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227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及装置,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该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包括:判定车辆满足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运行条件;车辆满足运行条件时,记录并联驱动发动机扭矩,并将发动机的扭矩固定为并联驱动发动机扭矩保持不变;通过发电机调整发动机的转速,直至发动机的转速与发动机的目标转速的差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持续保持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并记录发电机的当前扭矩为GmTqThd;检测发电机的实时扭矩与GmTqThd的差值,以一个预设步长为单位依次增加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并检测差值,以最终记录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作为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双电机混联构型混合动力车辆,在离合器分离时整车处于串联驱动模式,发动机转速与车速解耦以使发动机工作在经济区;在离合器结合时整车处于并联驱动模式,发动机转速与车速呈固定的速比关系;在从串联驱动模式切换为并联驱动模式时,需要离合器进行结合,由于离合器结合前发动机转速与车速不同步,因此通常通过发电机将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车速同步的状态,随后离合器结合,以降低离合器吸合过程中的整车冲击。
[0003]但是如果通过发电机将发动机转速调整至与车速完全同步的过程状态,则调速过程耗费的时间较长。由于离合器存在间隙,离合器相关管路存在一定的容积,因此如果离合器设定压力从0开始逐步增加,会导致离合器建压时间过长,进而导致整个串并联切换时间变长,影响驾驶品质。且对于双电机混联构型混合动力车辆,通常通过发电机来调整发动机转速,而不是完全通过离合器结合来消除转速差,因此不能参照传统离合器的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
[0004]因此,亟需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及装置,能够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实现更快更平顺地完成离合器的压力控制,从而在保持离合器结合的NVH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离合器的吸合时间。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车辆包括发电机、发动机、离合器和驱动电机,发动机的输出端和发电机的输出端啮合并与离合器的一端连接,离合器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判定车辆满足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运行条件;步骤S2、车辆满足运行条件时,记录并联驱动发动机扭矩,并将发动机的扭矩固定为并联驱动发动机扭矩保持不变;步骤S3、设定发动机的目标转速为Vset,Vset=VTarget+V1,VTarget为驱动电机在车辆进入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时的转速值,40<V1<60,通过发电机调整发动机的转速V,直至发动机的转速V与发动机的目标转速Vset的差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持续保持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并记录发电机的当前扭矩为GmTqThd;步骤S4、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的初始值I1=I0

Is,I0为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在上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Is为离合器电磁阀电流的预设步长,检测发电机的实时扭矩与GmTqThd的差值,当差值小于预设值时,以一个预设步长为单位依次增加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并检测差值,直至差值大于预设值或者增加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以最终记录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作为本次
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
[0008]进一步地,在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中,如车辆不满足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运行条件,则结束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
[0009]进一步地,运行条件包括:车辆位于串联驱动模式并接收到切换至并联驱动模式的请求,且车辆的车速保持稳定,且车辆在本次驾驶过程中,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完成次数小于三次。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5,在步骤S4结束后,如果车辆接收到切换至并联驱动模式的请求,则车辆执行串并联切换过程。
[0011]进一步地,当车辆的车速的变化率的绝对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保持第二预设时间,则车辆的车速保持稳定。
[0012]进一步地,在本次驾驶循环过程中,计算所有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的平均值,以平均值作为本次驾驶循环的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并存储。
[0013]进一步地,离合器电磁阀电流的预设步长Is=(Imax

I0)/10,Imax为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的最大值。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当Vset

V2<V<Vset+V2,判定发动机的转速V与发动机的目标转速Vset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8<V2<12。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以一个预设步长为单位依次增加离合器电磁阀电流后,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检测发电机的实时扭矩与GmTqThd的差值。
[0016]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装置,包括: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的转速;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用于检测发电机的实时扭矩;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控制机构,与转速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通信连接,控制机构用于执行前文所述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益效果为:当离合器不吸合时,发电机输出扭矩稳定发动机的转速,此时发电机的负载是恒定的,当离合器结合后,由于发动机与离合器连接,使得发电机的负载有所增加,从而会导致发电机的扭矩出现变化,为确保发电机的扭矩变化能够与离合器的结合位置准确对应,此时发动机对发电机提供的负载需要保持恒定,从而提高了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的准确性。通过依次增加预设步长,能够较好地保证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增加的可靠性,进而确保测试得到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与离合器在半结合点位置的真实电流值的误差较小。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能够在发电机调整发动机转速的条件下,先通过发电机维持发动机转速,再逐步增加离合器压力,且保证了发动机对发电机施加的负载固定,从而能够根据离合器达到半结合点位置时会参与转速维持并导致发电机的实时扭矩出现变化的特性,并根据发电机的实时扭矩的变化而判定离合器是否达到半结合点位置,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所对应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根据更为准确可靠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实现更快更平顺地完成离合器的压力控制,从而在保持离合器结合的NVH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离合器的吸合时间。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益效果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装置,由于能够执行前文所述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离合器半结合点位
置所对应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根据更为准确可靠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实现更快更平顺地完成离合器的压力控制,从而在保持离合器结合的NVH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离合器的吸合时间。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车辆包括发电机、发动机、离合器和驱动电机,发动机的输出端和发电机的输出端啮合并与离合器的一端连接,离合器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判定车辆满足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运行条件;步骤S2、车辆满足运行条件时,记录并联驱动发动机扭矩,并将发动机的扭矩固定为并联驱动发动机扭矩保持不变;步骤S3、设定发动机的目标转速为Vset,Vset=V
Target
+V1,V
Target
为驱动电机在车辆进入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时的转速值,40<V1<60,通过发电机调整发动机的转速V,直至发动机的转速V与发动机的目标转速Vset的差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持续保持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并记录发电机的当前扭矩为GmTqThd;步骤S4、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的初始值I1=I0

Is,I0为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在上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Is为离合器电磁阀电流的预设步长,检测发电机的实时扭矩与GmTqThd的差值,当差值小于预设值时,以一个预设步长为单位依次增加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并检测差值,直至差值大于预设值或者增加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以最终记录的离合器电磁阀的电流值作为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自学习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中,如车辆不满足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的运行条件,则结束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工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半结合点位置自学习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条件包括:车辆位于串联驱动模式并接收到切换至并联驱动模式的请求,且车辆的车速保持稳定,且车辆在本次驾驶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浩徐家良刘加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