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72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包括:垂尾、平尾、机身、后侧旋翼、倾转机构、机翼、前侧旋翼、电机、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垂尾设于机身后方,与平尾垂直;平尾设于机身后方,分别与垂尾和机身固连;机翼位于机身的两侧;后侧旋翼安装于机翼的后方;前侧旋翼安装于机翼的前方,后侧旋翼、前侧旋翼分别通过电机、倾转机构安装于机翼上,倾转机构位于电机和机翼之间;前起落架位于机身的前部下方,与机身相连;后起落架位于机身的后部下方,与机身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旋翼不需要周期变距,结构简单,机翼型式为上单翼,且展弦比可以较大,飞行效率较高。飞行效率较高。飞行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0001]本技术属于航空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倾转旋翼飞行器是一种结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行器特点的一种变体飞行器,它具有直升机垂直起降和固定器飞行速度高的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0003]现有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前机身和后机身处各有一副机翼,机翼的两端各有两幅旋翼,这种型式的倾转四旋翼由于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以及后侧机翼的动压损失,导致其以固定翼模式飞行时比常规固定翼飞行器飞行效率低不少,且由于前后旋翼分别布置在两幅机翼上,增加了传动系统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以固定翼模式飞行时比常规固定翼飞行器飞行效率低,及由于前后旋翼分别布置在两幅机翼上,增加了传动系统的复杂度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的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包括:垂尾、平尾、机身、后侧旋翼、倾转机构、机翼、前侧旋翼、电机、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垂尾设于机身后方,与平尾垂直;平尾设于机身后方,分别与垂尾和机身固连;机翼位于机身的两侧;后侧旋翼安装于机翼的后方;前侧旋翼安装于机翼的前方,后侧旋翼、前侧旋翼分别通过电机、倾转机构安装于机翼上,倾转机构位于电机和机翼之间;前起落架位于机身的前部下方,与机身相连;后起落架位于机身的后部下方,与机身相连。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机翼分为左机翼、右机翼,二者分别安装有后侧旋翼、前侧旋翼。
[0008]进一步地,在垂直起降状态时,所述后侧旋翼的水平位置低于机翼,产生竖直向上的推力,倾转时向机身后方倾转。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旋翼产生推力,前侧旋翼产生拉力。
[0010]进一步地,所述倾转机构的倾转角度为0

90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起落架设有左右两个机轮,与后起落架上的机轮构成三点型式的起落架。
[0012]进一步地,所述倾转机构包括:连杆、摇臂、倾转轴、蜗轮及蜗杆;连杆分别与摇臂和电机相连,摇臂与倾转轴相连,倾转轴设于机翼内,蜗轮及蜗杆设于机身中,蜗轮套设于倾转轴上,倾转轴与蜗轮同轴并同步转动,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在倾转过渡时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倾转轴转动时,摇臂做平面运动,通过连杆带动电机倾转。
[0013]在垂直起降模式时四副旋翼都产生向上的力,机翼前侧和后侧的旋翼转速差动控制机体的俯仰,机身左侧和右侧的旋翼差动控制机体的滚转,对角的两对旋翼转速差动控制机体的偏航,与常规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方式相同。倾转到固定翼模式时,四副旋翼都长
生向前的力,机翼产生升力,滚转姿态有副翼控制,平尾控制俯仰,垂尾控制偏航,与常规固定翼飞机控制方式相同。倾转过渡时两种控制模式组合,共同完成倾转过渡飞行。
[0014]本技术设计的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不同于常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该构型的倾转四旋翼都布置在一副机翼上,其中两副旋翼在机翼的前缘,水平位置高于机翼,产生向上的拉力,倾转时超机体前方倾转。另外两幅旋翼设置在机翼的后缘,横向位置在机翼的内侧,在垂直起降状态时,旋翼水平位置低于机翼,产生方向向上的推力,倾转时朝机体后方倾转。整机只需要一副机翼,避免了两幅机翼时后方机翼拉效低的问题。倾转到固定翼模式时,四幅旋翼分别在机翼的前缘和后缘,并且横向位置错开排列,旋翼之间没有相互干扰。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升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效率,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的结构,提升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在运输、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17]本技术的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旋翼不需要周期变距,结构简单,机翼型式为上单翼,且展弦比可以较大,飞行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在垂直起降模式时的轴测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在垂直起降模式时的俯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在固定翼模式时的轴测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倾转机构的轴测图;
[0022]图中,1

