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40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21
在该充气轮胎(1)中,多个第一陆部(3A)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排列,多个第二陆部(3B)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排列。另外,第一陆部(3A)及第二陆部(3B)沿着轮胎赤道面(CL)呈交错状排列。另外,第一陆部(3A)及第二陆部(3B)各自具备贯通陆部(3A、3B)并向所述一对倾斜主槽开口的多个贯通槽(41、42)和由这些贯通槽(41、42)划分而成的多个块(51~53)。最内中央块(51)被定义为块(51~53)中的最靠近轮胎赤道面(CL)的块。另外,最内中央块(51)的边缘部具有在倾斜主槽(2A、2B)的连接部开口的缺口部(61)。2B)的连接部开口的缺口部(61)。2B)的连接部开口的缺口部(6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及雪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近年来的冬季轮胎中,除了雪地性能以外,还要求较高的湿地性能。作为与这样的课题相关的现有的充气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810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轮胎的湿地性能及雪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第一倾斜主槽,所述第一倾斜主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并延伸并且在轮胎赤道面及一方的轮胎接地端开口;多个第二倾斜主槽,所述第二倾斜主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另一方倾斜并延伸并且在轮胎赤道面及另一方的轮胎接地端开口;多个第一陆部,所述第一陆部由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倾斜主槽及1条所述第二倾斜主槽划分而成并且从轮胎赤道面延伸至所述一方的轮胎接地端;以及多个第二陆部,所述第二陆部由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倾斜主槽及1条所述第一倾斜主槽划分而成并且从轮胎赤道面延伸至所述另一方的轮胎接地端,多个所述第一陆部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排列,多个所述第二陆部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排列,所述第一陆部及所述第二陆部沿着轮胎赤道面呈交错状排列,所述第一陆部及所述第二陆部各自具有贯通所述陆部并向所述一对倾斜主槽开口的多个贯通槽和由所述贯通槽划分而成的多个块,最内中央块被定义为所述块中的最靠近轮胎赤道面的块,并且,所述最内中央块的边缘部具有在所述倾斜主槽的连接部开口的缺口部。
[0010]专利技术效果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1)第一倾斜主槽及第二倾斜主槽从轮胎接地端延伸至轮胎赤道面,因此,胎面部的边缘成分增加而轮胎的雪地制动性能提高,另外,胎面部的排水性提高而轮胎的湿地制动性能提高。另外,(2)从轮胎赤道面延伸至轮胎接地端的陆部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排列,因此,与在这些陆部之间配置第三陆部的结构相比,倾斜主槽及陆部的配置效率被适当化,轮胎接地区域中的排水性及刚性被适当化。另外,(3)第一陆部及第二陆部相互使长度方向反转并且沿着轮胎赤道面呈交错状排列,因此,轮胎的雪地牵引性能及雪地制动性能提高。另外,(4)最内中央块的边缘部具有在倾斜主槽的连接部开口的缺口部,因此,胎面部中央区域的排水性提高。由此,具有轮胎的雪地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
[0013]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平面图。
[0014]图3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陆部的说明图。
[0015]图4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16]图5是示出图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17]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0018]图7是示出现有例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在维持专利技术的同一性的同时能够置换且置换显而易见的要素。另外,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能够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
[0020][充气轮胎][002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视图。该图表示轮胎径向的单侧区域的剖视图。另外,作为充气轮胎的一例,该图示出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
[0022]在该图中,轮胎子午线方向的截面被定义为以包含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的平面剖切轮胎时的截面。另外,轮胎赤道面CL被定义为通过JATMA所规定的轮胎截面宽度的测定点的中点并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另外,轮胎宽度方向被定义为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被定义为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
[0023]充气轮胎1具有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构造,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圈填胶12、12、胎体层13、带束层14、胎面橡胶15、一对胎侧橡胶16、16、以及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参照图1)。
