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破乳剂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45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破乳剂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型破乳剂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以重量百分数计,由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破乳剂、三羟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离子液体、磺化聚丙烯酰胺、二甘醇单丁基醚和水组成;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型破乳剂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破乳剂
,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型破乳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原油开采逐步进入中后期阶段,原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增加,导致原油乳状液变得更加稳定,加上采油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加入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从而导致原油的组成变得极为复杂,油田采出的原油含水含盐量逐年增加,因而对油田和炼厂来讲就增加了原油脱水脱盐的任务。原油中含有以上杂质,会增加泵和管线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聚;而排放的水中含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不论从保护环境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需要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和污水除油。原油破乳的方法包括沉降法、加热法、电脱水和化学法等,其中,化学破乳法是油田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破乳方法,通过添加破乳剂改变乳状液体系的界面性质,使之由较稳定变为不稳定,从而达到破乳的目的。
[0003]能使乳化原油破乳脱水的化学剂叫原油破乳剂。破乳剂的性能是否良好,主要看它对原油乳状液的破坏程度如何,破乳剂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药剂的扩散吸附性、药剂的润湿成膜性、药剂的絮凝聚结性和固体的润湿性。而传统的聚醚型破乳剂能满足采出液中油包水型乳液的破乳要求,阳离子型反相破乳剂能较好的破除水包油型乳液,由此可知,现有的破乳剂均为针对特定原油在特定工艺条件下使用,不具有广谱性,适应性较差,破乳的综合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破乳剂。该复合型破乳剂适用范围广,具有广谱性,综合破乳效果好;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其制备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以重量百分数计,由8

16%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32

40%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破乳剂、5

8%的三羟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

4%的离子液体、0.5

1.0%的磺化聚丙烯酰胺、28

35%的二甘醇单丁基醚和10

20%的水组成;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溴代
‑1‑
辛基
‑3‑
甲基咪唑的混合物。
[0006]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以重量百分数计,由10%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36%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破乳剂、5%的三羟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的离子液体、1.0%的磺化聚丙烯酰胺、30%的二甘醇单丁基醚和15%的水组成。
[0007]其中:所述的离子液体中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溴代
‑1‑
辛基
‑3‑
甲基咪唑的质量比为0.5

0.7:1.5

1.8。
[0008]离子液体中的溴代
‑1‑
辛基
‑3‑
甲基咪唑扩散速率快,平衡油水界面张力所需的时间短,复配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使用,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能够与环境中的芳环状结构形成共轭效应,从而提高主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0009]磺化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添加磺化聚丙烯酰胺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油珠絮凝,且聚集体的强度高,不易再次分散,配合破乳剂使用,促进快速破乳,提高破乳效果。
[0010]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酚A酚醛树脂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碱催化剂依次加入高压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00

110℃,抽真空并氮气置换,压力控制在

0.15~

0.1MPa,继续升温至125

130℃,通入环氧丙烷进行反应,保持高压反应釜内压力为0.30

0.32 MPa,反应一段时间,当压力降至

0.15~

0.1MPa时通入环氧乙烷,保持高压反应釜内压力为0.23

0.26MPa,反应温度为115

120℃,当压力降至

0.15~

0.1MPa时反应完毕,制备得到二嵌段聚醚;(2)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于100

105℃干燥20

24h,溶于N

甲基吡咯烷酮

KH550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40

45分钟,然后于N2气氛反应4

5小时,制备得到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经离心分离,所得沉淀物于70

75℃干燥50

55小时,制备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3)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二嵌段聚醚配成50%的二甲苯溶液,待聚醚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步骤(2)制备得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在45

50℃下超声分散70

75min,制备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
[0011]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双酚A酚醛树脂是以双酚A和甲醛为原料,以硫酸和硼酸组成的混合酸作为催化剂制备得到;其中:双酚A与甲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5:1;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双酚A质量的2.0

2.5%,硫酸与硼酸的质量比为1:1.5。
[0012]步骤(1)中以双酚A酚醛树脂、季戊四醇、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质量和为100%计,其中:双酚A酚醛树脂为2.0

2.5%、季戊四醇0.3

0.5%、环氧乙烷20

25%、环氧丙烷72

77%。
[0013]步骤(1)所述的碱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加入碱催化剂的质量占双酚A酚醛树脂、季戊四醇、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质量和的0.5

0.6%。
[0014]步骤(2)中所述的N

甲基吡咯烷酮与KH550的摩尔比为2.5

3:1。
[0015]由于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具有亲水性,因此容易团聚,在聚合物中不易分散,因此,采用N

甲基吡咯烷酮

KH550的混合溶液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处理。
[0016]步骤(2)中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与N

甲基吡咯烷酮

KH550的混合溶液的质量比是25:1。
[0017]步骤(3)中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质量占二嵌段聚醚质量的1.5

1.8%。
[0018]所述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破乳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数计,由8

16%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32

40%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破乳剂、5

8%的三羟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

4%的离子液体、0.5

1.0%的磺化聚丙烯酰胺、28

35%的二甘醇单丁基醚和10

20%的水组成;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溴代
‑1‑
辛基
‑3‑
甲基咪唑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数计,由10%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36%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破乳剂、5%的三羟甲基丙烷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的离子液体、1.0%的磺化聚丙烯酰胺、30%的二甘醇单丁基醚和15%的水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中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与溴代
‑1‑
辛基
‑3‑
甲基咪唑的质量比为0.5

0.7:1.5

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酚A酚醛树脂和季戊四醇的混合物、碱催化剂依次加入高压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00

110℃,抽真空并氮气置换,压力控制在

0.15~

0.1MPa,继续升温至125

130℃,通入环氧丙烷进行反应,保持高压反应釜内压力为0.30

0.32 MPa,反应一段时间,当压力降至

0.15~

0.1MPa时通入环氧乙烷,保持高压反应釜内压力为0.23

0.26MPa,反应温度为115

120℃,当压力降至

0.15~

0.1MPa时反应完毕,制备得到二嵌段聚醚;(2)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于100

105℃干燥20

24h,溶于N

甲基吡咯烷酮

KH550的混合溶液中超声分散40

45分钟,然后于N2气氛反应4

5小时,制备得到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经离心分离,所得沉淀物于70

75℃干燥50

55小时,制备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3)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二嵌段聚醚配成50%的二甲苯溶液,待聚醚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步骤(2)制备得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在45

50℃下超声分散70

75min,制备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醚破乳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N

甲基吡咯烷酮与KH550的摩尔比为2.5

3:1;步骤(2)中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与N

甲基吡咯烷酮

KH550的混合溶液的质量比是25:1;步骤(3)中所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质量占二嵌段聚醚质量的1.5

1.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春艾明刚李伟刘明哲程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