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纵向放置安装的双离合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53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55
一种用于纵向放置安装的双离合变速器,第一离合器与一实心轴固定连接,第二离合器与空心轴固定连接,实心轴穿过空心轴与空心轴滑动配合形成同心轴;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空心轴的一端设置第二同步器,实心轴上设置同步器结合齿轮,用于与第二同步器结合;输出轴的一端主动输出齿轮,实心轴的一端空套设置第八主动齿轮,实心轴上设置第三同步器,用于与主动输出齿轮或第八主动齿轮结合;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四同步器,第六从动齿轮、第七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五同步器;倒挡轴上设置倒挡传动齿轮,倒挡轴上空套设置倒挡输入齿轮,倒挡输入齿轮、倒挡传动齿轮之间设置倒挡同步器在倒挡轴上。轴上。轴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纵向放置安装的双离合变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离合变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纵向放置安装的双离合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授权公开号为CN 105723116 B的专利《双离合器变速器》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结构,如图1所示,该双离合变速器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动力的第一离合器K1a、第二离合器K2a,所述第二离合器K2a与一空心轴11a固定连接,该空心轴11a上周向固定设有第一主动齿轮Z11a、第二主动齿轮Z21a、第三主动齿轮Z31a;所述第一离合器K1a与一实心轴12a固定连接,该实心轴12a穿过空心轴11a,与空心轴11a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实心轴12a周向固定设有第四主动齿轮Z41a、第五主动齿轮Z51a;所述实心轴12a与一第一副轴13a并行地错开布置,所述第一副轴13a一端周向固定设置一第一输出齿轮Z01a;第九切换单元S9a与第一副轴13a同轴布置。第九切换单元S9a布置在第二齿轮平面Z2a与第四齿轮平面Z4a之间。第九切换单元S9a用于将第二齿轮平面Z2a的浮动轮Z22a与第四齿轮平面Z4a的第一浮动轮Z42a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九切换单元S9a的第一耦合元件与第二齿轮平面Z2a的浮动轮Z22a永久性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九切换单元S9a的第二耦合元件与第四齿轮平面Z4a的第一浮动轮Z42a永久性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九切换单元S9a仅在第一前进变速器挡位V1a、第九前进变速器挡位V9a和倒退变速器挡位R2a中接合。第九切换单元S9a仅在这些曲径挡位中接合
[0003]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8个浮动齿轮作为8个前进挡变速器布置,需要1个前进挡组合实现,且组合挡位需要多级齿轮啮合传动,效率低下,为保证变速器综合传递效率,组合1挡为最优选择,但组合1挡后,Z43a作为倒挡齿轮只能与3挡配合形成倒挡速比,导致倒挡总速比的速比设计困难。
[0004]而且,前进挡位中有2对2挡共轭齿轮(Z51a、Z52a、Z53a;Z11a、Z12a、Z13a),1个组合挡位(1挡),高挡位挡间比受共轭限制,低挡位挡间比受组合挡位限制,理想挡间比设计困难,倒挡总速比小,离合器匹配困难,摩擦烧蚀风险高。
[0005]第一离合器K1a、第二离合器K2a均只能独立工作,即在倒挡工况时只能有一个离合器处于工作状态,且离合器的烧蚀风险高,滑磨扭矩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应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纵向放置安装的双离合变速器,从DCT工作模式转化为AMT工作模式,使两个离合器同时且等速为一个挡位提供扭矩,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离合器工作时的滑磨能力,降低离合器滑磨烧蚀风险,而且倒挡同步器布置在倒挡一级减速处,同步器容量要求低,轴向结构紧凑。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纵向放置安装的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与一实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与一空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实心轴穿过空心轴与空心轴滑动配合形成同心轴,一输出轴与实心轴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传动轴、倒挡轴与输出轴平行;所述空心轴上空套设置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该第一同步器周向固定在空心轴上;所述空心轴的一端周向固定设置第二同步器,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固定连接,所述实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同步器结合齿轮,用于与第二同步器结合;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周向固定主动输出齿轮,所述实心轴的一端空套设置第八主动齿轮,所述实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三同步器,用于与主动输出齿轮或第八主动齿轮结合;所述空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三主动齿轮、第四主动齿轮;所述实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六主动齿轮、第七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轴上空套设置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第六从动齿轮、第七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四同步器,所述第六