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成双射流流场控制的飞行器无舵面飞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43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9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流场控制的飞行器无舵面飞行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将自主可控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应用于飞行器飞行控制领域,根据飞行器布局、飞行状态及控制需求的不同,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布置在预设位置,压电振子在电源控制器的控制下反复压缩膨胀腔体,在出口形成周期性吹吸的合成双射流,利用合成双射流改变飞行器绕流流场,重构表面压力分布,采用预设控制策略,达到控制飞行器姿态的目的。本方法中,飞行器在进行飞行控制时,无需操纵任何机械结构,避免了对其隐身及气动外形的破坏,减少了机械磨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该方法适用于对飞行器常规舵面的替换,也可和常规舵面同时配合或分时搭配使用。可和常规舵面同时配合或分时搭配使用。可和常规舵面同时配合或分时搭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合成双射流流场控制的飞行器无舵面飞行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飞行器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流场控制的飞行器无舵面飞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飞行器大多依靠副翼、升降舵、方向舵、机械矢量喷管等机械结构产生改变飞行器姿态所需的气动力/力矩,实现飞行控制,但基于机械结构的飞行控制方法存在缺陷:一是机械结构作动系统(舵机、液压系统等)需要占用飞行器大量的空间及质量分配,限制了飞行器性能提升及轻量化设计;二是机械结构的布置往往需在机身表面设置鼓包、缝及复杂外观零件,为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和隐身外形设计带来麻烦;三是机械结构产生力矩时往往需产生一定位移(如放宽静稳定性设计时的舵面高频振动),会破坏飞行器精心设计的隐身外形,对飞行器隐身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限制了飞行器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四是机械结构往往笨重、复杂,维护难度大、耗时长,增加了飞行器的全寿命周期使用成本。随着飞行器使用的广泛和深入,采用机械结构作动产生控制力矩的飞行器姿态控制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飞行性能的需求,亟需发展一种不依赖机械结构作动的姿态控制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合成双射流流场控制的飞行器无舵面飞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飞行器的飞行控制装置包括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电源控制器;所述飞行器无舵面飞行控制方法包括:根据飞行器布局、飞行状态及控制需求,将所述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按照预设排布方式布置在飞行器的预设位置上;通过飞行控制系统或控制信号接收器给所述电源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驱动电源控制器根据预先设置的控制率或操纵指令为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提供相应的电控信号;所述控制指令是飞行控制系统根据预设控制策略生成的;将所述电控信号发送至所述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使得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压电振子在逆压电效应的作用下,反复压缩膨胀腔体,在出口形成周期性吹吸的合成双射流;根据预设控制策略,利用所述合成双射流改变飞行器绕流流场,重构表面压力分布,实现飞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无舵面飞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控制策略,利用所述合成双射流改变飞行器绕流流场,重构表面压力分布,实现飞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布置在飞行器的两侧机翼后缘时:根据所述合成双射流,采用环量控制方式,通过在翼面后缘切向喷出高速脉冲射流,借助柯恩达效应使后缘分离点下移,改变翼面前、后缘驻点的位置,使翼面局部环量增加,形成较高的局部升、阻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振兵刘杰夫赵志杰邓雄李石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