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22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包括底架系统、椅座系统和椅背系统,底架系统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用于实现底架系统的移动,椅座系统与底架系统之间设置有椅座抬升装置,椅座系统的前端与椅座抬升装置前端铰接,椅座抬升装置用于驱动底座系的非铰接端以铰接端为轴转动至与地面垂直状态,椅背系统的下端与椅座系统的后侧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座椅模式、行走模式、站立模式和躺椅模式,既能够实现传统轮椅的行进功能,又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克服因生理机能衰退或疾病引发的站立困难问题。能衰退或疾病引发的站立困难问题。能衰退或疾病引发的站立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 随着人口红利的急剧消失,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人口增长的大体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大量具有走动能力的老年人因为缺乏站立的能力,而仍然被困在椅子上。老年人无法从座位起立,无法正常的站立,需要他人的照顾辅助站起,这将会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0003]现有的轮椅大多功能单一,仅能实现载人行进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能够在保持现有轮椅座椅模式及行走模式的前提下,实现站立模式和躺椅模式。
[0005]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包括底架系统、椅座系统和椅背系统,底架系统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用于实现底架系统的移动,椅座系统与底架系统之间设置有椅座抬升装置,椅座系统的前端与椅座抬升装置前端铰接,椅座抬升装置用于驱动底座系的非铰接端以铰接端为轴转动至与地面垂直状态,椅背系统的下端与椅座系统的后侧铰接。
[0007]所述的椅座系统包括轮椅底架,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万向轮和行走驱动电机,轮椅底架后端两侧均设置有行走轮,轮椅底架前端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行走驱动电机驱动行走轮转动。
[0008]所述的椅座抬升装置包括第一抬升结构和第二抬升结构,第一抬升结构包括第一滑轨组件、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臂组件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滑轨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在底架系统上表面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上均水平向开设有连接轴滑动槽,第一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滑动槽内且与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突出于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第一连接臂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的后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轴的左端和右端铰接,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的前端分别与椅座系统的前端左右两侧铰接;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轮椅底架上,且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连接在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前部之间的连接板铰接;
[0009]所述的第二抬升结构包括第二滑轨组件、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臂组件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滑轨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在椅座系统下表面且结构相同的第二左滑轨和第二右滑轨,第二左滑轨和第二右滑轨上均水平向开设有连接轴滑动槽,第二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滑动槽内且与第二左滑轨和第二右滑轨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臂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第二左连接臂和第二右连接臂,第二左连接臂和第二右连接臂的上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轴铰接,第二左连接臂和第二右连接臂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
接臂的前部铰接;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椅座系统下表面,且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轴中部铰接。
[0010]所述的椅座系统包括坐垫支架、坐垫底板和坐垫,坐垫设置在坐垫底板上,坐垫底板设置在坐垫支架上;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的前端分别与坐垫支架的前端左右两侧铰接;第二左滑轨和第二右滑轨分别设置在坐垫底板下表面左右两侧,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坐垫底板中部。
[0011]还包括腿部支撑系统,腿部支撑系统包括背板、脚踏和脚踏转动驱动装置,背板的上端与椅座系统的前端铰接,背板的下端与脚踏铰接,脚踏转动驱动装置设置在背板和脚踏之间,脚踏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脚踏以铰接端为轴转动。
[0012]所述的脚踏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连接轴、第三连接臂组件和第三滑轨组件,第三滑轨组件包括竖直对称设置在背板后表面且结构相同的第三左滑轨和第三右滑轨,第三左滑轨和第三右滑轨上均竖向开设有连接轴滑动槽,第三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滑动槽内且与第三连接轴滑动槽滑动连接,第三驱动装置竖向设置在背板后表面且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三连接轴中部连接,第三连接臂组件包括第三左连接臂和第三右连接臂,第三连接轴的两端分别突出于第三左滑轨和第三右滑轨,第三左连接臂和第三右连接臂的上端分别与第三连接轴的左右两端铰接,第三左连接臂和第三右连接臂的下端分别与脚踏的后端铰接。
[0013]所述的背板的前表面设置有腿垫,背板的上端与椅座系统的前端铰接处均设置有角度调节锁紧装置。
