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406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成型模具的箱体机构和用于提供纵向压力的加载机构以及用于提供测量设备固定的测量机构,所述箱体机构上端连接所述加载机构,所述箱体机构两侧设置有所述测量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加载机构的方便移动的结构,从而方便调节千斤顶的施压位置和施压高度,提高装置的适应性,利用测量机构的多点位和多方位检测,提高数据的检测量,从而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试验的准确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试验的准确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受力试验领域,特别是涉及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岩溶区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当溶洞顶板风化严重或厚度较小时,常采用钻孔灌注嵌岩桩穿越溶洞,将桩端嵌入溶洞底部稳定岩体内。而在岩溶强发育地区,往往在桩址存在多个溶洞,并呈串珠状发展,一根嵌岩桩要穿越一层或多层溶洞,其承载性状和破坏模式比普通岩基中嵌岩桩更为复杂。目前关于穿越溶洞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少,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0003]开展穿越溶洞型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明确穿越溶洞型嵌岩桩承载机理,提出穿越溶洞型嵌岩桩设计计算方法对可更好的指导岩溶地区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并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成型模具的箱体机构和用于提供纵向压力的加载机构以及用于提供测量设备固定的测量机构,所述箱体机构上端连接所述加载机构,所述箱体机构两侧设置有所述测量机构;
[0007]所述箱体机构包括侧边框架、底板、模拟溶洞、模拟桩,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两个所述侧边框架,所述侧边框架和所述底板之间成型有所述模拟溶洞,所述模拟溶洞内部贯穿有所述模拟桩;
[0008]所述加载机构包括立柱、反力梁、千斤顶、移动座,所述反力梁两端连接有所述立柱,所述反力梁设置在所述模拟溶洞上侧,所述反力梁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和所述模拟桩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立柱下端连接有所述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下端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底部连接有底板;
[0009]所述测量机构包括两侧立杆、带孔横杆、百分表、垫片,两组所述两侧立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机构两侧,每组均有两个所述两侧立杆,所述两侧立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带孔横杆,所述垫板两侧以及所述模拟溶洞内侧均设置有所述百分表,所述百分表和所述模拟桩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垫片,所述模拟桩的位于所述模拟溶洞的顶端和底部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模拟桩上设置有若干个截面且每一个截面的同两个相邻四等分点设置有应变片,且两个应变片相互之间夹角为90度使其形成90
°
测量角,所述带孔横杆之间设置有带孔短横杆,两侧带孔横杆的一侧带孔处和所述带孔短横杆的带孔处分别设置有拉绳式位移传感器,且两个所述拉绳式位移传感器形成90
°
测量角,所述带孔横杆和所述带孔短横杆
均通过所述拉绳式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模拟桩。
[0010]优选的:所述侧边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板,所述模拟溶洞成型于所述侧边框架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模拟桩预埋在所述模拟溶洞中。
[0011]如此设置,所述侧边框架和所述底板起成型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立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反力梁,所述千斤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反力梁。
[0013]如此设置,所述立柱和所述反力梁用于固定作用,所述千斤顶用于施压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移动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立柱,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所述滑轨。
[0015]如此设置,所述移动座和所述滑轨配合,从而方便移动所述立柱和所述反力梁,提高调节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两侧立杆底部放置于地面,所述带孔横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两侧立杆,所述百分表吸附在所述带孔横杆上。
[0017]如此设置,所述两侧立杆和所述带孔横杆配合,从而方便调节所述带孔横杆的高度和数量,并且所述带孔横杆方便安装所述百分表并且其上的孔洞也方便安装所述拉绳式位移传感器。
[0018]优选的:所述拉绳式位移传感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带孔横杆,所述拉绳式位移传感器利用绳体接触所述模拟桩外部的固定环。
[0019]如此设置,利用固定环进行固定和测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利用加载机构的方便移动的结构,从而方便调节千斤顶的施压位置和施压高度,提高装置的适应性;
[0022]2、利用测量机构的多点位和多方位检测,提高数据的检测量,从而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试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所述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所述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的移动座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所述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的千斤顶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所述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的带孔横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所述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的拉绳式位移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所述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的模拟桩俯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1]1、箱体机构;2、加载机构;3、测量机构;11、侧边框架;12、底板;13、模拟溶洞;14、模拟桩;21、立柱;22、反力梁;23、千斤顶;24、移动座;25、滑轨;26、垫板;31、两侧立杆;32、带孔横杆;33、百分表;34、垫片;35、压力传感器;36、拉绳式位移传感器;37、带孔短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溶洞基桩受力变形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成型模具的箱体机构(1)和用于提供纵向压力的加载机构(2)以及用于提供测量设备固定的测量机构(3),所述箱体机构(1)上端连接所述加载机构(2),所述箱体机构(1)两侧设置有所述测量机构(3);所述箱体机构(1)包括侧边框架(11)、底板(12)、模拟溶洞(13)、模拟桩(14),所述底板(12)上端设置有两个所述侧边框架(11),所述侧边框架(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成型有所述模拟溶洞(13),所述模拟溶洞(13)内部贯穿有所述模拟桩(14);所述加载机构(2)包括立柱(21)、反力梁(22)、千斤顶(23)、移动座(24),所述反力梁(22)两端连接有所述立柱(21),所述反力梁(22)设置在所述模拟溶洞(13)上侧,所述反力梁(22)下端面安装有所述千斤顶(23),所述千斤顶(23)和所述模拟桩(14)之间设置有垫板(26),所述立柱(21)下端连接有所述移动座(24),所述移动座(24)下端连接有滑轨(25),所述滑轨(25)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测量机构(3)包括两侧立杆(31)、带孔横杆(32)、百分表(33)、垫片(34),两组所述两侧立杆(31)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机构(1)两侧,每组均有两个所述两侧立杆(31),所述两侧立杆(3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带孔横杆(32),所述垫板(26)两侧以及所述模拟溶洞(13)内侧均设置有所述百分表(33),所述百分表(33)和所述模拟桩(14)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垫片(34),所述模拟桩(14)的位于所述模拟溶洞(13)的顶端和底部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5),所述模拟桩(14)上设置有若干个截面且每一个截面的同两个相邻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甲雷勇谭豪陈于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