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烈超专利>正文

无集肤效应的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109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集肤效应的电线,其结构是由数条细电线1绞成,每根细电线1均包覆一层绝缘体2,在绞成的电线的外部再包覆一层外绝缘层3,电线的一端接一个套管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比之现有的电线,可避免集肤效应,可提高导电效应,适应更大的电流通过,同时使用和施工也方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尤指一种无集肤效应的电线。目前一般使用的电线是由数根未包绝缘皮的裸线绞结后,再包覆一层绝缘体而成,当交流电在流经电线时,因集肤效应,使电流挤在电线外层,而内部裸线仅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不但造成材料上的浪费,更直接影响导电效果。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电线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无集肤效应,增加导电效率的电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数条细电线1绞成,其特征是每根细电线1均包覆一层绝缘体2,在绞成的电线的外部再包覆一层外绝缘层3,电线的一端接一个套管4。在上述的细电线1上的绝缘层2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圆环状凸起5。当数根细电线1绞成粗电线时,由于圆环状凸起5的存在,使细电线间产生无数的空隙。上述的外绝缘层3是具有无数微小通气孔隙的绝缘层。上述的套管4是由数层铜管6所组成,可依需要增设至所要的层数,套管4的每层铜管6均镀锡,其外侧又涂布绝缘漆或加绝缘套,套管中每层铜管的长度略有不同越内层越长。使用本技术时,电流是均匀通过各条细电线的,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绝大部分集肤效应,同时由于有前述的细电线间的无数空隙,可排出电流产生的热量,再经过有透气孔的电线外绝缘层,排放至空气中,而使电线内部温度大幅度的降低,而可适应更大的电流。同时由于有套管的存在。增加了施工的方便,因此本技术比之现有技术有明显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横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套管部位的横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现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本技术的结构与实施例参见图1~4由数条细电线1绞成的无集肤效应电线,每根细电线1都包覆一层绝缘体2,在绞成的电线外部再包覆一层外绝缘层3,电线的一端接一个套管4,细电线1的绝缘层2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圆环状凸起5,外绝缘层3是具有无数微小通气孔隙的绝缘层。套管4由数层铜管6组成,每层铜管6都镀锡,其外侧又涂布绝缘漆或加绝缘套,套管中每层铜管6的长度略不有同,越内层越长。在实施例中补充叙述了这种电线的压接方法,即通过前述压接套管4,该套管是数层铜管或可以作导体的管状材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集肤效应的电线,由数条细电线1绞成,其特征在于每根细电线1均包覆一层绝缘体2,在绞成的电线的外部再包覆一层外绝缘层3,电线的一端接一个套管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集肤效应的电线,由数条细电线1绞成,其特征在于每根细电线1均包覆一层绝缘体2,在绞成的电线的外部再包覆一层外绝缘层3,电线的一端接一个套管4。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其特征在于细电线1上的绝缘层2上,每隔一定间距设有一圆环状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烈超
申请(专利权)人:林烈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