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058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缸,所述升降缸的输出端向上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底托,所述底座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右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右端设置有操作筒,所述操作筒的外侧底端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水孔,所述支板的顶端向右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与升降缸处于同一条直线的螺纹杆。通过设置压筒通过螺纹连接于螺纹杆,压筒沿螺纹杆旋转下压,在直线下压的同时,底端接触面与污泥之间产生扭转的挤压力,有助于进一步压紧污泥,将污泥内部的水分排出,使装置对污泥的干化脱水效果更好,有效增强装置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加工
,具体为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泥干化又称污泥脱水,是指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蒸发设施。污泥浓缩后,用物理方法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便于污泥的运送、堆积、利用或作进一步处理。面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印染处理,之后便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印染污泥处理,首先要通过与凝聚剂进行混合反应,再进行脱水处理,最后压榨干化,压滤机是在过滤介质一侧施加机械力实现过滤的机械,主要用于污泥的固液分离,污泥干化后便于填埋处理。
[0003]现有的很多污泥干化处理装置脱水效率较低,在进行污泥干化处理时,将需要处理的污泥装入操作筒内,随后利用压筒直线向下挤压污泥,促使内部污泥脱水,该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直接直线压下难以有效将污泥内的水分完全去除,干化效果较差,且受压后的污泥凝结在一起,使用人员难以将处理后的污泥自操作筒内取出,需要借助工具慢慢清理,装置的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缸,所述升降缸的输出端向上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底托,所述底座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右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右端设置有操作筒,所述操作筒的外侧底端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水孔,所述支板的顶端向右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与升降缸处于同一条直线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压筒,所述压筒的直径与操作筒的内径相互适配,所述压筒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转动连接有压盘,所述顶板的底端沿螺纹杆为圆心设置有四组下压缸,所述下压缸的输出端向下设置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底端与压盘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集水环,所述集水环的位置与出水孔相互对应。
[0007]优选的,所述压筒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压筒上设置有与螺纹杆相互适配的螺纹孔。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与压盘相互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压盘转动连接于转动座上的安装槽内。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设置有封底,所述封底的直径大于螺纹杆,所述封底的底端与操作筒的底端相互平齐。
[0010]优选的,所述底托的直径大于操作筒的外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压筒通过螺纹连接于螺纹杆,在操作时,使用人员将需要处理的污泥装入操作筒内,操作筒的底端通过底托封口,防止污泥流出,使用人员控制下压缸运转,下压杆推动压盘向下挤压压筒,压筒沿螺纹杆旋转下压,在直线下压的同时,底端接触面与污泥之间产生扭转的挤压力,有助于进一步压紧污泥,将污泥内部的水分排出,使装置对污泥的干化脱水效果更好,有效增强装置的使用效果,且本技术设置操作台底端的底托分体式设置,脱水时的水分自操作筒外侧的出水孔流出,脱水干化结束后,升降缸驱动升降杆带动底托下移,干化后的污泥直接掉落,方便使用人员取出,无需人工借助工具慢慢清理,使用人员可快速便捷的将处理后的污泥自操作筒内取出,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座与压盘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2、集水环;3、升降缸;4、升降杆;5、底托;6、支板;7、连杆;8、操作筒;81、出水孔;9、顶板;10、螺纹杆;101、封底;11、压筒;12、转动座;121、安装槽;13、压盘;14、下压缸;15、下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实施例: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缸3,升降缸3的输出端向上设置有升降杆4,升降杆4的顶端设置有底托5,底座1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板6,支板6的右端中
间位置设置有连杆7,连杆7的右端设置有操作筒8,底托5的直径大于操作筒8的外径,操作筒8的外侧底端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水孔81,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集水环2,集水环2的位置与出水孔81相互对应,用于对脱水时污泥内部流出的水进行集中回收,便于使用人员后期处理,防止其乱流难以清理,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支板6的顶端向右设置有顶板9,顶板9的底端设置有与升降缸3处于同一条直线的螺纹杆10,螺纹杆10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压筒11,压筒11的材质为聚氨酯,压筒11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0相互适配的螺纹孔,聚氨酯材质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有效延长压筒11的使用寿命,压筒11的直径与操作筒8的内径相互适配,螺纹杆10的底端设置有封底101,封底101的直径大于螺纹杆10,封底101的底端与操作筒8的底端相互平齐,防止压筒11掉落,压筒11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座12,转动座12上转动连接有压盘13,转动座12上设置有与压盘13相互适配的安装槽121,压盘13转动连接于转动座12上的安装槽121内,顶板9的底端沿螺纹杆10为圆心设置有四组下压缸14,下压缸14的输出端向下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升降缸(3),所述升降缸(3)的输出端向上设置有升降杆(4),所述升降杆(4)的顶端设置有底托(5),所述底座(1)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板(6),所述支板(6)的右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杆(7),所述连杆(7)的右端设置有操作筒(8),所述操作筒(8)的外侧底端设置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水孔(81),所述支板(6)的顶端向右设置有顶板(9),所述顶板(9)的底端设置有与升降缸(3)处于同一条直线的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压筒(11),所述压筒(11)的直径与操作筒(8)的内径相互适配,所述压筒(11)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座(12),所述转动座(12)上转动连接有压盘(13),所述顶板(9)的底端沿螺纹杆(10)为圆心设置有四组下压缸(14),所述下压缸(14)的输出端向下设置有下压杆(15),所述下压杆(15)的底端与压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呈瑞
申请(专利权)人:南泰印整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