从动齿轮、第七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五同步器,所述第四同步器、第五同步器均周向固定在传动轴上,该传动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倒挡输出齿轮、第八从动齿轮、从动输出齿轮;所述倒挡轴上周向固定设置倒挡传动齿轮,所述倒挡轴上空套设置倒挡输入齿轮,所述倒挡输入齿轮、倒挡传动齿轮之间周向固定设置倒挡同步器在倒挡轴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倒挡输入齿轮均分别与第四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输出齿轮与倒挡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六主动齿轮与第六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七主动齿轮与第七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八主动齿轮与第八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输出齿轮与从动输出齿轮啮合。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离合器与一实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与一空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实心轴穿过空心轴与空心轴滑动配合形成同心轴,一输出轴与实心轴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传动轴、倒挡轴与输出轴平行;所述空心轴上空套设置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该第一同步器周向固定在空心轴上;所述空心轴的一端周向固定设置第二同步器,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固定连接,所述实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同步器结合齿轮,用于与第二同步器结合;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周向固定主动输出齿轮,所述实心轴的一端空套设置第八主动齿轮,所述实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三同步器,用于与主动输出齿轮或第八主动齿轮结合;所述空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三主动齿轮、第四主动齿轮;所述实心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六主动齿轮、第七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轴上空套设置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第六从动齿轮、第七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四同步器,所述第六从动齿轮、第七从动齿轮之间设置第五同步器,所述第四同步器、第五同步器均周向固定在传动轴上,该传动轴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倒挡输出齿轮、第八从动齿轮、从动输出齿
轮;所述倒挡轴上周向固定设置倒挡传动齿轮,所述倒挡轴上空套设置倒挡输入齿轮,所述倒挡输入齿轮、倒挡传动齿轮之间周向固定设置倒挡同步器在倒挡轴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倒挡输入齿轮均分别与第四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倒挡输出齿轮与倒挡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六主动齿轮与第六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七主动齿轮与第七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八主动齿轮与第八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输出齿轮与从动输出齿轮啮合。
[0009]所述空心轴、实心轴通过固连或分离可以实现DCT模式与AMT模式的自由切换,提高系统适应范围。两个离合器可以分别或组合驱动所有挡位,有效提高整车坡道起步能力,且轴向结构紧凑,倒挡同步器布置在倒挡一级减速处,同步器容量要求低,特别是其中某一个离合器失效时,驱动系统可以在AMT模式下运行,对整车功能及燃油经济性影响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授权公开号为CN105723116B的专利《双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纵向放置安装的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K1)与一实心轴(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K2)与一空心轴(11)固定连接,所述实心轴(12)穿过空心轴(11)与空心轴(11)滑动配合形成同心轴,一输出轴(13)与实心轴(12)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传动轴(14)、倒挡轴(15)与输出轴(13)平行;所述空心轴(11)上空套设置第一主动齿轮(Z11)、第二主动齿轮(Z21),所述第一主动齿轮(Z11)、第二主动齿轮(Z21)之间设置第一同步器(T1),该第一同步器(T1)周向固定在空心轴(11)上;所述空心轴(11)的一端周向固定设置第二同步器(T2),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K2)固定连接,所述实心轴(12)上周向固定设置同步器结合齿轮(Z0),用于与第二同步器(T2)结合;所述输出轴(13)的一端周向固定主动输出齿轮(Z91),所述实心轴(12)的一端空套设置第八主动齿轮(Z81),所述实心轴(12)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三同步器(T3),用于与主动输出齿轮(Z91)或第八主动齿轮(Z81)结合;所述空心轴(11)上周向固定设置第三主动齿轮(Z31)、第四主动齿轮(Z41);所述实心轴(12)上周向固定设置第六主动齿轮(Z61)、第七主动齿轮(Z71);所述传动轴(14)上空套设置第三从动齿轮(Z32)、第四从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祥华陈方姜艳军尹文杰苗文慧张洪灵李小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