[0014]所述的椅背系统包括椅背和铰接设置在椅背左右两侧的扶手,椅背的后表面沿水平向分别设置有扶手转动电机,扶手转动电机驱动扶手在椅背两侧转动以调节角度;椅背通过伸缩杆与椅座系统的后侧铰接,椅背后表面还设置有高度调节电机,高度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与椅座系统的后侧铰接,高度调节电机用于调节椅背高度。
[0015]所述的椅背系统的下端与椅座系统的后侧的铰接处设置有角度调节锁紧装置。
[0016]所述的椅座系统上还设置有电池模块。
[0017]本技术能够实现座椅模式、行走模式、站立模式和躺椅模式,既能够实现传统轮椅的行进功能,又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克服因生理机能衰退或疾病引发的站立困难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底架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椅背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腿部支撑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椅座抬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椅座抬升装置抬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中腿部支撑系统中脚踏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中腿部支撑系统中脚踏展开水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处于站立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处于躺椅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以详细的描述:
[0029]如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辅助起坐轮椅,包括底架系统1、椅座系统2和椅背系统3;底架系统1用于为整个轮椅提供支撑,并为椅座系统2和椅背系统3提供安置空间。底架系统1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用于实现底架系统1的移动,椅座系统2与底架系统1之间设置有椅座抬升装置4,椅座系统2的前端与椅座抬升装置4前端铰接,椅座抬升装置4用于驱动底座系的非铰接端以铰接端为轴转动至与地面垂直状态,以实现从座椅模式到站立状态的转化。椅背系统3的下端与椅座系统2的后侧铰接,保证椅背37角度可调。
[0030]本技术中,椅座系统2包括轮椅底架10,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5、万向轮6和行走驱动电机11,轮椅底架10后端两侧均设置有行走轮5,轮椅底架10前端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6,行走驱动电机11驱动行走轮5转动。万向轮6用于实现轮椅的转向功能,行走驱动电机11提供动力驱动行走轮5实现行走功能。本技术中还可设置控制手柄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辅助起坐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系统、椅座系统和椅背系统,底架系统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用于实现底架系统的移动,椅座系统与底架系统之间设置有椅座抬升装置,椅座系统的前端与椅座抬升装置前端铰接,椅座抬升装置用于驱动底座系的非铰接端以铰接端为轴转动至与地面垂直状态,椅背系统的下端与椅座系统的后侧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辅助起坐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椅座系统包括轮椅底架,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万向轮和行走驱动电机,轮椅底架后端两侧均设置有行走轮,轮椅底架前端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行走驱动电机驱动行走轮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辅助起坐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椅座抬升装置包括第一抬升结构和第二抬升结构,第一抬升结构包括第一滑轨组件、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臂组件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滑轨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在底架系统上表面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上均水平向开设有连接轴滑动槽,第一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滑动槽内且与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突出于第一左滑轨和第一右滑轨,第一连接臂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的后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轴的左端和右端铰接,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的前端分别与椅座系统的前端左右两侧铰接;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轮椅底架上,且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连接在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前部之间的连接板铰接;所述的第二抬升结构包括第二滑轨组件、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臂组件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滑轨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在椅座系统下表面且结构相同的第二左滑轨和第二右滑轨,第二左滑轨和第二右滑轨上均水平向开设有连接轴滑动槽,第二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滑动槽内且与第二左滑轨和第二右滑轨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臂组件包括水平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第二左连接臂和第二右连接臂,第二左连接臂和第二右连接臂的上端分别与第二连接轴铰接,第二左连接臂和第二右连接臂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左连接臂和第一右连接臂的前部铰接;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椅座系统下表面,且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轴中部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飞商俊辉杨贺刚杨晰予高涵豫刘瑞思王嘉宝孟令斌凌炜杨宏宇王均杰贾贺伟王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