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362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张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包括张紧器本体、张紧胶轮、出液通孔和活塞杆,所述张紧器本体的外壁活动设置有张紧胶轮,所述张紧胶轮的前端开口处设置有注液端口,该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的张紧器本体、张紧胶轮、出液通孔和活塞杆等依序衔接,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利用张紧胶轮与链条滚动接触原理,张紧胶轮在对链条进行张紧作业的同时,张紧胶轮利用其活塞杆及各部件配合,实现活塞杆接触按压出油过程,完成对链条的润滑作业,而使用者仅需在张紧胶轮内腔的润滑油使用完后进行补油即可,有效降低张紧胶轮在作业中对链条造成的摩擦伤害。在作业中对链条造成的摩擦伤害。在作业中对链条造成的摩擦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


[0001]本技术属于张紧器
,具体为一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

技术介绍

[0002]张紧器是皮带、链条传动系统上常用的保持装置,其特点是保持皮带、链条在传动过程中可以拥有适当的张紧力,从而避免皮带打滑,或避免同步带发生跳齿、脱齿而拖出,或者是防止链条松动、脱落,减轻链轮、链条磨损。张紧器的结构多种多样,其大致包括固定式结构和弹性自动调节结构,其中固定式结构多采用固定可调式链轮调节皮带、链轮的张紧,弹性自动调节结构多采用弹性部件可自动回弹控制皮带、链条的张紧。
[0003]张紧器在对链条进行张紧作业时,是与链轮摩擦最大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损坏的时候,而张紧轮在对链条进行注油润滑时,需要通过使用者手动来润滑链条,这种方法不仅润滑效果差,而且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张紧器在对链条进行张紧作业时,是与链轮摩擦最大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损坏的时候,而张紧轮在对链条进行注油润滑时,需要通过使用者手动来润滑链条,这种方法不仅润滑效果差,而且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包括张紧器本体、张紧胶轮、出液通孔和活塞杆,所述张紧器本体的外壁活动设置有张紧胶轮,所述张紧胶轮的前端开口处设置有注液端口,且所述注液端口的外壁可拆卸设置有注液口盖,所述张紧胶轮的外壁贯穿开设有出液通孔,且所述出液通孔的数量为六组,所述出液通孔的顶端开口设置有压盖,且所述压盖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设计,所述出液通孔的底端开口设置有吸管,所述出液通孔的内腔底端设置有第一单向球阀,且所述第一单向球阀的直径与出液通孔的底端开口直径相等,所述出液通孔的内腔活动设置有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设计,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压盖的顶端并设置有出液口,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设置有压缩弹簧,且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与出液通孔的内腔底端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单向球阀,且所述第二单向球阀的直径与出液口直径尺寸相等。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张紧胶轮的前端嵌入设置有观察窗,且所述观察窗的前端设置有刻度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张紧胶轮的内腔设置有润滑油。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与出液通孔的内壁过盈
配合,且所述活塞杆的材质为聚氨酯材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的张紧器本体、张紧胶轮、出液通孔和活塞杆等依序衔接,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利用张紧胶轮与链条滚动接触原理,张紧胶轮在对链条进行张紧作业的同时,张紧胶轮利用其活塞杆及各部件配合,实现活塞杆接触按压出油过程,完成对链条的润滑作业,而使用者仅需在张紧胶轮内腔的润滑油使用完后进行补油即可,有效降低张紧胶轮在作业中对链条造成的摩擦伤害。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张紧胶轮结构顶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出液通孔结构截面示意图。
[0015]图中:100张紧器本体、200张紧胶轮、210观察窗、220刻度线、230注液口盖、300出液通孔、310吸管、320压缩弹簧、400活塞杆、410压盖、420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8]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其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利用张紧胶轮与链条滚动接触原理,张紧胶轮在对链条进行张紧作业的同时,张紧胶轮利用其活塞杆及各部件配合,实现活塞杆接触按压出油过程,完成对链条的润滑作业,而使用者仅需在张紧胶轮内腔的润滑油使用完后进行补油即可,有效降低张紧胶轮在作业中对链条造成的摩擦伤害,请参阅图1

2,张紧器本体100、张紧胶轮200、出液通孔300和活塞杆400;
[0021]请参阅图1
‑2‑
3,张紧器本体100的外壁活动设置有张紧胶轮200,张紧胶轮200的前端开口处设置有注液端口,且注液端口的外壁可拆卸设置有注液口盖230,张紧胶轮200的外壁贯穿开设有出液通孔300,且出液通孔300的数量为六组,出液通孔300的顶端开口设置有压盖410,且压盖410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设计,出液通孔300的底端开口设置有吸管
310,出液通孔300的内腔底端设置有第一单向球阀,且第一单向球阀的直径与出液通孔300的底端开口直径相等,出液通孔300的内腔活动设置有活塞杆400,且活塞杆400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设计,活塞杆400的顶端延伸至压盖410的顶端并设置有出液口420,活塞杆400的底端设置有压缩弹簧320,且压缩弹簧320的底端与出液通孔300的内腔底端连接,活塞杆400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单向球阀,且第二单向球阀的直径与出液口420直径尺寸相等,张紧胶轮200的前端嵌入设置有观察窗210,且观察窗210的前端设置有刻度线220,张紧胶轮200的内腔设置有润滑油,活塞杆400的外壁与出液通孔300的内壁过盈配合,且活塞杆400的材质为聚氨酯材料。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张紧器本体100在利用张紧胶轮200对链条进行张紧作业过程中,张紧胶轮200与链条接触,而链条将带动张紧胶轮200发生滚动,当链条对张紧胶轮200外壁的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链条张紧器,包括张紧器本体(100)、张紧胶轮(200)、出液通孔(300)和活塞杆(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器本体(100)的外壁活动设置有张紧胶轮(200),所述张紧胶轮(200)的前端开口处设置有注液端口,且所述注液端口的外壁可拆卸设置有注液口盖(230),所述张紧胶轮(200)的外壁贯穿开设有出液通孔(300),且所述出液通孔(300)的数量为六组,所述出液通孔(300)的顶端开口设置有压盖(410),且所述压盖(410)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开口设计,所述出液通孔(300)的底端开口设置有吸管(310),所述出液通孔(300)的内腔底端设置有第一单向球阀,且所述第一单向球阀的直径与出液通孔(300)的底端开口直径相等,所述出液通孔(300)的内腔活动设置有活塞杆(400),且所述活塞杆(400)的顶端与底端均为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婵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