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141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49
提供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空气供给系统和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空气供给系统(10)具备:空气干燥回路(11),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4)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30)之间,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17);以及ECU(80),其控制空气干燥回路(11)。ECU(80)在压缩机(4)驱动来向过滤器(17)送出压缩空气从而向气罐(30)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气罐(30)的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并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该再生动作使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过滤器(17)来将通过了过滤器(17)的排液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液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液从排液排出口(27)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技术介绍

[0002]在卡车、公共汽车、工程机械等车辆中,利用从压缩机输送的压缩空气来控制包括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等的空气压力系统。在该压缩空气中含有大气中所包含的水分以及用于润滑压缩机内的油分等液状的杂质。如果包含大量的水分和油分的压缩空气进入到空气压力系统内,则有可能导致产生生锈以及橡胶构件溶胀等,成为工作不良的原因。因此,在压缩机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等杂质的压缩空气干燥装置。
[0003]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具备干燥剂和各种阀。压缩空气干燥装置进行从压缩空气中去除水分等的负载运转(除湿动作)。通过除湿动作生成的压缩干燥空气贮存于贮存部。另外,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的净化功能根据压缩干燥空气的通过量而下降。因此,压缩空气干燥装置进行如下卸载运转(再生动作):从干燥剂中去掉吸附于干燥剂的油分和水分并将去掉的油分和水分作为排液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2013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另外,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基于贮存部的压力来在除湿动作与再生动作之间进行切换。存在如下风险:在贮存于贮存部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继续时,不切换到再生动作而继续除湿动作,贮存于贮存部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增加。因此,要求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0009]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的空气供给系统和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处理: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并且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0012]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在所述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中,使所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处理: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并且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从而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0013]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所述控制程序使所述控制装置作为以下各部发挥功能:干燥状态判定部,其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以及再生动作执行决定部,其基于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来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0014]根据上述结构,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从而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因此,在执行供给动作而干燥剂的再生不足时执行再生动作。因此,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0015]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获取所述气罐的压力信息和所述压缩机的空气喷出量,基于所述气罐的压力变化来计算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使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和所述空气喷出量,来计算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
[0016]在向气罐供给压缩干燥空气的同时由于制动或再生动作而消耗压缩干燥空气时,难以计算气罐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因此,根据上述结构,根据气罐的压力变化和压缩机的空气喷出量来计算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并计算消耗的压缩干燥空气所含的水分量,由此能够准确地估计由于制动或再生动作而消耗了压缩干燥空气之后的气罐的水分量。
[0017]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达到进行所述再生动作的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不满足规定条件时,执行所述再生动作。
[0018]如果进行压缩干燥空气的供给和消耗、并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未达到切出压力而继续供给压缩干燥空气,则过滤器的干燥能力下降。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未达到切出压力、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不满足规定条件时,通过执行再生动作来将干燥剂再生,由此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0019]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压力达到所述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满足规定条件时,执行吹扫动作,所述吹扫动作是使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所述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
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动作。
[0020]根据上述结构,在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满足规定条件时,不进行使气罐的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过滤器的再生动作,而进行使空气干燥回路的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过滤器的吹扫动作。因此,能够抑制气罐的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
[0021]关于上述空气供给系统,可以是,还具备:排出阀,其将连接于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分支路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及再生控制阀,其在从所述过滤器朝向所述气罐的顺方向的流动与从所述气罐朝向所述过滤器的逆方向的流动之间进行切换,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所述排出阀和所述再生控制阀。
[0022]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排出阀和再生控制阀来进行供给动作和再生动作。
[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4]根据本公开,能够维持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出空气供给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结构的结构图。
[0026]图2A是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干燥回路的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七动作模式的图,图2B是示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气供给系统,具备:空气干燥回路,其设置在送出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与贮存压缩干燥空气的气罐之间,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具有包括捕捉水分的干燥剂的过滤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空气干燥回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供给动作时,根据水分量来判定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所述供给动作是使所述压缩机驱动来向所述过滤器送出所述压缩空气从而向所述气罐供给所述压缩空气的动作,基于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来决定是否执行再生动作,所述再生动作是使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排出口排出的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获取所述气罐的压力信息和所述压缩机的空气喷出量,基于所述气罐的压力变化来计算贮存于所述气罐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使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消耗量和所述空气喷出量,来计算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水分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压力达到进行所述再生动作的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干燥状态不满足规定条件时,执行所述再生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所述压力达到所述切出压力、且所述压缩干燥空气的干燥状态满足规定值时,执行吹扫动作,所述吹扫动作是使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所述压缩干燥空气沿所述逆方向通过所述过滤器来将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流体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排出阀,其将连接于所述空气干燥回路的分支路与所述排出口连通;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尾卓也除田和也片山祐作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