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40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的特征在于,是选自下述式(G1)表示的金属化合物和其缩合物中的至少1种的金属化合物(G)、聚硅氮烷(F)以及溶剂(I)的混合组合物,聚硅氮烷(F)的量为0.01质量%以上且小于50质量%。M(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硅氮烷、金属化合物以及溶剂的混合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显示装置、光学元件、半导体元件、建筑材料、汽车部件、纳米压印技术等中,有时因液滴附着于基材的表面而产生如下问题:基材污染或腐蚀,进而由该污染、腐蚀所致的性能降低等。因此,在这些领域中,要求基材表面的拒液性良好。
[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涂敷组合物,其是将至少1个含有三烷基甲硅烷基的分子链和至少1个水解性基团键合于硅原子的有机硅化合物与水解性基团键合于金属原子的金属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并公开了由该涂敷组合物得到的被膜能够兼具拒水-拒油性和耐光性、耐热性。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组合物,是将具有至少1个三烷基甲硅烷基和2个以上水解性硅基的有机硅化合物与在金属原子上键合有至少1个水解性基团的金属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并公开了该组合物能够提供一种除了拒水性以外,耐热性和耐光性也良好的被膜。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68138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198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然而,专利文献1和2中,在耐磨损性方面留有研究的余地。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使涂敷剂固化而形成被膜时,为了以实用的速度形成,需要加热。
[0009]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规定量的聚硅氮烷、金属化合物以及溶剂的混合组合物用作基材与拒液层之间的中间层用的涂敷剂(中间层形成用组合物),能够在不损害拒液性的情况下提高制成被膜时的耐磨损性提高,优选在常温下也能够以实用的速度固化,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如下。
[0010][1]一种混合组合物,是选自下述式(G1)表示的金属化合物和其缩合物中的至少1种金属化合物(G)、聚硅氮烷(F)、以及溶剂(I)的混合组合物,聚硅氮烷(F)的量为0.01质量%以上且小于50质量%。
[0011]M(R
g10
)
r
(A
g1
)
m

r
ꢀꢀꢀꢀ
(G1)
[0012][式(G1)中,M表示Al、Fe、In、Ge、Hf、Si、Ti、Sn、Zr或Ta,R
g10
表示含有烃链的基团或氢原子,r为0或1。多个A
g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水解性基团,m与金属原子M对应地为3~5的整数][0013][2]根据[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硅氮烷(F)与金属化合物(G)的合计的量为0.4质量%以上。
[0014][3]根据[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金属化合物(G)与聚硅氮烷(F)的质量之比为0.01~3。
[0015][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硅氮烷(F)具有下述式(f1)表示的结构单元。
[0016][0017][式(f1)中,R
f11
、R
f12
和R
f1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烷基甲硅烷基][0018][5]根据[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硅氮烷(F)具有上述式(f1)中的R
f11
和R
f12
中的至少一者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的结构单元(f2)。
[0019][6]根据[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硅氮烷(F)除了上述结构单元(f2)以外还进一步具有下述式(f3)表示的结构单元。
[0020][0021][式(f3)中,R
f31
和R
f32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烃基,Y
f
表示碳原子数1~10的2价烃基,多个X
f
各自独立地表示水解性基团][0022][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上述式(G1)中的M为Al、Si、Ti或Zr。
[0023][8]根据[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上述式(G1)中的M为Si。
[0024][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上述金属化合物(G)为选自下述式(G2)表示的金属化合物和其缩合物中的至少1种。
[0025]Si(OR
g21
)
y
(R
g22
)4‑
y
ꢀꢀꢀꢀ
(G2)
[0026][式(G2)中,R
g21
表示碳原子数1~6的烷基,R
g22
表示含有烃链的基团或氢原子,y为3或4][0027][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基材与拒液层的中间层。
[0028][11]根据[10]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上述拒液层为通过硅烷醇基的脱水缩合反应而形成的膜。
[0029]应予说明,上述混合组合物还包含混合后、例如保存中进行反应而得的物质。
[0030]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混合组合物用作中间层形成用组合物,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的被膜。另外,作为优选的方式,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混合组合物用作中间层形成用组合物,从而即便在常温下也能够以实用的速度进行被膜的固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依次对聚硅氮烷(F)、金属化合物(G)和溶剂(I)进行说明。
[0032]1.聚硅氮烷(F)
[0033]本专利技术中的聚硅氮烷(F)只要是具有硅-氮键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下述式(f1)表示的结构单元。
[0034][0035][式(f1)中,R
f11
、R
f12
和R
f1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烷基甲硅烷基][0036]作为R
f11
~R
f13
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烃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等直链状的饱和脂肪族烃基;异丙基、仲丁基、叔丁基、甲基戊基、乙基戊基、甲基己基、乙基己基、丙基己基、叔辛基等支链状的饱和脂肪族烃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环状的饱和脂肪族烃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等不饱和脂肪族烃基;苯基、萘基、对叔丁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异丙苯基、均三甲苯基、2,6-二乙基苯基、2-甲基-6-乙基苯基等芳香族烃基;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芳烷基等上述例示的烃基组合而得的基团。
[0037]作为该碳原子数1~10的烃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举出选自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中的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氨基;氰基;硫醇基;环氧基;环氧丙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形成环的原子数为6~12的杂芳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原子数1~3的烷氧基;形成环的碳原子数为6~12的芳氧基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混合组合物,是选自下述式(G1)表示的金属化合物和其缩合物中的至少1种金属化合物(G)、聚硅氮烷(F)、以及溶剂(I)的混合组合物,聚硅氮烷(F)的量为0.01质量%以上且小于50质量%,M(R
g10
)
r
(A
g1
)
m

r
ꢀꢀꢀ
(G1)式(G1)中,M表示Al、Fe、In、Ge、Hf、Si、Ti、Sn、Zr或Ta,R
g10
表示含有烃链的基团或氢原子,r为0或1,多个A
g1
各自独立地表示水解性基团,m与金属原子M对应地为3~5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硅氮烷(F)与金属化合物(G)的合计的量为0.4质量%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金属化合物(G)与聚硅氮烷(F)的质量之比为0.01~3。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硅氮烷(F)具有下述式(f1)表示的结构单元,式(f1)中,R
f11

f12
和R
f1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烷基甲硅烷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硅氮烷(F)具有所述式(f1)中的R
f11
和R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彩香德田真芳伊藤友宏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