[0024]一对胎圈芯11、11是将由钢构成的1根或多根胎圈丝以环状且多重地卷绕而成的,埋设于胎圈部而构成左右的胎圈部的芯。一对胎圈填胶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径向外周而加强胎圈部。
[0025]胎体层13具有由1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单层构造或者将多个胎体帘布层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在左右的胎圈芯11、11之间呈环状架设而构成轮胎的骨架。另外,胎体层13的两端部以将胎圈芯11及胎圈填胶12包入的方式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回并被卡定。另外,胎体层13的胎体帘布层是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例如,芳族聚酰胺、尼龙、聚酯、人造丝等)构成的多条胎体帘线用覆盖橡胶包覆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的,具有80[deg]以上且100[deg]以下的帘线角度(被定义为胎体帘线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0026]带束层14是通过将多个带束帘布层141~142层叠而成的,绕挂配置于胎体层13的外周。带束帘布层141~142包括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和带束覆盖件142。
[0027]一对交叉带束141、142是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条带束帘线用覆盖
橡胶包覆并进行压延加工而构成的,具有绝对值为15[deg]以上且55[deg]以下的帘线角度。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具有相互不同符号的帘线角度(被定义为带束帘线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使带束帘线的长度方向相互交叉而层叠(所谓的交叉帘布层构造)。另外,一对交叉带束141、142层叠配置在胎体层13的轮胎径向外侧。
[0028]带束覆盖件142是通过将由钢或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带束覆盖件帘线用覆盖橡胶包覆而构成的,具有绝对值为0[deg]以上且10[deg]以下的帘线角度。另外,带束覆盖件142例如是将1根或多根带束覆盖件帘线用覆盖橡胶包覆而成的带材,是通过将该带材在轮胎周向上多次且呈螺旋状卷绕于交叉带束141、142的外周面而构成的。
[0029]胎面橡胶15配置于胎体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径向外周而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胎侧橡胶16、16分别配置于胎体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构成左右的胎侧部。一对轮辋缓冲橡胶17、17从左右的胎圈芯11、11及胎体层13的卷回部的轮胎径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构成胎圈部的轮辋嵌合面。
[0030][胎面花纹][0031]图2是示出图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平面图。该图表示冬季用轮胎的胎面表面。
[0032]在图2中,轮胎旋转方向被定义为在轮胎使用时使用频率高的旋转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第一倾斜主槽,所述第一倾斜主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倾斜并延伸并且在轮胎赤道面及一方的轮胎接地端开口;多个第二倾斜主槽,所述第二倾斜主槽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另一方倾斜并延伸并且在轮胎赤道面及另一方的轮胎接地端开口;多个第一陆部,所述第一陆部由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倾斜主槽及1条所述第二倾斜主槽划分而成并且从轮胎赤道面延伸至所述一方的轮胎接地端;以及多个第二陆部,所述第二陆部由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倾斜主槽及1条所述第一倾斜主槽划分而成并且从轮胎赤道面延伸至所述另一方的轮胎接地端,多个所述第一陆部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排列,多个所述第二陆部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排列,所述第一陆部及所述第二陆部沿着轮胎赤道面呈交错状排列,所述第一陆部及所述第二陆部各自具有贯通所述陆部并向所述一对倾斜主槽开口的多个贯通槽和由所述贯通槽划分而成的多个块,最内中央块被定义为所述块中的最靠近轮胎赤道面的块,并且,所述最内中央块的边缘部具有在所述倾斜主槽的连接部开口的缺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最内中央块的角部到所述缺口部的开口位置为止的距离Ln相对于所述最内中央块的边缘部的边缘长度La1具有0.40≤Ln/La1≤0.60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的延伸长度Wn相对于所述缺口部的配置位置处的所述最内中央块的宽度Wb1

具有0.30≤Wn/Wb1

≤0.50的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陆部及所述第二陆部各自具备2条以上且4条以下的所述贯通槽和3个以上且5个以下的所述块。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1条所述第一倾斜主槽相对于1条所述第二倾斜主槽呈Y字状开口而构成1个主槽单元,所述主槽单元的所述第二倾斜主槽相对于在轮胎旋转方向上相邻的其他主槽单元的所述第一倾斜主槽呈Y字状开口,并且,多个所述主槽单元沿轮胎周向排列。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俊也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