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48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包括:工作平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错位设置,且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与所述运输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共面;所述切料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之间,且所述切料组件适于将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运输至所述运输组件上。除尘组件的除尘工作在运输组件上运行,物料的初始运输通过进料组件进行运输,切料装置将进料组件上的工件输送至运输组件上,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将传送带放入通风口处导致的传送带的卡塞。口处导致的传送带的卡塞。口处导致的传送带的卡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工件在装配前需要对工件进行除尘处理,从而防止灰尘影响装配精度。
[0003]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设备,一般是通过人工将工件放入通风口处,在工件除尘完毕后,通过人工将工件取出,效率极低;如果采用一半的传送带直接进行运输至通风口处,则会导致灰尘在传送带的传输辊堆积,从而导致传送带在运转过程中卡塞。
[0004]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包括:工作平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错位设置,且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与所述运输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共面;所述切料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之间,且所述切料组件适于将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运输至所述运输组件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切料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之间的输送块;所述输送块开设有过料口,所述过料口适于在滑动时在所述进料组件的出料口以及所述运输组件的进料口之间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切料组件还包括切料凸轮、切料推杆、切料连杆以及切料支撑块;所述切料支撑块固定设置于工作平台下方的底板上;所述切料推杆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切料支撑块上,另一端通过切料连杆与所述输送块转动连接;所述切料推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抵持柄;所述切料推杆通过抵持柄与所述切料凸轮抵持;所述切料推杆适于在所述切料凸轮转动时,沿着所述切料支撑块往复转动,且适于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切料连杆推动所述输送块在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之间往复运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切料凸轮与所述抵持柄的接触面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以及连接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所在的切料凸轮的厚度小于第二接触面所在的切料凸轮的厚度;
所述连接面用于连接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侧板中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置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工件的宽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驱动轮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侧板首尾两端的滚动轴;所述传送带依次套设在两个滚动轴以及驱动轮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两个张紧轮;两个张紧轮分别设置于两个滚动轴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传送带的外壁,且适于调节传送带的张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轮套设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还包括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除尘组件适于将所述运输组件上的工件进行除尘。
[0015]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还包括滤尘组件;所述滤尘组件设置于所述运输组件的下方;所述滤尘组件包括滤尘壳体、锥形布袋以及多个弹片;所述锥形布袋固定设置于所述滤尘壳体的通风口;多个所述弹片沿所述锥形布袋的外壁间隔设置,且固定在所述锥形布袋上;所述锥形布袋的锥部朝向所述运输组件设置;锥形布袋适于在所述除尘组件通风时发生形变,此时锥形布袋的锥部向下运动变成凹陷,从而带动弹片发生形变。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包括:工作平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错位设置,且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与所述运输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共面;所述切料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之间,且所述切料组件适于将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运输至所述运输组件上。除尘组件的除尘工作在运输组件上运行,物料的初始运输通过进料组件进行运输,切料装置将进料组件上的工件输送至运输组件上,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将传送带放入通风口处导致的传送带的卡塞。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的俯视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滤尘组件停止通风后临界值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滤尘组件停止通风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滤尘组件通风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滤尘组件出尘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中:110、工作平台;120、运输组件;130、除尘组件;131、顶部除尘喷头;132、侧壁除尘喷头;140、滤尘组件;141、滤尘壳体;142、锥形布袋;143、弹片;144、防尘罩;1441、罩本体;1442、滑块;145、出尘孔;146、固定环;147、固定板;148、活动板;1481、密封橡胶圈;149、转动轴;150、除尘护罩;160、进料组件;170、切料组件;171、输送块;172、切料凸轮;1721、第一接触面;1722、第二接触面;173、切料推杆;174、切料连杆;175、切料支撑块;180、侧板;181、传送带;182、驱动轮;183、张紧轮;19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7]实施例1请参阅图1

图8,本实施例1提供了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包括:工作平台110、进料组件160、切料组件170以及运输组件120;所述进料组件160、切料组件170以及运输组件120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110上;所述进料组件160以及所述运输组件120错位设置,且所述进料组件160上的工件所在平面与所述运输组件120上的工件所在平面共面;所述切料组件170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160以及所述运输组件120之间,且所述切料组件170适于将所述进料组件160上的工件运输至所述运输组件120上。除尘组件的除尘工作在运输组件120上运行,物料的初始运输通过进料组件160进行运输,切料装置将进料组件160上的工件输送至运输组件120上,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将传送带181放入通风口处导致的传送带181的卡塞。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料组件170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160以及运输组件120之间的输送块171;所述输送块171开设有过料口,所述过料口适于在滑动时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切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错位设置,且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与所述运输组件上的工件所在平面共面;所述切料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以及所述运输组件之间,且所述切料组件适于将所述进料组件上的工件运输至所述运输组件上;所述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还包括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除尘组件适于将所述运输组件上的工件进行除尘;所述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还包括滤尘组件;所述滤尘组件设置于所述运输组件的下方;所述滤尘组件包括滤尘壳体、锥形布袋以及多个弹片;所述锥形布袋固定设置于所述滤尘壳体的通风口;多个所述弹片沿所述锥形布袋的外壁间隔设置,且固定在所述锥形布袋上;所述锥形布袋的锥部朝向所述运输组件设置;锥形布袋适于在所述除尘组件通风时发生形变,此时锥形布袋的锥部向下运动变成凹陷,从而带动弹片发生形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料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进料组件以及运输组件之间的输送块;所述输送块开设有过料口,所述过料口适于在滑动时在所述进料组件的出料口以及所述运输组件的进料口之间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壳体用除尘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料组件还包括切料凸轮、切料推杆、切料连杆以及切料支撑块;所述切料支撑块固定设置于工作平台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彩萍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马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