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177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该鱼缸包括缸体和供氧自循环系统;供氧自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泵、驱动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以及支架;增氧泵包括壳体、定子、转子以及进气管;定子的顶面和底面均与壳体固定连接;转子同轴地安装于定子内,转子与定子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壳体设置有顶部法兰、第一通孔、底部法兰、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定子设置有沿其内周面分布的多个平面以及与每个平面一一对应的阶梯孔;每个平面均偏心地开设有缝隙,缝隙形成阶梯孔在定子的内侧的开口,在缝隙的一侧形成扩张区、且在另一侧形成收缩区;阶梯孔连通内腔体和外腔体。上述鱼缸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摩擦损失小、振动小、噪声低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缸增氧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鱼缸供氧装置一般叫做氧气泵,也叫增氧泵、空气泵、打氧泵等,主要通过分散空气法产生微气泡,在静态导流涡轮和滤网组合机构中通过高速剪切、搅拌等方式将空气反复剪切破碎,混合于水中以产生微气泡,从而使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体充分接触,使氧气融入水中,从而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以保证耗氧类生物的生长需求。
[0003]但是,通过分散空气法产生微气泡进行水体增氧的供氧装置具有结构复杂和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该鱼缸的增氧泵采用摩擦空化和摩擦迸流原理,通过相对转动且非接触的转子和定子即可产生大量气泡,无需叶片和滤网进行空气切割,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摩擦损失小、振动小、噪声低的优点;同时,由于该鱼缸的增氧泵在极低功耗下即可稳定产生大量气泡,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由蓄电池储能,使得该供氧自循环系统可实现昼夜24小时绿色供氧自循环。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该鱼缸包括缸体和安装于所述缸体的供氧自循环系统;
[0007]所述供氧自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泵、驱动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以及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蓄电池以及所述驱动电机依次电连接;
[0008]所述增氧泵包括壳体、定子、转子以及进气管;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顶面和底面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外腔体;
[0009]所述转子同轴地安装于所述定子内,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并在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内腔体;
[0010]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的顶部法兰和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的底部法兰和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第二通孔,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腔体连通的第三通孔;
[0011]所述定子设置有沿其内周面分布的多个平面以及与每个所述平面一一对应的阶梯孔;每个所述平面均偏心地开设有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的缝隙,所述缝隙形成所述阶梯孔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开口,在所述缝隙的一侧形成扩张区、且在另一侧形成收缩区;所述阶梯孔连通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腔体;
[0012]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顶端伸出于所述缸体;
[0013]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且输出轴与所述转子固定连接;
[0014]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外腔体、所述阶梯孔、所述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外腔体、所述阶梯孔、所述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流动通道;
[0015]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0016]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子之间固定连接;
[001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为顶部直径大、底部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
[0019]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同的斜度,所述平面倾斜设置。
[0020]更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之间均设置有凹槽。
[0021]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和间隙调节杆;
[0022]所述转轴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子的中心,顶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顶部法兰,底端与所述间隙调节杆的顶端转动配合;
[0023]所述间隙调节杆的底端能够沿轴向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底部法兰,通过所述间隙调节杆在轴向的位移调节所述转子的轴向位置,用于实现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调节。
[0024]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在朝向所述间隙调节杆的底端面设置有安装孔;
[0025]所述间隙调节杆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平面的数量为3~10个;
[0027]至少两个所述平面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均匀分布。
[0028]更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转子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0029]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转子的轴向依次设置的顶盖、圆形筒体以及底盖;
[0030]所述圆形筒体的顶端与所述顶盖之间密封配合、且底端与所述底盖之间密封配合;
[0031]所述定子的顶面与所述顶盖的底面固定连接,底面与所述底盖的顶面固定连接;
[0032]所述外腔体由所述顶盖、所述圆形筒体、所述底盖以及所述定子围绕形成;
[0033]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顶盖设置,并且所述顶盖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顶部法兰的第一中心通孔;
[0034]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底盖设置,并且所述底盖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底部法兰的第二中心通孔;
[0035]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圆形筒体的壁厚设置;
[0036]所述支架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
[0037]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外周侧设置有上限位凸缘,并在朝向所述圆形筒体的一侧设置有上插接部;
[0038]所述底盖的外周侧设置有下限位凸缘,并在朝向所述圆形筒体的一侧设置有下插接部;
[0039]所述圆形筒体夹设于所述上限位凸缘与所述下限位凸缘之间,并且所述上插接部和所述下插接部均与所述圆形筒体插接配合;
[0040]所述上插接部和所述下插接部的外周侧均设置有密封槽;
[0041]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0042]有益效果:
[0043]1、本专利技术的鱼缸的增氧泵采用摩擦空化和摩擦迸流原理,通过摩擦空化区域的“负压”或真空度将空气或氧气等气体通过进气管吸入壳体并产生微纳米气泡,再通过摩擦迸流产生的高压将含有微纳米气泡的水体排出壳体,与现有供氧装置所采用的工作原理不同,不需要叶片、滤网等切割空气部件,并且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之间始终保持非接触状态,通过设置于定子的阶梯孔以及形成于缝隙两侧的扩张区和收缩区产生大量气泡,实现水体增氧,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摩擦损失小、振动小、噪声低的优点,同时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0044]2、本专利技术的鱼缸还具有可调节的特点,即,可通过调节转子的轴向位置实现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径向间隙的调节,从而实现气泡大小和产生速度的调节,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缝隙的数量实现气泡产生速率的变化。
[0045]3、本专利技术的鱼缸,由于增氧泵的定子和转子之间始终处于非接触状态,使得增氧泵在极低的能耗下即可稳定产生大量气泡,同时配合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可实现独立长期稳定运转。
[0046]4、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鱼缸的增氧泵结构简单、对尺寸大小没有限制,在加工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供氧自循环系统制作成微型供氧装置。
[0047]5、本专利技术的鱼缸的增氧泵的供氧效果不受水压影响。
附图说明
[0048]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供氧自循环系统的鱼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和安装于所述缸体的供氧自循环系统;所述供氧自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泵、驱动电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以及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蓄电池以及所述驱动电机依次电连接;所述增氧泵包括壳体、定子、转子以及进气管;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顶面和底面均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外腔体;所述转子同轴地安装于所述定子内,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并在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内腔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的顶部法兰和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的底部法兰和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第二通孔,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腔体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定子设置有沿其内周面分布的多个平面以及与每个所述平面一一对应的阶梯孔;每个所述平面均偏心地开设有沿所述定子的轴向延伸的缝隙,所述缝隙形成所述阶梯孔在所述定子的内侧的开口,在所述缝隙的一侧形成扩张区、且在另一侧形成收缩区;所述阶梯孔连通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腔体;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顶端伸出于所述缸体;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外腔体、所述阶梯孔、所述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外腔体、所述阶梯孔、所述内腔体以及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流动通道;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子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为顶部直径大、底部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同的斜度,所述平面倾斜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缸,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之间均设置有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缸,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洪宇斯杰里马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