小于15%;控制绝缘单线24由内而外依次为6类软铜绞合导体和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其中6类绞合导体由软铜线和加强芳纶绞合而成。
[0033]如图3所示,信号线芯3由外而内依次为信号线内衬层31、信号线编织层32、包带层33和信号绝缘单线34。
[0034]所述信号线内衬层31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挤制而成,信号线编织层32采用直径不小于0.1mm软铜线编织而成,编织密度不小于80%;包带层33采用聚酯带重叠绕包而成,重叠率不小于15%;信号绝缘单线34由内而外一次为6类软铜绞合导体和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组成,其中6类绞合导体由软铜线和加强芳纶绞合而成。
[0035]所述的辅助线导体41为软铜导体,采用6类软铜线绞合而成,辅助线绝缘层42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挤制而成。
[0036]所述的接地线导体51为软铜导体,采用6类软铜线绞合而成,接地线绝缘层52采用黄绿双色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挤制而成,绿色至少覆盖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护套(8)、缆芯包带(7)和缆芯,缆芯包括一对主绝缘线芯、一根接地线芯、一对辅助线芯、两对信号线芯(3)、一根控制线芯(2)和若干根填充绳(1);主绝缘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主绝缘线导体(61)和主绝缘线绝缘层(62);接地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接地线导体(51)和接地线绝缘层(52);辅助线芯由内而外依次为辅助线导体(41)和辅助线绝缘层(42);控制线芯(2)由外而内依次为控制线内衬层(21)、控制线编织层(22)、屏蔽层(23)和控制绝缘单线(24);信号线芯(3)由外而内依次为信号线内衬层(31)、信号线编织层(32)、包带层(33)和信号绝缘单线(34);控制线内衬层(21)和信号线内衬层(31)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挤制而成;控制绝缘单线(24)和信号绝缘单线(34)由内而外依次为6类软铜绞合导体和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6类软铜绞合导体由软铜线和加强芳纶绞合而成;辅助线绝缘层(42)、接地线绝缘层(52)、主绝缘线绝缘层(62)及外护套(8)均采用环保型无卤阻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紫外线阻燃电动汽车充电软电缆,其特征在于,主绝缘线芯设置在接地线芯和控制线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富县段拓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