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浮空场板的自适应SOI LIGBT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
,涉及一种具有多浮空场板的自适应SOI LIGBT(Lateral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技术介绍
[0002]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栅控的双极导电器件,其栅控的特性使其具备输入阻抗高且易驱动的优点,其双极导电的方式又易于实现低的导通压降和大的电流密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工业控制等高压高功率电力电子领域。基于SOI技术的半导体器件可以实现全介质隔离,具有更低的泄漏电流和更小的寄生效应。
[0003]正向导通时LIGBT的漂移区内会发生电导调制效应而存储有大量的过剩载流子,这有利于实现低的正向导通压降(On
‑
state voltage drop,V
on
),但相应地,在关断过程中,由于大量过剩载流子的存在,会导致较长的拖尾电流,造成关断损耗(Turning off loss,E
offr/>)增加。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浮空场板的自适应SOI LIGBT器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P型衬底(1)、绝缘介质层(2)、N漂移区(3);所述N型漂移区(3)上层沿器件横向方向依次具有发射极结构、场板结构和集电极结构;所述的发射极结构包括第一P型阱区(41)、位于第一P型阱区(41)上层且依次排列的第一P+体接触区(51)、第一N+发射区(61)、第二N+发射区(62)、第二P+体接触区(52)、第三N+发射区(63),其中第三N+发射区(63)位于靠近集电极结构的一侧;所述的第一P+体接触区(51)、第二P+体接触区(52)、第一N+发射极区(61)、第二N+发射区(62)与第三N+发射区(63)的共同引出端为发射极;在所述第一P型阱区(41)的上层,还具有槽栅结构;所述槽栅结构包括控制槽栅和阻挡槽栅,所述的控制槽栅由第一槽栅介质层(72)和位于第一槽栅介质层(72)中的第一槽栅多晶硅层(71)组成,控制槽栅位于第一N+发射区(61)和第二N+发射区(62)之间,沿器件垂直方向贯穿P阱区(41)后延伸入N漂移区(3)中,控制槽栅的两侧分别与第一N+发射区(61)和第二N+发射区(62)接触;所述的阻挡槽栅由第二槽栅介质层(74)和位于第二槽栅介质层(74)中的第二槽栅多晶硅层(73)组成,阻挡槽栅沿器件垂直方向贯穿P阱区(41)后延伸入N漂移区(3)中,所述的阻挡槽栅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三N+发射极区(63)接触,另一侧为P阱区(41);所述第一槽栅多晶硅层(7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杰,李杰,戴恺伟,马臻,杨可萌,罗小蓉,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