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815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包括位于治理水体岸边上的活化罐以及布设于治理水体底部的投放管道,投放管道包括呈格子型的主管道以及沿主管道分布的支管道,活化罐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加料口,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外部处连接设置有储气罐,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内部处连接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连通于活化罐的顶部与底部,加料口上配套连接有密封盖;活化罐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投放口,投放口与投放管道通过水泵连接,水泵的进水口与投放口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投放管道连接。该一体式系统能够实现厌氧菌剂在低氧状态下的活化与水底投放,活化和投放效果好,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节省人力物力。节省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海洋、湖泊、河塘等水体中均存在富营养化和严重的水华现象,甚至出现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各地城市形象以及影响市民身体健康。其中黑臭的水体内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氧化造成水体内严重缺氧,从而导致大量的水生生物的死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水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造成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对黑臭水体进行及时治理,目前可以通过往湖泊水体中喷洒菌剂来实现。
[0003]针对不同的水底环境中不同层次所含的微生物不同,因此会选用不同的菌剂对水体进行治理,一般水体的中层常用的菌剂是缺氧反硝化细菌或酵母菌等兼氧菌,而水底则使用厌氧菌剂如乳酸菌等,用于改善底泥的环境。这些菌剂在投放到水体中时均需要提前进行活化,目前菌剂活化通常采用塑料桶加小型曝气机充氧,而厌氧菌剂采用传统的曝气充氧的方式无法活化,厌氧菌剂还没有专用的活化装置和投放装置。为了能够有效治理改善底泥环境,本行业的技术人员亟需设计一种适用于厌氧菌剂的活化装置和投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该一体式系统能够实现厌氧菌剂在低氧状态下的活化与水底投放,活化和投放效果好,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
[0005]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包括位于治理水体岸边上的活化罐以及布设于治理水体底部的投放管道,其中投放管道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呈格子型的主管道以及沿主管道分布的支管道,所述活化罐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加料口,其中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外部处连接设置有储气罐,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内部处连接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连通于活化罐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加料口上配套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活化罐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投放口,投放口与投放管道通过水泵连接,其中水泵的进水口与投放口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投放管道连接,厌氧菌剂在活化罐中活化并通过水泵和投放管道投放到治理水体的底部。
[0007]所述活化罐顶部中间部位安装设置有立式搅拌器,立式搅拌器包括搅拌头和搅拌桨,其中搅拌头位于活化罐的外部,搅拌桨位于活化罐的内部,用于厌氧菌剂的搅拌。
[0008]所述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还设置有溶氧仪,所述溶氧仪的传感器从加料口处伸入活化罐内并测量含氧量。
[0009]所述加料口的结构为向活化罐外凸出的含外螺纹的管状,密封盖内设置有与加料口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并紧密连接于加料口上。
[0010]所述进气口包括向活化罐内侧凸出的内接头以及向活化罐外侧凸出的外接头,内接头和外接头均为含外螺纹的管状结构且两者连通活化罐的内外侧,储气罐与外接头通过气管连接且气管端部设置有与外接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进气管与内接头连接且进气管的端部设置有与内接头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0011]所述进气管靠近活化罐底部的一端连接设置有五通管,五通管上分布有直径5~10mm的孔。
[0012]所述储气罐与进气口之间连接设置有加压泵。
[0013]所述投放管道的各个出水口均连接设置有单向阀,避免水底的淤泥进入管道。
[0014]所述投放管道上均匀分布连接有浮标和配重块,浮标和配重块共同作用使投放管道稳定放置于水底。
[0015]所述配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锚钉,锚定锚固于底泥上确保投放管道的稳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化罐和投放管道实现厌氧菌剂在低氧状态下的活化以及在水底的自动投放,该一体化系统结构简单,节省人力物力。2、本技术活化罐连接设置有储气罐,通过储气罐向活化罐内通入二氧化碳,从而大大降低稀释水体中的氧含量并使稀释水体符合厌氧菌剂的活化条件,活化效果好。3、本技术中投放装置与活化装置通过水泵连接,通过在水底布设投放管道实现了厌氧菌剂在水底的自动投放,药剂投放均匀,投放效果好。4、本技术中投放管道上均匀分布有浮标和配重块,配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锚钉,在浮标、配重块和锚钉的作用下,能够避免水流对管道的反冲。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的局部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的平面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配重块与投放管道的连接图;
[0020]图中:1

治理水体,2

活化罐,21

进气口,211

内接头,212

外接头,22

加料口,23

投放口,3

投放管道,31

主管道,32

支管道,33

连接头,4

进气管,5

立式搅拌器,6

水泵,7

配重块,8

钢丝绳,9

锚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本技术提供的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位于治理水体1岸边上的活化罐2以及布设于治理水体底部的投放管道3,其中投放管道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呈格子型的主管道31以及沿主管道分布的支管道32,主管道和支管道通过连接头33连接,所述投放管道的各个出水口均连接设置有单向阀,这样能够保证管道内的药剂流入水底的同时避免水底的淤泥和水体进入管道。本实施例中投放管道上均匀分布连接有浮标和配重块7,配重块可以通过钢丝绳8固定于投放管道上,浮标可以通过尼龙线固定于投放管道上且尼龙线的长度应确保大于治理水体的深度,配重块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锚钉9,锚钉能够锚固于底泥上,其结构如图3所示。在浮标、配重块和锚钉的共同作用下,能够避免水流对管道的反冲,从而确保投放管道稳定的布置于水体底部。在布设
投放管道时,主管道根据治理水体的大小设置,支管道在主管道上分布设置并根据治理水体的形状合理设置,确保治理水体各处均有菌剂从支管道中流出。另外,投放管道整体呈格子形,短时间内能阻挡药剂随水流流动到一处,因此能够确保治理均匀。若治理水体面积过大,可以将治理水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不同的区域分别安装药剂投放系统,从而实现整个治理水体的水体净化。
[0023]所述活化罐顶部设置有进气口21和加料口22,其中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外部处连接设置有储气罐,本实施例中储气罐内装有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内部处连接设置有进气管4且进气管连通于活化罐的顶部与底部,所述进气管靠近活化罐底部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包括位于治理水体岸边上的活化罐以及布设于治理水体底部的投放管道,其中投放管道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呈格子型的主管道以及沿主管道分布的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罐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加料口,其中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外部处连接设置有储气罐,进气口位于活化罐的内部处连接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连通于活化罐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加料口上配套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活化罐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部位设置有投放口,投放口与投放管道通过水泵连接,其中水泵的进水口与投放口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投放管道连接,厌氧菌剂在活化罐中活化并通过水泵和投放管道投放到治理水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罐顶部中间部位安装设置有立式搅拌器,立式搅拌器包括搅拌头和搅拌桨,其中搅拌头位于活化罐的外部,搅拌桨位于活化罐的内部,用于厌氧菌剂的搅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还设置有溶氧仪,所述溶氧仪的传感器从加料口处伸入活化罐内并测量含氧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剂活化与投放一体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的结构为向活化罐外凸出的含外螺纹的管状,密封盖内设置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凯代涛黄梦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百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