垂尾,2

平尾,3

机身,4

后侧旋翼,5

倾转机构,6

机翼,7

前侧旋翼,8

电机,9

前起落架,10

后起落架,51

电机座,52

连杆,53

摇臂,54

倾转轴,55

蜗轮,56

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参照图1

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包括:垂尾1、平尾2、机身3、后侧旋翼4、倾转机构5、机翼6、前侧旋翼7、电机8、前起落架9和后起落架10;垂尾1设于机身3后方,与平尾2垂直,其作用是提供偏航力矩和保持航向的稳定性;平尾2设于机身3后方,与垂尾1和机身3固连,其作用是在固定器飞行模式时提供俯仰力矩以及保持整机迎角的稳定性;机翼6位于机身3的两侧,前飞时产生向上的升力;后侧旋翼4安装于机翼6的后方,安装在电机8上,左右侧各有一副,在垂直起降状态时,其水平位置低于机翼,产生方向向上的推力,倾转时朝机体后方倾转;倾转机构5与电机和机翼内部的倾转主轴相连,位于电机和机翼之间。前侧旋翼7安装于机翼6的前方,后侧旋翼4、前侧旋翼7分别通过电机8、倾转机构5安装于机翼6上,用于带动电机8和前后旋翼倾转,完成垂直起降模式和固定翼飞行模式之间的切换,倾转机构5分别与电机8及机翼6内的倾转主轴相连,位于电机8和机翼6之间;
[0025]所述机翼6分为左机翼、右机翼,二者分别安装有后侧旋翼4、前侧旋翼7。
[0026]在垂直起降状态时,所述后侧旋翼4的水平位置低于机翼6,产生竖直向上的推力,倾转时向机身后方倾转。
[0027]所述后侧旋翼4产生推力,前侧旋翼7产生拉力。
[0028]所述倾转机构的倾转角度为0

90度。
[0029]所述前起落架9设有左右两个机轮,与后起落架10上的机轮构成三点型式的起落架。
[0030]如图4所示,所述倾转机构5包括:连杆52、摇臂53、倾转轴54、蜗轮55及蜗杆56;连杆52分别与摇臂53和电机8相连,摇臂53与倾转轴54相连,倾转轴54设于机翼6内,蜗轮55及蜗杆56设于机身3中,蜗轮55套设于倾转轴5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构型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垂尾、平尾、机身、后侧旋翼、倾转机构、机翼、前侧旋翼、电机、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垂尾设于机身后方,与平尾垂直;平尾设于机身后方,分别与垂尾和机身固连;机翼位于机身的两侧;后侧旋翼安装于机翼的后方;前侧旋翼安装于机翼的前方,后侧旋翼、前侧旋翼分别通过电机、倾转机构安装于机翼上,倾转机构位于电机和机翼之间;前起落架位于机身的前部下方,与机身相连;后起落架位于机身的后部下方,与机身相连;所述倾转机构包括:连杆、摇臂、倾转轴、蜗轮及蜗杆;连杆分别与摇臂和电机相连,摇臂与倾转轴相连,倾转轴设于机翼内,蜗轮及蜗杆设于机身中,蜗轮套设于倾转轴上,倾转轴与蜗轮同轴并同步转动,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在倾转过渡时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倾转轴转动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林朱清华吴远航王昊刘佳赵猛李宜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